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六百三十八章:焦驸马得到了答案

第六百三十八章:焦驸马得到了答案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随着陈镒开口进谏,在场诸臣顿时想起了杨洪最开始刚刚站出来的时候,所说的话。
    “……臣,劾宁远侯任礼,贪渎无状,冒功败战,擅失军田,结党营私,欺瞒朝廷,暗杀大臣,胆大妄为,罔负天恩,罪在当诛……”
    廷议进行到现在,原定的仪程早已经被打乱。
    随着杨洪和任礼一次次激烈的碰撞,整个朝堂随之波涛汹涌。
    朝堂局势瞬息万变,以致于,不少大臣都忘了,最开始的时候,天子正是看了杨洪所呈上的奏疏,才圣心震怒,命二人当廷对质。
    从这个角度出发,很容易就可以推断出来。
    如果说杨洪的那份奏疏里头,没有任何可靠的实证的话,天子不可能打断廷议,让二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对质。
    换而言之,这场廷议到底能否扳倒任礼,关键就在于,杨洪最开始所呈上的奏疏里头,到底写了什么内容!
    场中安静下来,天子似乎是觉得,老是忽略陈总宪的话,有些不给面子,所以沉默了片刻,便颔首道。
    “准了!”
    于是,丹墀中间的一众大臣各归其位,仍旧只留下杨洪和任礼二人相对而立。。
    御阶之上,有内侍上前,恭敬的从御案上捧起杨洪的那份奏疏,高声读道。
    “臣昌平侯杨洪谨奏,谓劾宁远侯任礼贪渎,冒功,侵田, 资敌, 暗杀, 结党六桩大罪,具有实证,请陛下查察。”
    内侍声音洪亮, 口齿清晰,只第一句话, 便牢牢的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尽管早已知道, 杨洪所奏必然不简单, 但是,这几条罪状摆出来, 他们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些咂舌。
    这几条大罪,无论是哪一条,可都是会要命的。
    尤其是最后一条, 内侍话音落下, 在场不少大臣便变了脸色, 有消息灵通之辈, 更是下意识的将目光望向了站在文臣班首的于谦。
    想想刚刚杨洪拿出的那封杨信的家信,众人心中涌起一个可怕的猜测。
    难不成, 朝廷这段时间谣传的那件事,竟是真的不成?
    被众人注视的于谦不动如山,丝毫看不出任何的异常。
    然而, 也仅念了这两句,众臣便瞧见, 天子招了招手,示意那个内侍停了下来。
    就在所有人都有些摸不清楚头脑的时候, 天子已然再度开口,道。
    “昌平侯, 奏疏内容繁多,通读下来恐耽搁时间,此奏既是你所上,内容你最清楚,你将其中内容简明扼要说说便是。”
    杨洪略有些意外,但是,看着天子意味深长的目光, 他轻轻吐了口气,道。
    “臣遵旨。”
    天子点了点头,又转向一旁的任礼,开口道。
    “宁远侯, 今日廷议,你已两度君前咆哮,御前失仪,朕念及你战功卓著,暂不怪罪,但你须知,昌平侯弹劾于你,如今你便是戴罪之身,若再有过激行为,朕数罪并罚,定不宽宥!”
    此刻的任礼,早已经是面沉似水,随着刚刚内侍宣读出来的罪状,额头上的青筋都在直跳。
    很明显,其中的几个字眼,触动了任侯爷敏感的心弦。
    然而,事已至此,满朝上下都看得明白,如天子所说,两度失仪,天子都大度宽宥,已是天大的恩典。
    如果在这个时候,任礼再有什么过激的举动,那么,可就真真是藐视君上了。
    狠狠的咬着后槽牙,任礼手都在发颤,但是,却不得不拱手道。
    “谢陛下恩典,臣遵旨。”
    于是,任礼也退至一旁,整个丹墀中间,便只剩下了杨洪一人。
    得了天子旨意,又没有了捣乱的人,杨洪心里明白,能不能成,就在此一举了。
    深吸一口气,他转身面向群臣,开口道。
    “此事尚需从太上皇归朝之时说起……”
    “当时,本侯受命前往宣府陪同太上皇致祭土木阵亡将士,归京后便卧病在床,不久之后,本侯便得侄儿杨信家信,信中提及,宁远侯在宣府拜访臣侄,言兵部尚书于谦巡边,乃为暗查军屯,不可不防,言辞之间颇有联合之意。”
    “彼时,我那侄儿不知详情,只得虚与委蛇,模糊应对,同时递送家信入京,本侯接信后,虽不知于少保身负何事,但情知事关重大,便回信杨信,当恪尽职守,忠心守备,于少保既奉圣命,无论所查为何,皆当尽力配合。”
    尽管天子刚刚说,让杨洪简明扼要的说明。
    但是,真的开了口,这位昌平侯却显然没有三言两语便说完的打算,一下子就攀扯到了太上皇还在宣府的时候。
    不过,有了天子刚刚训斥任礼的话,其他的人,无论文武,就算心有不满,此刻也都得憋着。
    要知道,天子固然宽仁,可并非泥塑菩萨。
    刚刚的时候,天子没开口,放肆些也就罢了,如今天子既然有言在先,谁再敢继续打断杨洪,就是自己找死了。
    刚刚那两句警告,可不仅仅说的是任礼!
    何况,在场的朝臣当中,真正想要打断杨洪的,无非也就是想保任礼的人。
    更多的人,巴不得杨洪说的越详细越好。
    于是,在众人的注视之下,杨洪继续开口,道。
    “当时,本侯本以为此事就此了结,打算待宁远侯和于少保回京之后,再过府拜访,一问详情。”
    “但是,没过多久,本侯便接到了第二封家信,正是这封家信,让老夫心中惶惶,日夜焦虑,辗转难眠,病势愈发沉重,连朝都上不得。”
    这话成功的勾起了在场大臣的好奇心。
    要知道,杨洪少年为将,一生辗转边境,大大小小的仗打过无数场,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
    可如今,一封家信,却能让他焦虑不安,以致于缠绵病榻,连府门都出不得。
    这封信,到底写了什么?
    当然,好奇的大多数是文臣,勋贵武臣这边,更多的则是不安。
    尤其是焦敬!
    事实上,在场的这么多人当中,想要保任礼的,恐怕也就只有焦敬了。
    他的确不赞成任礼如此冒失的在廷议上和文臣对垒,也的确暗中做了准备,见势不妙就尽量保存力量。
    所以,任礼一开始站出来反对整饬军屯的时候,他和张輗等人心照不宣的按下了其他的勋臣,想要看看朝堂上的局势,也给任礼一个教训。
    但,也仅是让任礼碰个钉子而已,焦敬从未想过,要真的将任礼怎么样。
    可现在看来,似乎,有些事情早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掌控!
    看着前方背对着自己,却明显死死盯着杨洪的任礼,焦敬忽然便想起,他们在廷议之前,最后一次在宁远侯府的那次聚会。
    那个时候,他问任礼,明明可以徐徐图之,为何非要在廷议上如此激进。
    当时,任礼给他的回答是,不能继续再被人今日进一尺,明日进一寸,否则到了最后想反抗时,必已无反抗之力。
    话说的有道理,但是,焦敬当时便觉得有哪里不对,只不过,碍于当时的局势,不好再继续追问。
    现在想来,他的感觉没错!
    任礼一定有什么迫不得已的理由,必须要阻止廷议。
    目光越过丹墀,落在被风吹动宽袍的杨洪身上,焦敬知道,他马上就要得到答案了。
    事已至此,杨洪倒也没有卖关子,冷冷的望向任礼,声音低沉但清晰道。
    “这封家信当中,杨信提到,他按照本侯的嘱咐,在于少保抵达宣府之后,邀请其到副总兵府暂住,并竭力配合于少保的一应要求。”
    “然而,就在于少保入城之后的数日之内,接连有贼人混入副总兵府,或身怀利刃,或意欲投毒,虽然被及早发觉擒拿,复读自杀,但是,据其所去的方向来看,目标正是居于侧院的于少保!”
    随着杨洪的话音落下,整个朝堂还是“嗡”的一声炸开了锅。
    于谦是什么人?
    身加少保之衔,位居七卿之列,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毅然挺身而出,誓死不退,拥立新君,保大明神器延续。
    一身傲骨,两袖清风,享誉士林朝野,无论是声名威望,还是身份地位,都是文臣中的佼佼者。
    这等样的人,奉圣旨节制诸边兵马,前往宣府巡视,竟然受到了暗杀?
    哪怕没有成功,但是,这也绝对是触犯了朝堂底线的事。
    于是,无数的文臣科道蠢蠢欲动,议论之声此起彼伏。
    想来,若非是天子早有警告,不能随意打断杨洪,此刻丹墀之上只怕又要跪满了进谏的大臣。
    然而即便如此,场面也依旧显得有些乱哄哄的。
    就在此刻,御阶之上鞭声再起,天子的声音也随之而降下。
    或许是因为早已料到了这个消息的威力,所以,对于群臣的反应,天子并没有太过苛责,而是将目光落在于谦的身上,问道。
    “于少保,昌平侯方才所言,可属实?”
    作为被议论的对象,于谦的脸色倒是平静,移步上前,道。
    “回陛下,此事臣略有所知,当初在宣府之时,臣的确暂居副总兵府,杨副总兵擒获二贼之后,也的确曾将人带给臣看过,这二人一人身怀毒药,一人暗藏利刃,经仵作查验后,断定为军中出身。”
    “不过,此二贼被擒获之后,便即刻服毒暴毙,未及审讯,臣在调查之后,只能确认他们并非副总兵府之人,也并非宣府之人,具体籍贯来历却无从查起。”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能够确认的是,他们是在臣入城之后紧跟着入城,然后混入副总兵府,欲行不轨,但是……”
    话至此处,于谦似乎有些踌躇,觉得这么说不妥,然而,到最后,他还是开口道。
    “此二人被擒获时,的确距离臣当时所居侧院不远,但是,仅凭这一点,并不能断定他们便是欲暗杀臣而来。”
    “臣当时身负重任,无暇继续查探,加之宣府为边境重镇,与虏贼常年交锋,时有细作混入宣府制造混乱,这等事情并非罕见,故此,便未曾深究。”
    到底是执掌兵部的七卿大臣,这般事情,从于谦的口中说出来,显得稀松平常,轻描淡写。
    但是,在场的诸多文臣心中却忍不住叹了口气。
    于少保到底是于少保,换了旁人,这个时候早就忍不住推波助澜了。
    毕竟,任礼刚刚义正言辞的反对兵部整饬军屯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要是将暗杀朝廷重臣这一点坐实了,不用别的,光是这一条,就足够任礼丢了性命!
    然而,于少保的性格,终究是堂堂正正,不屑于虚言构陷,只是……可惜了这个机会。
    不过,停了片刻,于谦似乎觉得这么说有些对不住杨洪,所以想了想又补了一句,道。
    “不过,臣在宣府之时,副总兵杨信的确对臣保护有加,臣当时查察案情,需要调阅案卷,实地走访,杨副总兵也都倾力相助,请陛下明鉴。”
    闻听此言,朱祁钰倒是有些意外,意味深长的看着于谦。
    这可不像是于谦说出来的话。
    要知道,于少保向来是以严肃刚硬的形象在朝堂上出现的,这番明显夹杂着私人感情的话,可着实令人意外。
    以于谦的身份,他在这种场合说出去这种话,份量并不轻。
    尤其是在整饬军屯的大背景下,他作为兵部的主事者这么说,其实意味着,无论最后昌平侯府如何,至少杨信是会被保下来的。
    不然的话,在这廷议之上,于谦亲口承认了杨信的恩,结果转头把人给治了罪,可是要被人议论忘恩负义的。
    无缘无故的,若不是有意要保杨信,于谦不会惹这个麻烦。
    深深的看了于谦一眼,朱祁钰也并没有在这种小事上过多纠结,只轻轻的点了点头,示意于谦退下。
    天子却轻轻颔首,示意于谦退下,然后冲着杨洪道。
    “昌平侯,你继续。”
    于是,杨洪拱手行了一礼,然后继续道。
    “于少保方才所言客观公允,但是,这件事情却并非这么简单。”
    “在擒获了两名混进副总兵府的贼子之后,杨信意识到宣府城中有人意图暗杀,所以便调动兵马,在几处城门加强盘查,很快,便查获一个意图出城的形迹可疑之人。”
    “经过审讯,此人供称,他们一行三人,乃甘肃边军夜不收,数日之前,受上官指派,暗中潜入宣府,意图行刺。”
    说着话,杨洪朝着御阶上拱了拱手,道。
    “陛下,朝会之前,臣已经将证人供词及从贼人手中查获的画像亲自交给了锦衣卫指挥使卢大人,可以当廷查验,那画像中人,正是于少保,而证词当中也清清楚楚的写明,这几名贼子背后的指使之人,就是宁远侯任礼!”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5994/331926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