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巧舌如簧张二爷
推荐阅读: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序列大明、综网:终焉的守望之无尽词缀、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玩家重载、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港综世界的警察、我也是异常生物、退下,让朕来、人在综墓,卸岭盗魁、
焦敬和朱仪虽然是一同过来的,但是二人的目的却各不相同。
朱仪纯粹就是为了自己的那几家勋贵被杖责,而过来诘问缘由,顺便讨些好处的。
但是焦敬,他是外戚,和这些勋贵其实并无多大的交情,要讨说法也轮不到他。
所以,他之所以过来,是因为七日后的廷鞠。
要知道,现在他们面临的困境,其实就是使团一案的内情,一直被天子捂得死死的。
事情拖的越久,就越容易产生变数。
天子拖着这件案子迟迟不肯结案,无非就是想要从萧维祯和张軏的口中,撬出一些东西来,进而佐证许彬的话属实,然后败坏太上皇的声誉。
所以按照张軏的说法,要解决此事,就得快刀斩乱麻。
具体来说,就是纠结着一帮勋贵去敲登闻鼓,逼迫朝廷不得不正面回应这件案子。
毕竟,登闻鼓是太祖所设,这么多的勋贵同时借登闻鼓请愿,天子也不好再以什么事关重大为由,继续遮遮掩掩下去。
到时候案情公布出来,必然会引起朝堂的议论。
涉及到太上皇,也就涉及到了皇家尊严,社稷体统。
到时候这些舆论的压力,势必会让天子不能再继续拖延下去。
只要萧维祯和张軏能够咬死是许彬主谋,说他是为了脱罪而诬陷太上皇,那么迟迟拿不出证据自证清白的许彬,自然就会被定罪。
所以按照原定的计划,敲登闻鼓,纠结勋贵施压,都只是为了让天子公布案情而已。
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要廷鞠,这就不得不让焦敬心生疑虑了。
他总觉得,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
面对焦敬的疑问,张輗叹了口气,道。
“驸马爷莫急,原本老夫的确是打算按照商定的来做,但是进了殿中,老夫看到天子杖责一干勋贵之时,却改了主意。”
焦敬皱了皱眉,没有说话,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于是,张輗继续道。
“当时在殿中,天子雷霆震怒,群臣皆不敢言,老夫却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天子到底打算将此案拖到什么时候?”
“须知,此案已经拖延了不少时日,朝野上下已经有不少大臣上本询问,只是都被天子压了下来,但是这终究不是个办法。”
“这次诸勋贵敲响登闻鼓,无论天子是温言抚慰,还是一怒杖责,其实都不能解决问题,相反的,这么一打,反倒会让朝野对于此事的关注度更上一层楼。”
“所以,老夫当时便想,登闻鼓事件一出,天子大怒是大怒,但是势必要就此案给廷臣一个交代。”
“何况案子拖了这么久,要是天子有办法让萧大人和舍弟翻供,早就动手了,若是没有法子,那么一直拖着不肯结案,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当然不是张輗临时起意,而是早就准备好的说辞。
只不过,由于天子杖责群臣的举动,让这番说辞更有说服力了而已。
果不其然,说完之后,焦敬便沉吟起来,不过思索了片刻,他觉得始终不得要领,便索性问道。
“二爷到底是什么意思?”
张輗摇了摇头,意味深长的道。
“老夫说句题外话,天子登基也有一段时日了,难道驸马爷没有发现,这些日子下来,从最开始的瓦剌之战,一直到之后的镇南王一案,互市之议,件件桩桩,最终都是天子获利。”
“就拿镇南王一案来说,老夫后来查过,宁阳伯等人审讯镇南王期间,东厂曾经大肆查找数年前从武冈举家搬迁到京畿附近的人家。”
“朱音埑之所以能够那么快的找到证人,只怕和东厂脱不开关系。”
说着,张輗冷笑一声,幽幽道。
“没有天子的授意,东厂岂敢如此?”
“可是到了殿上,倒成了天子要息事宁人,不偏不倚,但宗室亲王们揪着不放,非要御审,岂不怪哉?”
这么一说,焦敬也算是品出些味道来了。
镇南王一案,他是亲历者,当时便觉得有不对的地方。
但是在那案子结了之后,他就一直被禁足府中,就算是心存疑惑,也没有办法查证。
此刻听张輗这么一说,很多事情都通透了起来。
于是,焦敬迟疑片刻,问道。
“所以,你是觉得,这次的事情,和镇南王的案子一样,是天子布的一个局?”
张輗脸色凝重,点头道。
“不错,驸马爷,这位陛下,远比咱们想象的要高明的多,老夫也是直到进殿之后,才想明白这一点。”
“既然无论如何,许彬都无法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那么拖延下去并无意义,那么天子继续捂着盖子,或许正是在等着我们继续闹下去。”
“驸马爷请想,天子一直捂着盖子,我等自然知晓,他是在继续查找证据,但是反过来想,他迟迟不肯公布,是否也可以自己解释为,不想在没有实证之前,令太上皇声誉有损?”
这个解释……
焦敬陷入了沉默当中,他们一直是思维定式,觉得天子就是在想要坐实太上皇指使的罪名。
但是朝廷大臣和百姓们,未必会清楚天家之间真正的关系。
顺着这个逻辑来想,最终呈现在朝野群臣面前的真相,应该是这个样子。
天子得到密报,有人泄露军机,于是紧急派锦衣卫抓捕,在审讯过程当中,发现有人供认是太上皇指使。
于是,为了保护太上皇的声誉,天子顶着满朝的压力,在案情查明之前,不肯吐露分毫,甚至甘愿担着重用厂卫的诬名。
结果,底下人闹腾不休,不依不饶,非要天子公布案情,无奈之下,天子只得将还未查明的案件,公之于众。
如此一来,哪怕最终的结论是许彬诬告,在朝廷当中,也必定会有风言风语流传。
至于御座上的皇帝,当然是一心维护兄长声誉的好弟弟,也是顾全大局,听言纳谏的圣天子。
不得不说,从镇南王的案子来看。
这么做……果然像是天子的一贯作风!
于是,焦敬的脸色缓和下来,皱眉问道:“既然如此,那二爷为何要……”
既然知道,天子是在塑造自己被大臣逼迫,不得已才公布案情的形象。
那为什么不仅要公布案情,甚至更进一步,还要廷鞠?
张輗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摊了摊手道。
“驸马爷别忘了,登闻鼓已经敲了,就算老夫在朝廷上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待着两日,天子廷杖勋臣的消息传出来,京城必然会热议使团一案。”
“文臣那边,也会将此事重新关注起来,所以其实,就算老夫不提,也不过迟两三日,天子一样会‘被迫’将案情公布。”
换句话说,这件事情从十七家勋戚聚集在宫外请愿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不可能在维持现状了。
焦敬也叹了口气,心中感到一阵无奈。
这个时候,张輗继续道。
“所以,老夫只能快刀斩乱麻,若是按照原计划,公布案情之后,锦衣卫还会继续审下去,到时候,我们还得不断施压,迫使锦衣卫结案。”
“闹到最后,天子好似在步步退让,我等身为臣下却步步紧逼,就算最后如愿将一切推到许彬身上,也给了天子日后为难我等的理由。”
“何况,这个过程,至少也要十天半个月,中间万一有什么差池,谁也无法预料,即便没有差池,案子传到民间,百姓们未必看什么证据,流言的威力,驸马应该知道。”
“所以,只能廷鞠!”
焦敬明白张輗的意思了。
廷鞠之上,文武百官俱在,就算是他们强势一些,也不存在什么勋贵施压朝廷,干预审讯。
而且廷鞠要百官参与,这么多的官员,一起放下手头的政务参与审讯,要是审不出个结果,也不合适。
所以一旦廷鞠,当廷就会出结果,许彬当场被定罪,也就没有时间给流言发酵的时间。
这个解释很完美。
但是,焦敬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不过,看着张輗无奈的样子,他也不好再说什么,沉吟片刻,只得叹了口气道。
“既然如此,那也只能这样了,不过,二爷可有把握?廷鞠之上,百官俱在,万一出现什么差池……”
闻言,张輗的脸色有些不自然,道。
“万无一失的话,谁也不敢说,不过驸马爷放心,老夫不会拿三弟的性命冒险的。”
焦敬心中隐隐有所不安,但是事已至此,就像他说的,也只能这样了……
朱仪纯粹就是为了自己的那几家勋贵被杖责,而过来诘问缘由,顺便讨些好处的。
但是焦敬,他是外戚,和这些勋贵其实并无多大的交情,要讨说法也轮不到他。
所以,他之所以过来,是因为七日后的廷鞠。
要知道,现在他们面临的困境,其实就是使团一案的内情,一直被天子捂得死死的。
事情拖的越久,就越容易产生变数。
天子拖着这件案子迟迟不肯结案,无非就是想要从萧维祯和张軏的口中,撬出一些东西来,进而佐证许彬的话属实,然后败坏太上皇的声誉。
所以按照张軏的说法,要解决此事,就得快刀斩乱麻。
具体来说,就是纠结着一帮勋贵去敲登闻鼓,逼迫朝廷不得不正面回应这件案子。
毕竟,登闻鼓是太祖所设,这么多的勋贵同时借登闻鼓请愿,天子也不好再以什么事关重大为由,继续遮遮掩掩下去。
到时候案情公布出来,必然会引起朝堂的议论。
涉及到太上皇,也就涉及到了皇家尊严,社稷体统。
到时候这些舆论的压力,势必会让天子不能再继续拖延下去。
只要萧维祯和张軏能够咬死是许彬主谋,说他是为了脱罪而诬陷太上皇,那么迟迟拿不出证据自证清白的许彬,自然就会被定罪。
所以按照原定的计划,敲登闻鼓,纠结勋贵施压,都只是为了让天子公布案情而已。
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要廷鞠,这就不得不让焦敬心生疑虑了。
他总觉得,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
面对焦敬的疑问,张輗叹了口气,道。
“驸马爷莫急,原本老夫的确是打算按照商定的来做,但是进了殿中,老夫看到天子杖责一干勋贵之时,却改了主意。”
焦敬皱了皱眉,没有说话,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于是,张輗继续道。
“当时在殿中,天子雷霆震怒,群臣皆不敢言,老夫却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天子到底打算将此案拖到什么时候?”
“须知,此案已经拖延了不少时日,朝野上下已经有不少大臣上本询问,只是都被天子压了下来,但是这终究不是个办法。”
“这次诸勋贵敲响登闻鼓,无论天子是温言抚慰,还是一怒杖责,其实都不能解决问题,相反的,这么一打,反倒会让朝野对于此事的关注度更上一层楼。”
“所以,老夫当时便想,登闻鼓事件一出,天子大怒是大怒,但是势必要就此案给廷臣一个交代。”
“何况案子拖了这么久,要是天子有办法让萧大人和舍弟翻供,早就动手了,若是没有法子,那么一直拖着不肯结案,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当然不是张輗临时起意,而是早就准备好的说辞。
只不过,由于天子杖责群臣的举动,让这番说辞更有说服力了而已。
果不其然,说完之后,焦敬便沉吟起来,不过思索了片刻,他觉得始终不得要领,便索性问道。
“二爷到底是什么意思?”
张輗摇了摇头,意味深长的道。
“老夫说句题外话,天子登基也有一段时日了,难道驸马爷没有发现,这些日子下来,从最开始的瓦剌之战,一直到之后的镇南王一案,互市之议,件件桩桩,最终都是天子获利。”
“就拿镇南王一案来说,老夫后来查过,宁阳伯等人审讯镇南王期间,东厂曾经大肆查找数年前从武冈举家搬迁到京畿附近的人家。”
“朱音埑之所以能够那么快的找到证人,只怕和东厂脱不开关系。”
说着,张輗冷笑一声,幽幽道。
“没有天子的授意,东厂岂敢如此?”
“可是到了殿上,倒成了天子要息事宁人,不偏不倚,但宗室亲王们揪着不放,非要御审,岂不怪哉?”
这么一说,焦敬也算是品出些味道来了。
镇南王一案,他是亲历者,当时便觉得有不对的地方。
但是在那案子结了之后,他就一直被禁足府中,就算是心存疑惑,也没有办法查证。
此刻听张輗这么一说,很多事情都通透了起来。
于是,焦敬迟疑片刻,问道。
“所以,你是觉得,这次的事情,和镇南王的案子一样,是天子布的一个局?”
张輗脸色凝重,点头道。
“不错,驸马爷,这位陛下,远比咱们想象的要高明的多,老夫也是直到进殿之后,才想明白这一点。”
“既然无论如何,许彬都无法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那么拖延下去并无意义,那么天子继续捂着盖子,或许正是在等着我们继续闹下去。”
“驸马爷请想,天子一直捂着盖子,我等自然知晓,他是在继续查找证据,但是反过来想,他迟迟不肯公布,是否也可以自己解释为,不想在没有实证之前,令太上皇声誉有损?”
这个解释……
焦敬陷入了沉默当中,他们一直是思维定式,觉得天子就是在想要坐实太上皇指使的罪名。
但是朝廷大臣和百姓们,未必会清楚天家之间真正的关系。
顺着这个逻辑来想,最终呈现在朝野群臣面前的真相,应该是这个样子。
天子得到密报,有人泄露军机,于是紧急派锦衣卫抓捕,在审讯过程当中,发现有人供认是太上皇指使。
于是,为了保护太上皇的声誉,天子顶着满朝的压力,在案情查明之前,不肯吐露分毫,甚至甘愿担着重用厂卫的诬名。
结果,底下人闹腾不休,不依不饶,非要天子公布案情,无奈之下,天子只得将还未查明的案件,公之于众。
如此一来,哪怕最终的结论是许彬诬告,在朝廷当中,也必定会有风言风语流传。
至于御座上的皇帝,当然是一心维护兄长声誉的好弟弟,也是顾全大局,听言纳谏的圣天子。
不得不说,从镇南王的案子来看。
这么做……果然像是天子的一贯作风!
于是,焦敬的脸色缓和下来,皱眉问道:“既然如此,那二爷为何要……”
既然知道,天子是在塑造自己被大臣逼迫,不得已才公布案情的形象。
那为什么不仅要公布案情,甚至更进一步,还要廷鞠?
张輗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摊了摊手道。
“驸马爷别忘了,登闻鼓已经敲了,就算老夫在朝廷上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待着两日,天子廷杖勋臣的消息传出来,京城必然会热议使团一案。”
“文臣那边,也会将此事重新关注起来,所以其实,就算老夫不提,也不过迟两三日,天子一样会‘被迫’将案情公布。”
换句话说,这件事情从十七家勋戚聚集在宫外请愿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不可能在维持现状了。
焦敬也叹了口气,心中感到一阵无奈。
这个时候,张輗继续道。
“所以,老夫只能快刀斩乱麻,若是按照原计划,公布案情之后,锦衣卫还会继续审下去,到时候,我们还得不断施压,迫使锦衣卫结案。”
“闹到最后,天子好似在步步退让,我等身为臣下却步步紧逼,就算最后如愿将一切推到许彬身上,也给了天子日后为难我等的理由。”
“何况,这个过程,至少也要十天半个月,中间万一有什么差池,谁也无法预料,即便没有差池,案子传到民间,百姓们未必看什么证据,流言的威力,驸马应该知道。”
“所以,只能廷鞠!”
焦敬明白张輗的意思了。
廷鞠之上,文武百官俱在,就算是他们强势一些,也不存在什么勋贵施压朝廷,干预审讯。
而且廷鞠要百官参与,这么多的官员,一起放下手头的政务参与审讯,要是审不出个结果,也不合适。
所以一旦廷鞠,当廷就会出结果,许彬当场被定罪,也就没有时间给流言发酵的时间。
这个解释很完美。
但是,焦敬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不过,看着张輗无奈的样子,他也不好再说什么,沉吟片刻,只得叹了口气道。
“既然如此,那也只能这样了,不过,二爷可有把握?廷鞠之上,百官俱在,万一出现什么差池……”
闻言,张輗的脸色有些不自然,道。
“万无一失的话,谁也不敢说,不过驸马爷放心,老夫不会拿三弟的性命冒险的。”
焦敬心中隐隐有所不安,但是事已至此,就像他说的,也只能这样了……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5994/305701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