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对我一分好,还你三分情
推荐阅读:洪荒:悟性逆天,我为截教第一仙、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战锤:向虚空领主致敬!、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横推武道:从降妖伏魔开始、皇帝替身:我的体质每天增加一点、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领主:序列主宰、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能主动说让杨皓自己找媳妇,杨柏德也算是比较开明了。
在那个朝代都一样,发大财的途径都写在法律里。
所以杨皓回到鄠县后,就一直在研究《唐律》。
他以后要这大唐生活,自然要先全面了解这里的法律。
唐律的字数相对后世的法律而言简直少得可怜。所连其中关于婚姻的,他也看了。
唐朝关于婚姻方面的法律,突出重点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当然,唐律中也有貌似允许自由恋爱的条文:“诸卑幼在外,尊长后为定婚,而卑幼自娶妻,已成婚者如法;未成者从尊长,违者杖一百。”
他看过现代一些论点,认为唐朝是古代唯一允许自由恋爱的朝代。他们划出来的重点是“已成婚者如法”这句,不对,是这几个字。
认为只要结婚了就是合法的,甚至认为私奔的也可以。
但……
什么叫成婚?
在唐律也有规定的:“嫁娶有媒”。
意思就是说,成婚必须有媒人作为中介。
《唐律疏议》中卷十三,关于“为婚枉冒”的,长孙无忌对疏:“为婚之法,必有行媒。”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没有媒人的婚姻,就是非法婚姻。
又说:“妻者,传家事,承祭祀,既具六礼,取则两仪。”
意思是说,正规的娶妻程序,必须要六礼这个既定程序:采纳、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如果这六个步骤的不齐全的,会被认为是不合法的婚姻。
没人计较还好,但有人计较了,婚姻就不成立,┓(′?`)┏。
还有规定就是,订婚时必须有婚约——也就是婚书。
而婚书不是说随便想订立就订立的。至少不能本人自己做。
“不亲往,不亲许”。
没有亲长,至少也有可作公证的人作为证婚人。
那么,如果是没经过父母同意,所谓的自由恋爱有几个能完成以上条件,然后成为合法夫妻?
大概就是那些穷得取不到媳妇,官媒拉郎配的那些人吧。
他们可能远离家乡,没办法与家人通讯。比如长期在外当兵的。
到了年龄,官府就可以给他们做主拉郎配。大概是为了避免夫妻返家后长辈不认,才定下这么一条。
又或者是之前战乱灾祸,家人离散的。经合法程序结成了夫妻的,这些官府自然也要保护。
至于那些相约私奔了的人,无媒无证的,当然没办法“已成婚者如法”。
不能“如法”的婚姻,当然就不是婚姻。按照法律规定,依然要遵尊长之意,另娶他人。要不然,打一百大板。
而且,打完了也要判婚姻无效,还是要另行娶嫁。如果女方不愿意离开,那就委屈你做个妾咯。
在这古代的医疗条件下,谁要能着实挨上一百大板还不死,杨皓愿意在额头凿个“服”字在他灵牌前磕头。
可以说,唐朝的婚姻法,没有要杀头这样的处罚,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处罚,其实都是要人命的。
所以,所谓唐朝的自由恋爱,大概是后来人的臆想而已。
而杨柏德允诺让杨皓自己可以找。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表态,但对杨皓而言,杨柏德这是在表态不会想着在婚姻上钳制他。
虽然单方面的自由恋爱依然不算自由恋爱,但杨皓至少可以找自己满意的女孩儿成家。
要不然,杨柏德以“父母之命”,随便给他定个女人。他想不成亲,是要去官府挨板子的。
而且挨了板子,依然要听命。
“我如果有心仪之人,自然要劳动父亲的。”
“这事你可要抓紧了。我这头也帮你寻摸着,如果有好的,你就看看。如果合适了,为父就帮你上门提亲。”
杨皓可不想再说自己的亲事:“父亲,你看如果要给八娘添些嫁妆,该怎么做才好?”
杨柏德想了想说:“既然是你要给姐妹添妆,就以你的名义去做。也好让她们婆家知道有你这个兄弟在,日子也能舒心些。”
他顿了顿,又说:“不过这事你要是没时间打理,为父就帮你找找看那里有合适的铺子,也找找木头之类的。”
这个儿子一回到家,就给家人丰厚的见面礼。至少都有十箱东西,还有几十两金子。
给八娘和十二娘的,更加是有十五箱东西。
大都是上好皮子。还有一箱子的绸缎。更有一箱子燕窝雪蛤,和一匣子的人参。
除此之外,还有一对白玉龙凤镯。
压箱底的一匣子金子,足有一百两。
那箱子都是大箱子。等八娘和十二娘出阁时,至少平添了十七抬嫁妆,如果箱笼再弄小一些,甚至能多出二十抬。
唐朝婚嫁,重嫁妆。
像杨家二房这样的人家,能有二三十抬嫁妆,已经是非常体面的了。
要知道,家里先头两个已经出嫁的女儿,他杨柏德也就备了十六抬嫁妆。
最重的,也不过就是每人给了一倾良田,压箱钱也就五十贯,至于其余,的都是布匹衣物之类的。
还有婚床之类,也只是用了不算太好的木材。
铺子当然是没有的。更不要说一百两黄金——那可是九百多贯钱——掏空了家里也拿不出来。
以后八娘、十二娘出嫁,杨柏德做爹的,嫁妆自然不会比前面两个女儿少。再加上杨皓给的,那加起来都怎么也能弄出三十二抬。
要是夫家给了多少聘礼,他都不会留下。
现在杨皓说还要给再加一些。如果再多十几二十抬,那比普通官宦之家嫁女都要风光得多。
而女儿家嫁妆越丰厚,在婆家日子过得越好。那是大唐社会的常态。
大唐对嫁妆聘礼的看重……如果杨柏德知道了后世阿三国的婚嫁,大概会虽然觉得有过而无不及,但也不会惊讶。
反正在嫁妆方面,大唐和一千三百年后的阿三穿的是同一条裤子。
杨皓可不管他心里想什么,说:“铺子我不太懂,这个就劳动父亲找找。我去找些木头回来做箱笼。”
杨柏德点头说:“三娘与六娘嫁去了外县。这铺子最好还是给她们就近买。八娘夫家却是长安,这大概得在长安附近县城买一间,鄠县就不错。我们也能稍稍照应着点。至于十二娘,还早,等她长大些定下来了,再找合适的。”
“八娘既然要嫁去长安,最好还是在长安买。他夫家住那个坊?我在长安也认识一两个做买卖的,说不定能找到合适的。如果没有,就西市找找看。”
“长安铺子太贵了些。”
“无妨!”杨皓笑说。“贵也贵不到哪去。”
八娘能想到帮他做鞋袜……他是那种你对我一份好,我就还你三分情的那种人。
而且,现在他是杨家二房的人。如果他过得好,家里其他人过得好不好,在别人眼里,是这他这个人是否重情义的具体表现。
他缺席了杨家二房十几年,乡亲们大概还在估量他这个人。
他做得好了,在乡里之间,名声就会越好。
花钱买名声,最划算不过了。
既然要出钱了,那当然就要做到最好。他得为杨八娘谋算一二。
虽说长安商业只要集中在东西两市。基本上每一个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商铺。
譬如说,你总不能要求人家住在城南,非要一大早的跑到城北的两市买早餐吧。
所以不少里坊,还是有一些食店、酒家旅舍之类的。甚至还有一些杂货店。只是通常不多。而且因为竞争少,生意应该都会不错,想要在那些里坊找到合适铺子,大概不容易。
至于东市,那是奢侈品市场,主要针对达官贵人或者是豪富之人。
杨八娘嫁的人家,大概也做不起那样的生意。
所以最合适的,大概还是西市找一间。
杨柏德说不过他,就说:“那你且让人在长安找找。我也在鄠县找。如果鄠县有好铺子。在鄠县买也无妨。”
杨皓点头说:“那就听父亲的。”
两父子商量着事,不知不觉回到了家门口,家里几个小南瓜还在门口玩耍。
八娘就在门内,搬了个小凳子坐着,在做鞋子。大概顺便也看着几个小家伙。
“阿耶、六兄,你们回来了。”
杨柏德颔首说:“你安心做针线就好。几个小的,就让下人看着就行。”
“不碍事的。他们几个也乖。针线我在这也能做,还能透透气。”
“这天还有些风,你且回房去。”
杨柏德说完女儿,有对几个小的说:“十四郎大字可写完了?还不带十二娘、敬哥儿灵姐儿家去。”
杨曜似乎很怕这个爹,忙脚上另外几个缩着脖子进了门。
“大兄,等额。”
杨皓看小侄女跨不过门槛,急得都快哭了。就过去将她抱起来,逗她说:“灵娘不哭,你大兄坏,我们吃好吃的,不给他吃。”
小丫头还懵懵懂懂的,太多话听不懂,但“好吃的”三个字却是听懂了。
她点点头:“六叔,好吃的。”
伸出两只小手掌合成一个捧,像是刚被水洗过大眼睛,巴巴的望着他。
杨皓笑着,一手抱着她一手拿出一个鲜红的草莓给她。
草莓好不好吃是另外一回事,但鲜红的颜色,像灵娘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最是喜欢。
杨八娘看这个六兄三言两语就哄好了小侄女,也是松了一口气。
进门后,她对杨柏德说:“阿耶。女儿方才听说,三郎回来了?”
杨柏德冷哼一声:“他回不回来,关我们什么事?”
之前杨时提出什么滴血认亲,他就当做没了这个侄子。
杨八娘目光看着杨皓说:“听说他被学里退了出来。还被三叔打了,都走不动路,是被马车送回来的。”
杨时被退学了,杨皓倒是能理解。
毕竟长安里关于杨时传闻可不太好听。如果杨时无法自证清白,万年县学肯定容不下他了。
但是还被一直捧着他的三叔打得走不了路?
大房和三房又在摆什么龙门阵?
杨皓有点警惕。
在那个朝代都一样,发大财的途径都写在法律里。
所以杨皓回到鄠县后,就一直在研究《唐律》。
他以后要这大唐生活,自然要先全面了解这里的法律。
唐律的字数相对后世的法律而言简直少得可怜。所连其中关于婚姻的,他也看了。
唐朝关于婚姻方面的法律,突出重点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当然,唐律中也有貌似允许自由恋爱的条文:“诸卑幼在外,尊长后为定婚,而卑幼自娶妻,已成婚者如法;未成者从尊长,违者杖一百。”
他看过现代一些论点,认为唐朝是古代唯一允许自由恋爱的朝代。他们划出来的重点是“已成婚者如法”这句,不对,是这几个字。
认为只要结婚了就是合法的,甚至认为私奔的也可以。
但……
什么叫成婚?
在唐律也有规定的:“嫁娶有媒”。
意思就是说,成婚必须有媒人作为中介。
《唐律疏议》中卷十三,关于“为婚枉冒”的,长孙无忌对疏:“为婚之法,必有行媒。”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没有媒人的婚姻,就是非法婚姻。
又说:“妻者,传家事,承祭祀,既具六礼,取则两仪。”
意思是说,正规的娶妻程序,必须要六礼这个既定程序:采纳、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如果这六个步骤的不齐全的,会被认为是不合法的婚姻。
没人计较还好,但有人计较了,婚姻就不成立,┓(′?`)┏。
还有规定就是,订婚时必须有婚约——也就是婚书。
而婚书不是说随便想订立就订立的。至少不能本人自己做。
“不亲往,不亲许”。
没有亲长,至少也有可作公证的人作为证婚人。
那么,如果是没经过父母同意,所谓的自由恋爱有几个能完成以上条件,然后成为合法夫妻?
大概就是那些穷得取不到媳妇,官媒拉郎配的那些人吧。
他们可能远离家乡,没办法与家人通讯。比如长期在外当兵的。
到了年龄,官府就可以给他们做主拉郎配。大概是为了避免夫妻返家后长辈不认,才定下这么一条。
又或者是之前战乱灾祸,家人离散的。经合法程序结成了夫妻的,这些官府自然也要保护。
至于那些相约私奔了的人,无媒无证的,当然没办法“已成婚者如法”。
不能“如法”的婚姻,当然就不是婚姻。按照法律规定,依然要遵尊长之意,另娶他人。要不然,打一百大板。
而且,打完了也要判婚姻无效,还是要另行娶嫁。如果女方不愿意离开,那就委屈你做个妾咯。
在这古代的医疗条件下,谁要能着实挨上一百大板还不死,杨皓愿意在额头凿个“服”字在他灵牌前磕头。
可以说,唐朝的婚姻法,没有要杀头这样的处罚,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处罚,其实都是要人命的。
所以,所谓唐朝的自由恋爱,大概是后来人的臆想而已。
而杨柏德允诺让杨皓自己可以找。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表态,但对杨皓而言,杨柏德这是在表态不会想着在婚姻上钳制他。
虽然单方面的自由恋爱依然不算自由恋爱,但杨皓至少可以找自己满意的女孩儿成家。
要不然,杨柏德以“父母之命”,随便给他定个女人。他想不成亲,是要去官府挨板子的。
而且挨了板子,依然要听命。
“我如果有心仪之人,自然要劳动父亲的。”
“这事你可要抓紧了。我这头也帮你寻摸着,如果有好的,你就看看。如果合适了,为父就帮你上门提亲。”
杨皓可不想再说自己的亲事:“父亲,你看如果要给八娘添些嫁妆,该怎么做才好?”
杨柏德想了想说:“既然是你要给姐妹添妆,就以你的名义去做。也好让她们婆家知道有你这个兄弟在,日子也能舒心些。”
他顿了顿,又说:“不过这事你要是没时间打理,为父就帮你找找看那里有合适的铺子,也找找木头之类的。”
这个儿子一回到家,就给家人丰厚的见面礼。至少都有十箱东西,还有几十两金子。
给八娘和十二娘的,更加是有十五箱东西。
大都是上好皮子。还有一箱子的绸缎。更有一箱子燕窝雪蛤,和一匣子的人参。
除此之外,还有一对白玉龙凤镯。
压箱底的一匣子金子,足有一百两。
那箱子都是大箱子。等八娘和十二娘出阁时,至少平添了十七抬嫁妆,如果箱笼再弄小一些,甚至能多出二十抬。
唐朝婚嫁,重嫁妆。
像杨家二房这样的人家,能有二三十抬嫁妆,已经是非常体面的了。
要知道,家里先头两个已经出嫁的女儿,他杨柏德也就备了十六抬嫁妆。
最重的,也不过就是每人给了一倾良田,压箱钱也就五十贯,至于其余,的都是布匹衣物之类的。
还有婚床之类,也只是用了不算太好的木材。
铺子当然是没有的。更不要说一百两黄金——那可是九百多贯钱——掏空了家里也拿不出来。
以后八娘、十二娘出嫁,杨柏德做爹的,嫁妆自然不会比前面两个女儿少。再加上杨皓给的,那加起来都怎么也能弄出三十二抬。
要是夫家给了多少聘礼,他都不会留下。
现在杨皓说还要给再加一些。如果再多十几二十抬,那比普通官宦之家嫁女都要风光得多。
而女儿家嫁妆越丰厚,在婆家日子过得越好。那是大唐社会的常态。
大唐对嫁妆聘礼的看重……如果杨柏德知道了后世阿三国的婚嫁,大概会虽然觉得有过而无不及,但也不会惊讶。
反正在嫁妆方面,大唐和一千三百年后的阿三穿的是同一条裤子。
杨皓可不管他心里想什么,说:“铺子我不太懂,这个就劳动父亲找找。我去找些木头回来做箱笼。”
杨柏德点头说:“三娘与六娘嫁去了外县。这铺子最好还是给她们就近买。八娘夫家却是长安,这大概得在长安附近县城买一间,鄠县就不错。我们也能稍稍照应着点。至于十二娘,还早,等她长大些定下来了,再找合适的。”
“八娘既然要嫁去长安,最好还是在长安买。他夫家住那个坊?我在长安也认识一两个做买卖的,说不定能找到合适的。如果没有,就西市找找看。”
“长安铺子太贵了些。”
“无妨!”杨皓笑说。“贵也贵不到哪去。”
八娘能想到帮他做鞋袜……他是那种你对我一份好,我就还你三分情的那种人。
而且,现在他是杨家二房的人。如果他过得好,家里其他人过得好不好,在别人眼里,是这他这个人是否重情义的具体表现。
他缺席了杨家二房十几年,乡亲们大概还在估量他这个人。
他做得好了,在乡里之间,名声就会越好。
花钱买名声,最划算不过了。
既然要出钱了,那当然就要做到最好。他得为杨八娘谋算一二。
虽说长安商业只要集中在东西两市。基本上每一个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商铺。
譬如说,你总不能要求人家住在城南,非要一大早的跑到城北的两市买早餐吧。
所以不少里坊,还是有一些食店、酒家旅舍之类的。甚至还有一些杂货店。只是通常不多。而且因为竞争少,生意应该都会不错,想要在那些里坊找到合适铺子,大概不容易。
至于东市,那是奢侈品市场,主要针对达官贵人或者是豪富之人。
杨八娘嫁的人家,大概也做不起那样的生意。
所以最合适的,大概还是西市找一间。
杨柏德说不过他,就说:“那你且让人在长安找找。我也在鄠县找。如果鄠县有好铺子。在鄠县买也无妨。”
杨皓点头说:“那就听父亲的。”
两父子商量着事,不知不觉回到了家门口,家里几个小南瓜还在门口玩耍。
八娘就在门内,搬了个小凳子坐着,在做鞋子。大概顺便也看着几个小家伙。
“阿耶、六兄,你们回来了。”
杨柏德颔首说:“你安心做针线就好。几个小的,就让下人看着就行。”
“不碍事的。他们几个也乖。针线我在这也能做,还能透透气。”
“这天还有些风,你且回房去。”
杨柏德说完女儿,有对几个小的说:“十四郎大字可写完了?还不带十二娘、敬哥儿灵姐儿家去。”
杨曜似乎很怕这个爹,忙脚上另外几个缩着脖子进了门。
“大兄,等额。”
杨皓看小侄女跨不过门槛,急得都快哭了。就过去将她抱起来,逗她说:“灵娘不哭,你大兄坏,我们吃好吃的,不给他吃。”
小丫头还懵懵懂懂的,太多话听不懂,但“好吃的”三个字却是听懂了。
她点点头:“六叔,好吃的。”
伸出两只小手掌合成一个捧,像是刚被水洗过大眼睛,巴巴的望着他。
杨皓笑着,一手抱着她一手拿出一个鲜红的草莓给她。
草莓好不好吃是另外一回事,但鲜红的颜色,像灵娘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最是喜欢。
杨八娘看这个六兄三言两语就哄好了小侄女,也是松了一口气。
进门后,她对杨柏德说:“阿耶。女儿方才听说,三郎回来了?”
杨柏德冷哼一声:“他回不回来,关我们什么事?”
之前杨时提出什么滴血认亲,他就当做没了这个侄子。
杨八娘目光看着杨皓说:“听说他被学里退了出来。还被三叔打了,都走不动路,是被马车送回来的。”
杨时被退学了,杨皓倒是能理解。
毕竟长安里关于杨时传闻可不太好听。如果杨时无法自证清白,万年县学肯定容不下他了。
但是还被一直捧着他的三叔打得走不了路?
大房和三房又在摆什么龙门阵?
杨皓有点警惕。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6023/220413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