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马氏昆仲能救
推荐阅读:王者荣耀之我是小兵、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人在聊天群献祭成神,但光明女神、晋末长剑、觉醒每日情报面板,肝成万法真仙、同时穿越:我在诸天证大道、仙子别怕,我是瞎子、秦时明月之政、北齐怪谈、
城门口不是说事的地方,高务实也不好在这里指点马芳教子,只能简单的说几句,然后便请他们父子二人去兵宪衙门说话。
由于麻承恩和张万邦已经先期领命去上任了,所以这次会面便只有高务实和马芳父子二人。
鉴于李时珍的要求,马芳已经被禁了酒,他既然不能喝酒,马栋自然不敢在父亲面前放肆,免得马老帅酒瘾上来,又不好针对高务实,把气都撒给他这个受气包。
至于高务实,他是个有酒量无酒瘾的人,能不喝那是再好不过,于是便只置备了一顿无酒之宴,看得马老帅一脸失望。
高务实虽然心头好笑,但为了避免意外,还是赶紧把话题转到了正事上来。
“关于辽南军备,大致我就是这样的打算,而具体到第一个进行清军的卫所,就定在复州……崇斋兄这边,先不急着动,等看看复州的情况再说。”
马栋本想说话,但话到口边,忽然想起老爹还在身旁,连忙闭嘴,朝马芳望去。
马芳瞪了他一眼:“你看我做什么,我是海盖参将?”说到这里,忽然想起刚才高务实的话来,不由得勉勉强强把脾气压了压,语气放缓,道:“你如今也算方面之将了,有事除了请示兵宪之外,也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只知道遵命行事,要不然你与普通一小卒有何区别?”
马栋忙道:“是,是,父亲教训得是。”
马芳本要瞪眼,想到高务实的话,又懒得理他了,摆摆手让他自己说。
马栋见马芳没有其他指示,这才清了清嗓子,道:“兵宪要先让复州清军,想必是因为复州指挥使新换,而麻指挥乃是我宣大之将,更能无所顾忌地执行兵宪清军之决议。”
高务实点点头,微笑着鼓励他道:“崇斋兄所言极是,请继续。”
马栋精神一振,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又道:“另外,复州最先清军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复州不必直面炒花部之威胁,纵然在清军过程中有人不安分,也不会太过于影响辽南防务,因此末将冒昧揣测,兵宪要交给末将的任务,大概是守好海盖二州,尤其是东昌堡一带。”
高务实哈哈一笑,朝马芳赞道:“老帅,如何?我就说虎父无犬子吧,您瞧崇斋兄这不是推断得很准么?”
马芳不好质疑高务实,只好勉为其难地道:“就算他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吧。”
高务实忍不住好笑,暗道:这当爹的对儿子期望太高之后果然也不好,容易钻牛角尖,你要多放他自己思考、自己办事,他的水平怎么说也应该比原历史上默默无闻要强。
至于你另一个儿子马林,多半是因为身为幼子,在老爹面前多少能更受宠一点,才敢“自作主张”一些,所以比他这长兄混得好。
不过,他的锻炼恐怕也不太够,要不然萨尔浒一战的表现不会那么犹犹豫豫。
实际上,高务实并不觉得历史上的马林是因为自己贪生怕死才打败仗的,因为如果贪生怕死,在得知杜松全军覆没之后,就应该像李如桢一样直接掉头就跑。
而事实上,马林的反应是原地扎营建工事,准备迎接努尔哈赤的攻击。
这个战术动作是很值得推敲的,因为马林当时已经是宿将了,在辽东也干了不是一年两年,他心里应该非常清楚,自己手底下的开原一路军绝对不会是努尔哈赤的对手。
为什么呢?因为开原军本身兵力就不强(仅一万五千,几乎是“四路会攻”中最弱的一路),杜松那一路算是主力,足有三万精兵,都能被努尔哈赤一战全灭,他这一路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竟然能打赢?
而且更重要的是,开原这边是李成梁一系的基本盘之一,马林麾下除了自己从宣大带来的随任家丁之外,手底下的兵根本就不怎么听招呼,这从后来他们面对努尔哈赤主力时一击即溃就看得出来——当时马林及其二子还在带着家丁死战不退。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只有家丁战败了,大军才会溃散,家丁还在死战的时候,大军的军心士气通常是不会崩溃的,要不然大明也不会如此依赖家丁了不是?
另外,马林昔日就曾经做过辽东总兵,正是因为被辽东将门排挤无视,最后才不得不离任,他会不知道辽东将门对他这样的“外来户”有多抵触?
所以反向推导就能很清晰地得出结论:马林知道自己麾下的开原军靠不住,野战打赢努尔哈赤根本不可能,只是他不肯一仗未打就弃地而逃,所以选择立刻停止前进,原地安营扎寨、建造工事,欲图以火力优势固守于行军要道,以免努尔哈赤轻松包围开原城,导致北线大局顿坏。
而且他当时可能还有个念想,就是叶赫部的援军(本就是为了配合他来的)已经在来的路上,他固守要道便可以等叶赫部主力抵达之后,联手夹击努尔哈赤。
只是他大概也没料到,当时的努尔哈赤主力士气之高已经几乎达到顶峰,而他麾下的开原军不是靠不住,而是完全靠不住。
当时马林见努尔哈赤亲率的人马只有两旗外加四五千人,剩下的六旗人马去打他的两处副营了(他以品字形扎了三个营),于是带着自己的一千家丁和几千开原军打算和努尔哈赤决战,意图直接拿下努尔哈赤本人,这场战事就结束了。
谁知道他这边一上去,对面的代善领军迎上来和马林战得正紧张,另外两营被破,建奴六旗赶来。
马林及其二子仍然觉得离努尔哈赤只有一步之遥,不肯立退,还要再战,谁料麾下开原军见副营以破,纵然马林还在死战,他们也直接溃退了——在建奴面前溃退还有什么好下场?顿时就被杀伤大半。
马林二子不愿父亲身陷敌阵,掩护父亲撤去开原,希望开原还能守到朝廷援军到来,不至于丢给建奴,结果两人双双战死,马林仅带了数骑而走。
这个“数骑”本身也值得推敲,因为马林的随任家丁一贯都是骑兵,如果他想带走的话,怎么说也不至于只有“数骑”,而将门之所以成其为将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家丁强悍,他把众多家丁留在战场,本身就说明他在这一战中是下了血本的。
对比李如桢看看?两万五千大军,磨磨蹭蹭地龟速前进,听说杜松战败,二话不说转头就走,这可不是一般的果断。
更可笑的是,他撤退之时被建奴探马发现,探马在山里鼓噪,做出进攻之势,李如桢居然以为是建奴主力已至,惊恐而逃,导致大军随即溃败,甚至光因为互相践踏就死了一千多人。
对比马林,谁更糟糕一点?谁更值得挽救一点?
感谢书友“书友160429212821310”的月票支持,谢谢!
由于麻承恩和张万邦已经先期领命去上任了,所以这次会面便只有高务实和马芳父子二人。
鉴于李时珍的要求,马芳已经被禁了酒,他既然不能喝酒,马栋自然不敢在父亲面前放肆,免得马老帅酒瘾上来,又不好针对高务实,把气都撒给他这个受气包。
至于高务实,他是个有酒量无酒瘾的人,能不喝那是再好不过,于是便只置备了一顿无酒之宴,看得马老帅一脸失望。
高务实虽然心头好笑,但为了避免意外,还是赶紧把话题转到了正事上来。
“关于辽南军备,大致我就是这样的打算,而具体到第一个进行清军的卫所,就定在复州……崇斋兄这边,先不急着动,等看看复州的情况再说。”
马栋本想说话,但话到口边,忽然想起老爹还在身旁,连忙闭嘴,朝马芳望去。
马芳瞪了他一眼:“你看我做什么,我是海盖参将?”说到这里,忽然想起刚才高务实的话来,不由得勉勉强强把脾气压了压,语气放缓,道:“你如今也算方面之将了,有事除了请示兵宪之外,也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只知道遵命行事,要不然你与普通一小卒有何区别?”
马栋忙道:“是,是,父亲教训得是。”
马芳本要瞪眼,想到高务实的话,又懒得理他了,摆摆手让他自己说。
马栋见马芳没有其他指示,这才清了清嗓子,道:“兵宪要先让复州清军,想必是因为复州指挥使新换,而麻指挥乃是我宣大之将,更能无所顾忌地执行兵宪清军之决议。”
高务实点点头,微笑着鼓励他道:“崇斋兄所言极是,请继续。”
马栋精神一振,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又道:“另外,复州最先清军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复州不必直面炒花部之威胁,纵然在清军过程中有人不安分,也不会太过于影响辽南防务,因此末将冒昧揣测,兵宪要交给末将的任务,大概是守好海盖二州,尤其是东昌堡一带。”
高务实哈哈一笑,朝马芳赞道:“老帅,如何?我就说虎父无犬子吧,您瞧崇斋兄这不是推断得很准么?”
马芳不好质疑高务实,只好勉为其难地道:“就算他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吧。”
高务实忍不住好笑,暗道:这当爹的对儿子期望太高之后果然也不好,容易钻牛角尖,你要多放他自己思考、自己办事,他的水平怎么说也应该比原历史上默默无闻要强。
至于你另一个儿子马林,多半是因为身为幼子,在老爹面前多少能更受宠一点,才敢“自作主张”一些,所以比他这长兄混得好。
不过,他的锻炼恐怕也不太够,要不然萨尔浒一战的表现不会那么犹犹豫豫。
实际上,高务实并不觉得历史上的马林是因为自己贪生怕死才打败仗的,因为如果贪生怕死,在得知杜松全军覆没之后,就应该像李如桢一样直接掉头就跑。
而事实上,马林的反应是原地扎营建工事,准备迎接努尔哈赤的攻击。
这个战术动作是很值得推敲的,因为马林当时已经是宿将了,在辽东也干了不是一年两年,他心里应该非常清楚,自己手底下的开原一路军绝对不会是努尔哈赤的对手。
为什么呢?因为开原军本身兵力就不强(仅一万五千,几乎是“四路会攻”中最弱的一路),杜松那一路算是主力,足有三万精兵,都能被努尔哈赤一战全灭,他这一路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竟然能打赢?
而且更重要的是,开原这边是李成梁一系的基本盘之一,马林麾下除了自己从宣大带来的随任家丁之外,手底下的兵根本就不怎么听招呼,这从后来他们面对努尔哈赤主力时一击即溃就看得出来——当时马林及其二子还在带着家丁死战不退。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只有家丁战败了,大军才会溃散,家丁还在死战的时候,大军的军心士气通常是不会崩溃的,要不然大明也不会如此依赖家丁了不是?
另外,马林昔日就曾经做过辽东总兵,正是因为被辽东将门排挤无视,最后才不得不离任,他会不知道辽东将门对他这样的“外来户”有多抵触?
所以反向推导就能很清晰地得出结论:马林知道自己麾下的开原军靠不住,野战打赢努尔哈赤根本不可能,只是他不肯一仗未打就弃地而逃,所以选择立刻停止前进,原地安营扎寨、建造工事,欲图以火力优势固守于行军要道,以免努尔哈赤轻松包围开原城,导致北线大局顿坏。
而且他当时可能还有个念想,就是叶赫部的援军(本就是为了配合他来的)已经在来的路上,他固守要道便可以等叶赫部主力抵达之后,联手夹击努尔哈赤。
只是他大概也没料到,当时的努尔哈赤主力士气之高已经几乎达到顶峰,而他麾下的开原军不是靠不住,而是完全靠不住。
当时马林见努尔哈赤亲率的人马只有两旗外加四五千人,剩下的六旗人马去打他的两处副营了(他以品字形扎了三个营),于是带着自己的一千家丁和几千开原军打算和努尔哈赤决战,意图直接拿下努尔哈赤本人,这场战事就结束了。
谁知道他这边一上去,对面的代善领军迎上来和马林战得正紧张,另外两营被破,建奴六旗赶来。
马林及其二子仍然觉得离努尔哈赤只有一步之遥,不肯立退,还要再战,谁料麾下开原军见副营以破,纵然马林还在死战,他们也直接溃退了——在建奴面前溃退还有什么好下场?顿时就被杀伤大半。
马林二子不愿父亲身陷敌阵,掩护父亲撤去开原,希望开原还能守到朝廷援军到来,不至于丢给建奴,结果两人双双战死,马林仅带了数骑而走。
这个“数骑”本身也值得推敲,因为马林的随任家丁一贯都是骑兵,如果他想带走的话,怎么说也不至于只有“数骑”,而将门之所以成其为将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家丁强悍,他把众多家丁留在战场,本身就说明他在这一战中是下了血本的。
对比李如桢看看?两万五千大军,磨磨蹭蹭地龟速前进,听说杜松战败,二话不说转头就走,这可不是一般的果断。
更可笑的是,他撤退之时被建奴探马发现,探马在山里鼓噪,做出进攻之势,李如桢居然以为是建奴主力已至,惊恐而逃,导致大军随即溃败,甚至光因为互相践踏就死了一千多人。
对比马林,谁更糟糕一点?谁更值得挽救一点?
感谢书友“书友160429212821310”的月票支持,谢谢!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8810/2297785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