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又是情节毫无推进的一章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毋庸置疑的是,从朱仪真实的角度来说,他肯定觉得,太上皇在朝堂上消失的越无影无踪越好,类似春猎这种大型仪典,太上皇能不出现就不要出现。
他相信,这也是天子希望的。
毕竟, 从太上皇归朝之后,天子和南宫之间的关系就十分冷淡,这种让太上皇彰显存在感的事,自然是能避免就避免。
而且,更重要的是,其实在朱仪内心最深处, 一直藏着一个秘密。
那就是, 对于太上皇,他是存着几分怨恨的。
世人皆怨朱勇鹞儿岭一战, 受制于监军宦官,轻敌冒进,以至于大军未能及时后撤,酿成土木大祸。
但是,却没有人从朱仪的角度设身处地的考虑过。
他的父亲,堂堂的成国公,曾跟随太宗北征蒙古,协助先皇平定汉王之乱,从永乐到宣德,他老人家也曾驰骋迤北,常镇边塞。
这样一位曾为朝廷立下赫赫功勋的国之干城,到了最后,却连自己率领的大军都掌控不了,被一个好大喜功的阉人所挟, 不仅兵败身死, 就连一辈子的声名,都赔了进去。
这让朱仪如何能够不恨?
从此之后,世人再提起成国公朱勇,不会记得他曾打过多少场胜仗,也不会记得他为国立下多少功劳,烙印在他身上的,只会是一个轻敌冒进,令圣主蒙尘的名声。
而这一切,都源于太上皇对宦官的放纵。
若没有太上皇对王振毫无底线的宠信,大军根本不会出征,朱勇更不会被一个区区宦官逼迫至此。
所以,哪怕在消息回京之后,满朝上下,包括天子在内,对于成国公府都态度冷淡,甚至是处处刁难,朱仪都只是默默的四处奔走,没有一丝的怨言。。
为将者,打了败仗,是该挨骂!
这是父亲从小就教他的道理,不论有什么原因,打败了就要受罚,这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朱仪心里始终耿耿于怀的一点就是,这场仗,原本可以不败的,他的父亲在沙场多年,岂会连这种基本的警觉性都没有?
无非是因为,自太上皇登基时起,宠信的就是英国公府,成国公府虽同为顶级勋贵,但是,所主持的都不过是经筵,祭天这样无关紧要的事。
因此,在太上皇面前,他老人家说话,还顶不上王振的一个亲信宦官有用。
这份怨恨,源于土木之祸,但又不全因土木之祸。
可无论如何,它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近段时间,成国公府复爵在望,朱仪心中的大石渐渐落地之后,之前被他一直压抑着的各种情绪,也就慢慢的涌了上来。
但是,朱仪心里清楚,这份怨恨,永远只能埋在他的心底,死死的压在最深处,对谁都不能透露,即便是同样怨恨太上皇的天子也一样。
不错,朱仪很确定,天子的心中,也藏着一股对太上皇的怨恨!
谷砳
朝野上下,大多数人都隐有所觉,天子和南宫之间只是表面和睦,暗地里其实谁也不愿意见谁,这件事情,在高层当中,甚至是公开的秘密。
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将此归结于皇位之争,归结于天子担心太上皇会对皇位有所图谋。
唯独朱仪觉得不是,他跟天子接触的并不算多。
可从第一次见到天子的时候,他心中就隐隐有所感觉,天子和他一样,对太上皇心中怀着怨恨。
他不知道这种感觉从何而来,甚至想不明白,天子心中的怨恨从何而来,但是,他就是感觉的到。
这种感觉很奇怪,或许,只有同样对太上皇心怀怨恨的他,才能若有若无的察觉到。
甚至于,朱仪曾一度因此怀疑自己是不是感觉错了,毕竟,在朝野上下看来,天子之所以能够登基即位,完全是阴差阳错。
虽然这么说不太好,但是,其实在众多大臣的心中,实际上就是觉得,天子是应该感恩太上皇的。
若非太上皇深陷迤北,天子断断没有可能有即位的一丝希望,从国家的角度而言,土木之役是一场痛心疾首的大祸,但是,对于天子来说,却着实是一次彻彻底底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虽然说这件事情的结果,并非太上皇的本意,但是,受了恩就是受了恩,这也是朝中众臣,一直觉得天子应该主动迎回太上皇,并且礼遇有加的原因。
所以朱仪时常怀疑自己的感觉,直到太上皇回朝的时候,风雪之中,兄弟相见,朱仪因为负责当时的护卫,站在天子的侧面,当时他清晰的看到了天子眼中的冷漠,才再次确认了自己的感觉。
因此,只有朱仪自己知道,他之所以愿意抛下勋贵的骄傲,去做这种两面三刀之人,并不单单是为了爵位而已。
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够看到太上皇,因为自己的错误,受到应有的惩罚,他希望能够看到太上皇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而悔恨终生。
但是,即便如此,朱仪心里也更清楚的是,这個秘密,他永远只能深藏心底。
因为,他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带着大逆的嫌疑的。
太上皇是君,君对于臣,雷霆雨露俱是恩泽,所以,错的只能是朱勇,只能是他自己轻敌冒进。
甚至于,在天子面前,他的这种情绪,也不能流露。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这是以下犯上,而如今的上是天子,今日他对太上皇有这样的想法,难保明日他不会因天子对他有所处置而怨恨天子。
尽管朱仪觉得自己不会,但是,将自己暴露于这种危险的境地,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极为不成熟的做法,所以,朱小公爷自然是不会做的。
所以,他真实的想法和态度,肯定在胡濙面前,是不能暴露出来的。
那么,如果从一个太上皇党羽的角度出发,他的态度自然理应是。
“春猎乃是国之大典,太上皇既然归京,自然应该同样在春猎上露面,何况,岳丈方才也说了,此次春猎演武,乃是为了向瓦剌使团展示我大明实力。”
“既然如此,便当让他们知晓,我大明除了武勇过人,兵强马壮,朝廷上下也是团结一心,天家和睦,四海归心,一片文盛武勇,欣欣向荣之象!”
他相信,这也是天子希望的。
毕竟, 从太上皇归朝之后,天子和南宫之间的关系就十分冷淡,这种让太上皇彰显存在感的事,自然是能避免就避免。
而且,更重要的是,其实在朱仪内心最深处, 一直藏着一个秘密。
那就是, 对于太上皇,他是存着几分怨恨的。
世人皆怨朱勇鹞儿岭一战, 受制于监军宦官,轻敌冒进,以至于大军未能及时后撤,酿成土木大祸。
但是,却没有人从朱仪的角度设身处地的考虑过。
他的父亲,堂堂的成国公,曾跟随太宗北征蒙古,协助先皇平定汉王之乱,从永乐到宣德,他老人家也曾驰骋迤北,常镇边塞。
这样一位曾为朝廷立下赫赫功勋的国之干城,到了最后,却连自己率领的大军都掌控不了,被一个好大喜功的阉人所挟, 不仅兵败身死, 就连一辈子的声名,都赔了进去。
这让朱仪如何能够不恨?
从此之后,世人再提起成国公朱勇,不会记得他曾打过多少场胜仗,也不会记得他为国立下多少功劳,烙印在他身上的,只会是一个轻敌冒进,令圣主蒙尘的名声。
而这一切,都源于太上皇对宦官的放纵。
若没有太上皇对王振毫无底线的宠信,大军根本不会出征,朱勇更不会被一个区区宦官逼迫至此。
所以,哪怕在消息回京之后,满朝上下,包括天子在内,对于成国公府都态度冷淡,甚至是处处刁难,朱仪都只是默默的四处奔走,没有一丝的怨言。。
为将者,打了败仗,是该挨骂!
这是父亲从小就教他的道理,不论有什么原因,打败了就要受罚,这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朱仪心里始终耿耿于怀的一点就是,这场仗,原本可以不败的,他的父亲在沙场多年,岂会连这种基本的警觉性都没有?
无非是因为,自太上皇登基时起,宠信的就是英国公府,成国公府虽同为顶级勋贵,但是,所主持的都不过是经筵,祭天这样无关紧要的事。
因此,在太上皇面前,他老人家说话,还顶不上王振的一个亲信宦官有用。
这份怨恨,源于土木之祸,但又不全因土木之祸。
可无论如何,它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近段时间,成国公府复爵在望,朱仪心中的大石渐渐落地之后,之前被他一直压抑着的各种情绪,也就慢慢的涌了上来。
但是,朱仪心里清楚,这份怨恨,永远只能埋在他的心底,死死的压在最深处,对谁都不能透露,即便是同样怨恨太上皇的天子也一样。
不错,朱仪很确定,天子的心中,也藏着一股对太上皇的怨恨!
谷砳
朝野上下,大多数人都隐有所觉,天子和南宫之间只是表面和睦,暗地里其实谁也不愿意见谁,这件事情,在高层当中,甚至是公开的秘密。
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将此归结于皇位之争,归结于天子担心太上皇会对皇位有所图谋。
唯独朱仪觉得不是,他跟天子接触的并不算多。
可从第一次见到天子的时候,他心中就隐隐有所感觉,天子和他一样,对太上皇心中怀着怨恨。
他不知道这种感觉从何而来,甚至想不明白,天子心中的怨恨从何而来,但是,他就是感觉的到。
这种感觉很奇怪,或许,只有同样对太上皇心怀怨恨的他,才能若有若无的察觉到。
甚至于,朱仪曾一度因此怀疑自己是不是感觉错了,毕竟,在朝野上下看来,天子之所以能够登基即位,完全是阴差阳错。
虽然这么说不太好,但是,其实在众多大臣的心中,实际上就是觉得,天子是应该感恩太上皇的。
若非太上皇深陷迤北,天子断断没有可能有即位的一丝希望,从国家的角度而言,土木之役是一场痛心疾首的大祸,但是,对于天子来说,却着实是一次彻彻底底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虽然说这件事情的结果,并非太上皇的本意,但是,受了恩就是受了恩,这也是朝中众臣,一直觉得天子应该主动迎回太上皇,并且礼遇有加的原因。
所以朱仪时常怀疑自己的感觉,直到太上皇回朝的时候,风雪之中,兄弟相见,朱仪因为负责当时的护卫,站在天子的侧面,当时他清晰的看到了天子眼中的冷漠,才再次确认了自己的感觉。
因此,只有朱仪自己知道,他之所以愿意抛下勋贵的骄傲,去做这种两面三刀之人,并不单单是为了爵位而已。
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够看到太上皇,因为自己的错误,受到应有的惩罚,他希望能够看到太上皇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而悔恨终生。
但是,即便如此,朱仪心里也更清楚的是,这個秘密,他永远只能深藏心底。
因为,他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带着大逆的嫌疑的。
太上皇是君,君对于臣,雷霆雨露俱是恩泽,所以,错的只能是朱勇,只能是他自己轻敌冒进。
甚至于,在天子面前,他的这种情绪,也不能流露。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这是以下犯上,而如今的上是天子,今日他对太上皇有这样的想法,难保明日他不会因天子对他有所处置而怨恨天子。
尽管朱仪觉得自己不会,但是,将自己暴露于这种危险的境地,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极为不成熟的做法,所以,朱小公爷自然是不会做的。
所以,他真实的想法和态度,肯定在胡濙面前,是不能暴露出来的。
那么,如果从一个太上皇党羽的角度出发,他的态度自然理应是。
“春猎乃是国之大典,太上皇既然归京,自然应该同样在春猎上露面,何况,岳丈方才也说了,此次春猎演武,乃是为了向瓦剌使团展示我大明实力。”
“既然如此,便当让他们知晓,我大明除了武勇过人,兵强马壮,朝廷上下也是团结一心,天家和睦,四海归心,一片文盛武勇,欣欣向荣之象!”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5994/339605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