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决战沙城(十八)
推荐阅读:王者荣耀之我是小兵、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人在聊天群献祭成神,但光明女神、晋末长剑、觉醒每日情报面板,肝成万法真仙、同时穿越:我在诸天证大道、仙子别怕,我是瞎子、秦时明月之政、北齐怪谈、
问题大不大?
本来应该不大,但事实上可能有点大。
因为图们算漏了人。
当然,也不能说是算漏了,而是他根本不知道还有张秉忠和张万邦父子的存在。
负责以五千骑兵押送牛羊的将领名叫以儿邓台吉,是脑毛大的二弟。
以儿邓,其父名为靉塔必汗,生有十子,分别为脑毛大黄台吉、以儿邓台吉、扯臣台吉、青把都儿台吉,速克赤把兔儿台吉、卜言兔思扯赤台吉、额儿得尼丑库儿台吉、阿民台吉,拱兔台吉。
眼下蒙古台吉之多,光从他们一家就能看得出来了。
他们这一部,是察哈尔部汗庭最重要的支持者,实力颇为不弱。其中长子脑毛大是黄台吉,控弦之骑八千;次子以儿邓控弦之骑五千;幼子拱兔控弦之骑五千。其余诸子皆约两千骑兵。整个部落有三万两千骑左右,实力强大,不逊于朵颜三卫。
[注:蒙古人有幼子守灶传统,因此这里的幼子拱兔台吉实力超过其余兄长,仅次于长兄,与次兄并驾齐驱。当年拖雷之所以强,也是因为这个传统。]
恰台吉和图们都选择了分兵,这在传统的战略思维上来说,似乎都错了,因为通常来讲,打仗想要获得优势,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集中兵力。
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某些小说一个小镇能塞进去十万大军,实际上怎么可能?兵力的分配,不说别的,最起码也得受地形约束。
早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就开创了一种宽正面、大纵深、大鱼鳞开进队形:蒙古大军向向敌开进时,其队形通常是前锋、前卫、左、中、右路军和后卫组成。
此时,各路军之间保持很大的间隔,从左路至中路的间隔为以骑兵传递夫一天的行程为准,行军中的前后距离也很大。
这样的队形便于分进合击,同时也是为解决宠大的骑兵部队行军中的水源和天然牧场而采取的队形。某些小说十万铁骑进小镇、进县城,那个太玄幻了……是燕京宛平县么?
以蒙古进攻金朝为例:蒙古军10万人,再加每骑有空马两三匹,这样有30万至40万马匹的大军,绝不能在一条狭窄的正面上行军,更不能一条线上行军。
当时蒙古军开进的队形为左翼自阴山山脉起,右翼至后世内蒙古太仆子旗宝昌,河北省张北县一带,双方相距几十里。
那一次的左翼由速不台指挥,右路军由哲别指挥,中路军由木华黎指挥,成吉思汗本人随中路军行动。这种行军,就形成了宽正面、大纵深的大鱼鱗队形。
而西征花刺子模时,正面宽度也很大,从左翼至右翼需要骑兵传递三天的行程。当然,这是骑兵史上从未有过的开进队形,而现在的蒙古骑兵也不如当年厉害了,所以各部分相距基本在一日或者略小于一日的路程。
正是因为反正不能挤在一起,而且此处的地形因为是恰台吉故意算好了的,也无法展开太多的军队,因此恰台吉分兵之后,图们才毫无顾忌地跟着分兵,这不是瞎指挥,而是因地制宜。
至于恰台吉在兵力弱势的情况下,不仅不老老实实固守,反而出动分兵去袭击图们的后路牛马大队,也是典型的蒙古作战思路,来历么……依然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大“扎萨”中有明确规定:“永远进攻”。
他不是装逼,他只是认识了骑兵的本质——这是一个进攻性兵种,永远不应该拿来做被动防守。
事实上,炮兵皇帝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后,也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在1815年滑铁卢会战后,恢复了法军这样一个原则:“任何一个骑兵指挥官不主动攻击敌人,而让敌人攻击自己,便应受到降级处分。”
可见在战略战术上,古往今来还是有不少通用的道理。
恰台吉的这一手,可以称之为大迂回。战略迂回是骑兵固有的战术,古今中外无例外。但运用之妙就大不一样。
蒙古骑兵与其他骑兵不同的是,蒙古骑兵不仅有战术迂回,而且有大迂回,战略迂回。从过往的战例来说,对战争或战役战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成吉思汗第二次进攻中都时,金人持居庸关之塞,守以精锐,不易攻克。因此蒙古军由居庸关迂回至紫禁关,在五回岭大败金军。然后,哲别率一部骑兵占领南口后夺取居庸关。
西征花刺子模时,成吉思汗率主力通过基库姆(红沙漠)大沙漠,对撒麻耳干实施战略迂回;忽必烈远征川滇时,也搞过经3000里行程迂回大西南,渡大渡河南下的买卖。
这些迂回包围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蒙古军善于迂回包围的思想,来源于游牧民族在长期的游牧业和狩猪过程中活动方式运用于战争中的必然结果。同时,骑兵善于快速机动,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使敌措手不及达一兵种特点出发的战术行动。
恰台吉估计没读过什么兵书,但显然他很懂得骑兵的运用之妙:先选择一个使图们兵力不容易展开的战场,然后分兵去取对方后路。
好在图们也不是很傻,马上调兵回去支援了。
可惜这个时候,被调回去支援以儿邓台吉的辛爱黄台吉祸不单行,碰上了一支突然从山林中杀出来列阵相对的明军。
这支明军的数量不多,甚至还不如辛爱所部。辛爱眯着眼睛看了看,发现对方大概只有六千步兵,仅仅自己一半的人数。
这点人马也敢堵我万余铁骑?
辛爱有些疑惑,不过却没有迟疑,他决定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正好发泄一下近段时间以来心中压抑着的浓浓不快。
这支六千人的步兵,正是张秉忠、张万邦父子率领的大同右卫。大同右卫算是卫所兵里相对比较能打的部队了——因为他们此前一直在打仗,停下来修整虽然有些年头,但大同和宣府这两处关键重镇,总不比其他地方那样懈怠。
而更关键的是,这支部队刚刚完成了换装,现在手上是清一色的大明最先进步兵火器——京华制万历一式刺刀款火枪。
感谢书友“pml5339”的月票支持,谢谢。继续求个订阅和各种票票~
本来应该不大,但事实上可能有点大。
因为图们算漏了人。
当然,也不能说是算漏了,而是他根本不知道还有张秉忠和张万邦父子的存在。
负责以五千骑兵押送牛羊的将领名叫以儿邓台吉,是脑毛大的二弟。
以儿邓,其父名为靉塔必汗,生有十子,分别为脑毛大黄台吉、以儿邓台吉、扯臣台吉、青把都儿台吉,速克赤把兔儿台吉、卜言兔思扯赤台吉、额儿得尼丑库儿台吉、阿民台吉,拱兔台吉。
眼下蒙古台吉之多,光从他们一家就能看得出来了。
他们这一部,是察哈尔部汗庭最重要的支持者,实力颇为不弱。其中长子脑毛大是黄台吉,控弦之骑八千;次子以儿邓控弦之骑五千;幼子拱兔控弦之骑五千。其余诸子皆约两千骑兵。整个部落有三万两千骑左右,实力强大,不逊于朵颜三卫。
[注:蒙古人有幼子守灶传统,因此这里的幼子拱兔台吉实力超过其余兄长,仅次于长兄,与次兄并驾齐驱。当年拖雷之所以强,也是因为这个传统。]
恰台吉和图们都选择了分兵,这在传统的战略思维上来说,似乎都错了,因为通常来讲,打仗想要获得优势,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集中兵力。
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某些小说一个小镇能塞进去十万大军,实际上怎么可能?兵力的分配,不说别的,最起码也得受地形约束。
早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就开创了一种宽正面、大纵深、大鱼鳞开进队形:蒙古大军向向敌开进时,其队形通常是前锋、前卫、左、中、右路军和后卫组成。
此时,各路军之间保持很大的间隔,从左路至中路的间隔为以骑兵传递夫一天的行程为准,行军中的前后距离也很大。
这样的队形便于分进合击,同时也是为解决宠大的骑兵部队行军中的水源和天然牧场而采取的队形。某些小说十万铁骑进小镇、进县城,那个太玄幻了……是燕京宛平县么?
以蒙古进攻金朝为例:蒙古军10万人,再加每骑有空马两三匹,这样有30万至40万马匹的大军,绝不能在一条狭窄的正面上行军,更不能一条线上行军。
当时蒙古军开进的队形为左翼自阴山山脉起,右翼至后世内蒙古太仆子旗宝昌,河北省张北县一带,双方相距几十里。
那一次的左翼由速不台指挥,右路军由哲别指挥,中路军由木华黎指挥,成吉思汗本人随中路军行动。这种行军,就形成了宽正面、大纵深的大鱼鱗队形。
而西征花刺子模时,正面宽度也很大,从左翼至右翼需要骑兵传递三天的行程。当然,这是骑兵史上从未有过的开进队形,而现在的蒙古骑兵也不如当年厉害了,所以各部分相距基本在一日或者略小于一日的路程。
正是因为反正不能挤在一起,而且此处的地形因为是恰台吉故意算好了的,也无法展开太多的军队,因此恰台吉分兵之后,图们才毫无顾忌地跟着分兵,这不是瞎指挥,而是因地制宜。
至于恰台吉在兵力弱势的情况下,不仅不老老实实固守,反而出动分兵去袭击图们的后路牛马大队,也是典型的蒙古作战思路,来历么……依然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大“扎萨”中有明确规定:“永远进攻”。
他不是装逼,他只是认识了骑兵的本质——这是一个进攻性兵种,永远不应该拿来做被动防守。
事实上,炮兵皇帝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后,也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在1815年滑铁卢会战后,恢复了法军这样一个原则:“任何一个骑兵指挥官不主动攻击敌人,而让敌人攻击自己,便应受到降级处分。”
可见在战略战术上,古往今来还是有不少通用的道理。
恰台吉的这一手,可以称之为大迂回。战略迂回是骑兵固有的战术,古今中外无例外。但运用之妙就大不一样。
蒙古骑兵与其他骑兵不同的是,蒙古骑兵不仅有战术迂回,而且有大迂回,战略迂回。从过往的战例来说,对战争或战役战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成吉思汗第二次进攻中都时,金人持居庸关之塞,守以精锐,不易攻克。因此蒙古军由居庸关迂回至紫禁关,在五回岭大败金军。然后,哲别率一部骑兵占领南口后夺取居庸关。
西征花刺子模时,成吉思汗率主力通过基库姆(红沙漠)大沙漠,对撒麻耳干实施战略迂回;忽必烈远征川滇时,也搞过经3000里行程迂回大西南,渡大渡河南下的买卖。
这些迂回包围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蒙古军善于迂回包围的思想,来源于游牧民族在长期的游牧业和狩猪过程中活动方式运用于战争中的必然结果。同时,骑兵善于快速机动,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使敌措手不及达一兵种特点出发的战术行动。
恰台吉估计没读过什么兵书,但显然他很懂得骑兵的运用之妙:先选择一个使图们兵力不容易展开的战场,然后分兵去取对方后路。
好在图们也不是很傻,马上调兵回去支援了。
可惜这个时候,被调回去支援以儿邓台吉的辛爱黄台吉祸不单行,碰上了一支突然从山林中杀出来列阵相对的明军。
这支明军的数量不多,甚至还不如辛爱所部。辛爱眯着眼睛看了看,发现对方大概只有六千步兵,仅仅自己一半的人数。
这点人马也敢堵我万余铁骑?
辛爱有些疑惑,不过却没有迟疑,他决定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正好发泄一下近段时间以来心中压抑着的浓浓不快。
这支六千人的步兵,正是张秉忠、张万邦父子率领的大同右卫。大同右卫算是卫所兵里相对比较能打的部队了——因为他们此前一直在打仗,停下来修整虽然有些年头,但大同和宣府这两处关键重镇,总不比其他地方那样懈怠。
而更关键的是,这支部队刚刚完成了换装,现在手上是清一色的大明最先进步兵火器——京华制万历一式刺刀款火枪。
感谢书友“pml5339”的月票支持,谢谢。继续求个订阅和各种票票~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8810/229777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