第352章 入瓮(1)
推荐阅读: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退下,让朕来、谁让他玩游戏王的!、死灵法师、火爆波长、裂天空骑、黄泉逆行、为什么它永无止境、黜龙、我也是异常生物、
宣华看在眼里,唇角一扬,不过是垂死挣扎,今日,就是宣离的死期!
正在这时,外头查探军饷的士兵长已经回来禀告,大踏步的走进来跪下回禀道:“回陛下,臣等奉旨查探,辎重部队军饷无一短缺,尽数安在。”
宣华的笑容一僵,便听得外头张继愤然的声音:“陛下,老臣冤枉啊——”
张继在朝中为官这么多年,也算得上颇有分量,像如今这样狼狈的模样实属罕见。便是皇帝也不能轻易对他打骂,否则寒了一众朝臣的心。他道:“爱卿平身。”
张继抬起头,并不着急着站起来,只是仰着头目光愤然,仿佛下一秒就要气的晕过去一般,缓了缓,才道:“老臣一生自问没有做过不齿之事,如今有人执意往老臣身上泼脏水,坏了老臣的名声,其居心实在险恶至极,还请陛下为老臣做主啊!”
皇帝长叹口气,目光猛地转向宣华,宣华微微张着嘴,似乎还没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中缓过神。陡然间意识到皇帝的目光,他抬起头,顿时被帝王眼中的冰寒激的心中一冷,如坠冰窖的站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了。
张继被证明是无辜的,那批军饷一点也没有少,自然就是有人要冤枉张继了。张继为官一辈子,在朝中分量也是颇为重的,任是有点脑子都不会拿他开刀,那么,就是再向张继身后的人发难了。若是张继被诬陷,第一个被连累怀疑的便是宣离。而如今朝野之上谁最视宣离如眼中钉,自然是五皇子宣华了。
方才还在落井下石的那些朝臣登时一句话也不敢说,宣华一派的人噤若寒蝉,谁都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在他们手里得到的消息,自然是今日张继必会被查处偷盗军饷,可如今张继安然无恙,那消息定然有误,怎么还敢往刀口撞。
宣离一派的朝臣却是各个端起了看好戏的架子,难掩目光里的趾高气扬。
宣离叹息一声,温和劝慰道:“张大人不必伤怀,这么多年为官人品公道自在人心,父皇一定会为你做主的。”
张继愤概道:“若只是侮辱老臣一人便罢了,可这动静,分明是要耽误辎重部队的脚程,这军饷一日不送到边关,将士们就多熬一日苦寒。这……分明是居心不良,想要为难我大锦朝边关的将士啊!”
此话一出,甫座皆惊。就连九重龙椅上坐着的帝王,眸中也猛地迸出一丝冷色。
宣华心中大叫不好,本是皇子间的暗流汹涌,却教这老匹夫一句话说道了边关战事之上。谁都知道如今大锦朝和天晋国的战争是最不好多提。虽然表面瞧着大锦朝因为锦衣卫的到来而捷报连连,可其中的凶险也不能为外人道与。这就是悬在大锦朝花团锦簇宫殿上的一把刀子,谁都不能碰,如今张继却将这刀子明明白白的摆在众人面前,还引出了刀子上的血迹,自古帝王心多疑,皇帝会怎么想?怕是会以为自己存了祸国的心思,再往深猜测,连通敌的可能都有!
事情没有足够的证据是不能定罪的,那消息传出来传的莫名其妙,连宣华都不能确定消息的出处,皇帝找不着传话的人,心中必然更加惊疑,认为宣华的能力已经大到连他都不能掌控的地步,这对帝王还说,实在不是一个好苗头。
“爱卿,此事的确内有蹊跷,放心,朕一定会给你个交代。”皇帝沉沉道,话语中的寒意令在场众人都不由得心中一惊。帝王平日里瞧着再如何明朗,骨子里天生的威仪却不容侵犯,今日背后之人既然像耍猴一样的耍了他,真要被揪出来,哪里还有什么好下场?他看向跪在地上老泪纵横的张继,安抚道:“朕还需要你,大锦朝的将士也需要你。今日这么白白一遭,朕必然要那人为此付出代价。只是如今边关吃紧,这以后的事情还要爱卿跑一趟,如今时候已晚,改作明日启程,爱卿今日回府好好休养压惊,朕等会便拟旨。”
这就是要安抚张继,并且认真追查此事了。宣华越听越是觉得不好,可此刻若是说话无疑火上浇油,只得闷不吭声的将怨气全部吞了下去,只是脸色难看的出奇,几乎要拂袖而去了。
皇帝既然已经放下架子,张继也断没有拿乔的道理,一叠声的谢过皇恩浩荡,这场浩浩荡荡的军饷风波才慢慢平息下来。张继回府后自然会收到宫里送来的补偿,一代老臣被人污蔑的确是一件不太愉快的事情。表面上瞧着是张继受了委屈,实际上却是不痛不痒,反而让帝王更加信任。这场戏到最后,输的不过是宣华。
皇帝眼下是没有责怪宣华,可今日的一举一动都落在了帝王眼里,他也会思考,也会有心中的打量。有的时候,达到某个目的并不需要十足的证据和把握,只要把一颗怀疑的种子悄悄埋在对方心中,等着它破土发芽,终有一日这颗种子会在某个契机迸发出无比巨大的力量。今日的事情就是埋在皇帝心中的一颗种子,皇帝对宣华起了怀疑之心,从此以后,宣华做什么事情落在皇帝眼中,未必就没有其他的心思,他从一开始就失去先机了。
今日的输家是宣华,最大的赢家却是宣离。他根本什么都没做,甚至没有出面,却轻而易举的赢得了皇帝的同情和信任,也为他的下一步计划铺好了路。他慢慢地经过宣华身边时,微微一笑,看着宣华阴沉的目光里仿佛含着一丝不露声色的轻视。宣华紧紧捏着拳,才控制住没有一拳头砸过去。
而宣离的身后,正有一道微笑的目光注视着他,这目光来自百官中的人群,并没有特别令人注意。那是一个身穿紫色官服的年轻男子,留着一圈小胡子,眼中眸光意味深长。当他收回目光时,却意外的发现站在自己身边不远处也有一个人正静静地注视宣离,那个人身量还未长成,不过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孩子,生的美丽秀气,眸光灿烂如上好的琉璃石,只是目光中冷冷沉沉,竟是有几分熟悉。
那个孩子似乎感觉到了他的目光,转过头来,冷冷的盯了他一眼,转过身,一边的小太监忙迎上去:“十三殿下慢些走……”
正在这时,外头查探军饷的士兵长已经回来禀告,大踏步的走进来跪下回禀道:“回陛下,臣等奉旨查探,辎重部队军饷无一短缺,尽数安在。”
宣华的笑容一僵,便听得外头张继愤然的声音:“陛下,老臣冤枉啊——”
张继在朝中为官这么多年,也算得上颇有分量,像如今这样狼狈的模样实属罕见。便是皇帝也不能轻易对他打骂,否则寒了一众朝臣的心。他道:“爱卿平身。”
张继抬起头,并不着急着站起来,只是仰着头目光愤然,仿佛下一秒就要气的晕过去一般,缓了缓,才道:“老臣一生自问没有做过不齿之事,如今有人执意往老臣身上泼脏水,坏了老臣的名声,其居心实在险恶至极,还请陛下为老臣做主啊!”
皇帝长叹口气,目光猛地转向宣华,宣华微微张着嘴,似乎还没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中缓过神。陡然间意识到皇帝的目光,他抬起头,顿时被帝王眼中的冰寒激的心中一冷,如坠冰窖的站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了。
张继被证明是无辜的,那批军饷一点也没有少,自然就是有人要冤枉张继了。张继为官一辈子,在朝中分量也是颇为重的,任是有点脑子都不会拿他开刀,那么,就是再向张继身后的人发难了。若是张继被诬陷,第一个被连累怀疑的便是宣离。而如今朝野之上谁最视宣离如眼中钉,自然是五皇子宣华了。
方才还在落井下石的那些朝臣登时一句话也不敢说,宣华一派的人噤若寒蝉,谁都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在他们手里得到的消息,自然是今日张继必会被查处偷盗军饷,可如今张继安然无恙,那消息定然有误,怎么还敢往刀口撞。
宣离一派的朝臣却是各个端起了看好戏的架子,难掩目光里的趾高气扬。
宣离叹息一声,温和劝慰道:“张大人不必伤怀,这么多年为官人品公道自在人心,父皇一定会为你做主的。”
张继愤概道:“若只是侮辱老臣一人便罢了,可这动静,分明是要耽误辎重部队的脚程,这军饷一日不送到边关,将士们就多熬一日苦寒。这……分明是居心不良,想要为难我大锦朝边关的将士啊!”
此话一出,甫座皆惊。就连九重龙椅上坐着的帝王,眸中也猛地迸出一丝冷色。
宣华心中大叫不好,本是皇子间的暗流汹涌,却教这老匹夫一句话说道了边关战事之上。谁都知道如今大锦朝和天晋国的战争是最不好多提。虽然表面瞧着大锦朝因为锦衣卫的到来而捷报连连,可其中的凶险也不能为外人道与。这就是悬在大锦朝花团锦簇宫殿上的一把刀子,谁都不能碰,如今张继却将这刀子明明白白的摆在众人面前,还引出了刀子上的血迹,自古帝王心多疑,皇帝会怎么想?怕是会以为自己存了祸国的心思,再往深猜测,连通敌的可能都有!
事情没有足够的证据是不能定罪的,那消息传出来传的莫名其妙,连宣华都不能确定消息的出处,皇帝找不着传话的人,心中必然更加惊疑,认为宣华的能力已经大到连他都不能掌控的地步,这对帝王还说,实在不是一个好苗头。
“爱卿,此事的确内有蹊跷,放心,朕一定会给你个交代。”皇帝沉沉道,话语中的寒意令在场众人都不由得心中一惊。帝王平日里瞧着再如何明朗,骨子里天生的威仪却不容侵犯,今日背后之人既然像耍猴一样的耍了他,真要被揪出来,哪里还有什么好下场?他看向跪在地上老泪纵横的张继,安抚道:“朕还需要你,大锦朝的将士也需要你。今日这么白白一遭,朕必然要那人为此付出代价。只是如今边关吃紧,这以后的事情还要爱卿跑一趟,如今时候已晚,改作明日启程,爱卿今日回府好好休养压惊,朕等会便拟旨。”
这就是要安抚张继,并且认真追查此事了。宣华越听越是觉得不好,可此刻若是说话无疑火上浇油,只得闷不吭声的将怨气全部吞了下去,只是脸色难看的出奇,几乎要拂袖而去了。
皇帝既然已经放下架子,张继也断没有拿乔的道理,一叠声的谢过皇恩浩荡,这场浩浩荡荡的军饷风波才慢慢平息下来。张继回府后自然会收到宫里送来的补偿,一代老臣被人污蔑的确是一件不太愉快的事情。表面上瞧着是张继受了委屈,实际上却是不痛不痒,反而让帝王更加信任。这场戏到最后,输的不过是宣华。
皇帝眼下是没有责怪宣华,可今日的一举一动都落在了帝王眼里,他也会思考,也会有心中的打量。有的时候,达到某个目的并不需要十足的证据和把握,只要把一颗怀疑的种子悄悄埋在对方心中,等着它破土发芽,终有一日这颗种子会在某个契机迸发出无比巨大的力量。今日的事情就是埋在皇帝心中的一颗种子,皇帝对宣华起了怀疑之心,从此以后,宣华做什么事情落在皇帝眼中,未必就没有其他的心思,他从一开始就失去先机了。
今日的输家是宣华,最大的赢家却是宣离。他根本什么都没做,甚至没有出面,却轻而易举的赢得了皇帝的同情和信任,也为他的下一步计划铺好了路。他慢慢地经过宣华身边时,微微一笑,看着宣华阴沉的目光里仿佛含着一丝不露声色的轻视。宣华紧紧捏着拳,才控制住没有一拳头砸过去。
而宣离的身后,正有一道微笑的目光注视着他,这目光来自百官中的人群,并没有特别令人注意。那是一个身穿紫色官服的年轻男子,留着一圈小胡子,眼中眸光意味深长。当他收回目光时,却意外的发现站在自己身边不远处也有一个人正静静地注视宣离,那个人身量还未长成,不过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孩子,生的美丽秀气,眸光灿烂如上好的琉璃石,只是目光中冷冷沉沉,竟是有几分熟悉。
那个孩子似乎感觉到了他的目光,转过头来,冷冷的盯了他一眼,转过身,一边的小太监忙迎上去:“十三殿下慢些走……”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3855/215380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