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欲行科举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启奏陛下,方今天下诸侯尽皆拥兵自重,朝廷虽有心除之,然心有余而心不足,臣以为可设立科举之法,立文武两举以为朝廷粼选官员,不论出身只论才干,以聚集天下人才,为陛下靖平天下!”李翔严肃地进言道,并且在随后具体地对科举制进行了一番描述。
“轰………”
李翔简简单单的一番话,但却瞬间在朝堂上引发了一场大地震。
科举制一旦推行,也就意味着世家大族,将失去官员选拔的主导地位,这等于是挖世家大族的根。
诚然,即便是利用科举公平竞争,在最初的时候也必然是世家子弟占尽优势。即便是印刷术与造纸术出现,知识向天下各阶层公开,但世家拥有的资源却远远不是寒门与平民可以相比的。
但是,寒门与平民这两个阶层之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异类会有机会通过科举进入朝堂。
或许,在最开始的时候,这部分人还只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朝堂上仍是世家占据主导。
但上百年后乃至几百年后呢,长此以往,随着寒门与平民阶层进入朝堂的官员越来越多,终究有与他们世家势力分庭抗礼乃至是超越他们世家的那一天。
毕竟,世家子弟所拥有的资源确实不是寒门与平民可以相比的。但寒门与平民的数量也绝不是世家可以企及的。对方虽然前期肯定不如他们,但天长地久厚积薄发之下,对方的潜力却也是恐怖的。
世家作为封建时代举足轻重,甚至一度可以左右皇权的一股力量,他们又岂会看不清这里面的厉害关系?
事实上,他们看得比谁都清。历数中国古代,特别是五代之前,平民出的人才有几个,寒门又有几个,可世家又有多少?这些便足以见得,这些世家们的厉害!
历史中,从隋朝便开始了科举制度,可直到唐末的黄巢起义北方的少数民族的入侵。五代十国的纷乱,才从客观意义上用极其血腥和破坏力极强的方式彻底的破除了中国中心地带的世族政治。
加上继五代后的宋朝对科举制从开国伊始的依赖和由于失去北方后的对于南方的开发,中国才从根本上走出来这场“百年皇族,千年世族”的政治怪圈。
因此,科举制确实是一把对付世族的利器,可若是以为仅凭科举制便足以对付世家那就很天真了!
“陛下,各家各族对陛下忠心耿耿,陛下如若听从晋王之言行此举恐怕会寒了众人的心!”一个世家官员率先开口道。
这人上场便直接从汉献帝这方面下手,汉献帝虽为傀儡,但终为天子,占据大义,只要他能够顶住压力不同意,李翔也不好绕过他直接推行科举。
“陛下,察举之法始从文帝,如今已有近四百年,为吾大汉选拔人才不知几何,岂能轻易更改!”
“不错,祖宗之法,岂能擅改!”一个又一个官员附和道。
“秦因商君变法而强,终至始皇帝时统一天下。若科举可使国家强盛,又有何不可变?”李翔这边也开始发力了,而第一个出手的便是管仲。
作为寒门出身的管仲,立刻便发觉了这科举一法对于他们寒门的利益,第一时间便站出来为李翔张言。
“笑话,此乃大汉,焉敢拿那暴秦为据!”一个官员斥责道。
“此言差矣………”王猛这个时候也出来吧唧了一大堆。
“小儿无礼……”
“以吾来看………”
很快,李翔身后,以管仲、王猛、郭嘉为代表的寒门派甚至是平民派纷纷按捺不住与朝堂的世家派争论了起来。
李翔这位,虽然有不少寒门人才,甚至是平民人才。可同样,更多的却是世家人才。这个时代的性质就已经决定了世家决定知识来源,因此,即便是系统植入身份的时候也多是植入世家之中。
可是,李翔麾下的世家人才虽有几人想要插手却又被身边的人给按下去了。
开什么玩笑,在这种场合,还有这么多外人在,他们若是这个时候出去和自己的主公公然唱反调,这不是在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吗?
“够了,朝堂之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望着已经变成菜市场一般的朝堂,听着耳边传来嗡嗡嗡的苍蝇声,李翔忍不住怒喝道。
李翔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提出科举,可不是想一出,是一出的。李翔麾下五州之中,并凉属于边州,世家力量薄弱。河州更不用说,新开发之地。而司雍二州,世家力量几经打击也受损不小。
特别是弘农杨家,不久前被李翔算计了一番,杨彪暂时还在家里称病呢。
因此,李翔便想趁这个时候赶紧将这些事情先定下来。否则,河北、中原、荆州都是世家力量集中的地方,若是等到将这些地方打下来之后,再来确定科举这些事,到时候受到的阻力只会更大。
“诸位莫非是对自家子弟没信心,认为自家子弟才能比不上他人不成?”
“晋王说笑了,此事涉及的乃是朝纲,又岂是吾等对家族子弟有没有信心可以决定的!”一个世家为代表的官员轻笑道。
这些世家官员们每天玩的就是勾心斗角,有机会轻易中了李翔这么一道激将法。
“还请陛下决断?”几个世家官员齐齐发声道。
他们清楚自己的弱势,无权,特别是没有兵权,一味和晋王李翔正面对抗,最后绝对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因此,他们只能针对汉献帝下手,牢牢把持大义所在,利用大义逼迫李翔退让。
“请陛下决断!”李翔上前几步,背对着众朝臣,确保众朝臣不会看到他的正脸,同样学着众朝臣的样子发声道。
只是,李翔望向汉献帝的目光之中却满是杀意,死死地盯着汉献帝不肯移开自己的目光。不就是想占据大义吧,李翔倒是想看看,有他在,汉献帝敢不敢公然和他作对。
“轰………”
李翔简简单单的一番话,但却瞬间在朝堂上引发了一场大地震。
科举制一旦推行,也就意味着世家大族,将失去官员选拔的主导地位,这等于是挖世家大族的根。
诚然,即便是利用科举公平竞争,在最初的时候也必然是世家子弟占尽优势。即便是印刷术与造纸术出现,知识向天下各阶层公开,但世家拥有的资源却远远不是寒门与平民可以相比的。
但是,寒门与平民这两个阶层之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异类会有机会通过科举进入朝堂。
或许,在最开始的时候,这部分人还只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朝堂上仍是世家占据主导。
但上百年后乃至几百年后呢,长此以往,随着寒门与平民阶层进入朝堂的官员越来越多,终究有与他们世家势力分庭抗礼乃至是超越他们世家的那一天。
毕竟,世家子弟所拥有的资源确实不是寒门与平民可以相比的。但寒门与平民的数量也绝不是世家可以企及的。对方虽然前期肯定不如他们,但天长地久厚积薄发之下,对方的潜力却也是恐怖的。
世家作为封建时代举足轻重,甚至一度可以左右皇权的一股力量,他们又岂会看不清这里面的厉害关系?
事实上,他们看得比谁都清。历数中国古代,特别是五代之前,平民出的人才有几个,寒门又有几个,可世家又有多少?这些便足以见得,这些世家们的厉害!
历史中,从隋朝便开始了科举制度,可直到唐末的黄巢起义北方的少数民族的入侵。五代十国的纷乱,才从客观意义上用极其血腥和破坏力极强的方式彻底的破除了中国中心地带的世族政治。
加上继五代后的宋朝对科举制从开国伊始的依赖和由于失去北方后的对于南方的开发,中国才从根本上走出来这场“百年皇族,千年世族”的政治怪圈。
因此,科举制确实是一把对付世族的利器,可若是以为仅凭科举制便足以对付世家那就很天真了!
“陛下,各家各族对陛下忠心耿耿,陛下如若听从晋王之言行此举恐怕会寒了众人的心!”一个世家官员率先开口道。
这人上场便直接从汉献帝这方面下手,汉献帝虽为傀儡,但终为天子,占据大义,只要他能够顶住压力不同意,李翔也不好绕过他直接推行科举。
“陛下,察举之法始从文帝,如今已有近四百年,为吾大汉选拔人才不知几何,岂能轻易更改!”
“不错,祖宗之法,岂能擅改!”一个又一个官员附和道。
“秦因商君变法而强,终至始皇帝时统一天下。若科举可使国家强盛,又有何不可变?”李翔这边也开始发力了,而第一个出手的便是管仲。
作为寒门出身的管仲,立刻便发觉了这科举一法对于他们寒门的利益,第一时间便站出来为李翔张言。
“笑话,此乃大汉,焉敢拿那暴秦为据!”一个官员斥责道。
“此言差矣………”王猛这个时候也出来吧唧了一大堆。
“小儿无礼……”
“以吾来看………”
很快,李翔身后,以管仲、王猛、郭嘉为代表的寒门派甚至是平民派纷纷按捺不住与朝堂的世家派争论了起来。
李翔这位,虽然有不少寒门人才,甚至是平民人才。可同样,更多的却是世家人才。这个时代的性质就已经决定了世家决定知识来源,因此,即便是系统植入身份的时候也多是植入世家之中。
可是,李翔麾下的世家人才虽有几人想要插手却又被身边的人给按下去了。
开什么玩笑,在这种场合,还有这么多外人在,他们若是这个时候出去和自己的主公公然唱反调,这不是在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吗?
“够了,朝堂之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望着已经变成菜市场一般的朝堂,听着耳边传来嗡嗡嗡的苍蝇声,李翔忍不住怒喝道。
李翔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提出科举,可不是想一出,是一出的。李翔麾下五州之中,并凉属于边州,世家力量薄弱。河州更不用说,新开发之地。而司雍二州,世家力量几经打击也受损不小。
特别是弘农杨家,不久前被李翔算计了一番,杨彪暂时还在家里称病呢。
因此,李翔便想趁这个时候赶紧将这些事情先定下来。否则,河北、中原、荆州都是世家力量集中的地方,若是等到将这些地方打下来之后,再来确定科举这些事,到时候受到的阻力只会更大。
“诸位莫非是对自家子弟没信心,认为自家子弟才能比不上他人不成?”
“晋王说笑了,此事涉及的乃是朝纲,又岂是吾等对家族子弟有没有信心可以决定的!”一个世家为代表的官员轻笑道。
这些世家官员们每天玩的就是勾心斗角,有机会轻易中了李翔这么一道激将法。
“还请陛下决断?”几个世家官员齐齐发声道。
他们清楚自己的弱势,无权,特别是没有兵权,一味和晋王李翔正面对抗,最后绝对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因此,他们只能针对汉献帝下手,牢牢把持大义所在,利用大义逼迫李翔退让。
“请陛下决断!”李翔上前几步,背对着众朝臣,确保众朝臣不会看到他的正脸,同样学着众朝臣的样子发声道。
只是,李翔望向汉献帝的目光之中却满是杀意,死死地盯着汉献帝不肯移开自己的目光。不就是想占据大义吧,李翔倒是想看看,有他在,汉献帝敢不敢公然和他作对。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6123/3003673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