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提前规划
推荐阅读:王者荣耀之我是小兵、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人在聊天群献祭成神,但光明女神、晋末长剑、觉醒每日情报面板,肝成万法真仙、同时穿越:我在诸天证大道、仙子别怕,我是瞎子、秦时明月之政、北齐怪谈、
李成梁做出东去辽阳祝贺高务实履新这个决定的时候,高务实自己也在写奏疏,不过他的奏疏并不是要继续敲打李成梁,或者玩其他的什么阴谋阳谋,这一次他是说正事。
这道奏疏分作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简单点说,就是把之前他在辽南的振兴计划推广到全辽,整体思路还是“因地制宜”。
由于他本人已经出任辽东巡抚,所以“工业”方面最大的一件事,便是启动鞍山铁矿计划,而铁矿既然要开挖了,那么配套的辽阳铁厂,以及京华火枪厂和京华火炮厂的辽阳分厂当然也要一并提上日程。
挖铁矿、办铁厂都属于民间事务,只要地买下来了,京华自己就能决断,本身是不必上报给朝廷的,但由于要在辽阳进行火枪和火炮的配套生产,这就不能不上报备案了,毕竟大明的军工私营按照高拱当年的布置,是要兵部和御马监相关各局共同监督的。
鞍山在这个时代还不过是个马驿(在明朝的驿站系统里就叫鞍山马驿),有一个普通镇子水平的小城,当地一共三千多户,一万多人。
破落不至于,但肯定更谈不上繁荣,放在内地各省的话,大概算是个下县的样子,甚至在下县里头都是“贫困县”——所以在鞍山买地是很便宜的,何况京华买的还几乎都是山,那就更是典型的无主荒地,当地卫所就能决定。
现在地也买了好大几片,高务实自己也成了辽抚,此时不挖矿更待何时?
倒是在辽阳办厂略有些麻烦,因为辽阳城是早已建成了的,而京华在辽阳要开铁厂、火枪厂和火炮厂一共三个厂,占地面积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算是比较大了,因此旧有的辽阳城容纳不下。
这就只有两个办法可想,一是京华自己在城外把三个厂建起来,连成一片,然后自己修个小城,名义上可以按照堡坞来算。
二是由朝廷出资扩建辽阳城,把京华这三个厂给囊括进去,与辽阳老城融合起来。
这两个办法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不足。
自行建一个堡坞,好处是生产不受外界干扰,既不怕泄露生产机密,又可以独立防御,而且不需要朝廷批准,京华自己说干就能干了。
另外,有了这三个厂,高务实又会多三个“护厂队”,相当于他直属的武装力量可以抵近辽阳城,并且兵力不少,加起来至少得有三四千人左右。
这样再加上他自己的抚标,他在辽阳就有了六七千家丁,哪怕图们脑子抽风再来一趟,他也可以确保辽阳城是万无一失的。
但坏处也不是没有,比方说想得长远一点:万一将来辽阳被敌方大军压境,城外的三厂“堡坞”究竟是原地防御,还是撤回辽阳城中,就很难决定了。
撤回城中当然理论上是最安全的,但三个厂完全建成之后,预计会有一万多的工人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其中还包括很难转移的炼铁炉、炼钢炉等物,面对兵灾的时候,并不是一声令下就能撤回辽阳的。
何况这一万多工人再加上他们的家属,进了未曾扩建的辽阳城之后该怎么安置也是大麻烦。
然而不撤回城中而选择就地防卫,似乎也不是特别靠谱,虽然此处又是铁厂又是枪、炮厂,听起来只要有人防守,不怕没有强大的防御甚至反击能力。
但辽阳究竟不是开平,高务实不可能把他在大明国内最大最强的“综合工业基地”摆在辽东一隅,所以这边的规模明显比开平要小,如果对方真的称得上是“大军”,只要肯费些力气、付出些代价,总还是能拿下的。
大量的工匠被敌人擒获,这肯定得出事,所以高务实不敢赌这个“未来”,他宁可走得更稳一点:直接请朝廷扩建辽阳城。
朝廷扩建辽阳城,高务实也能仗着巡抚身份亲自来给扩建的新城区做建设规划,把三个厂安排在一处,甚至还额外拨一些空地,用于将来可能需要补全的其他项目。
不过朝廷扩建有一个最大的麻烦,就是朝廷现在穷得很,虽说单以扩建一片新城而言,花的钱其实只要一两万两银子,但大明去年打的仗有点多,要不是高拱、郭朴时代的积蓄,只怕非得寅吃卯粮不可,让朝廷同意花这笔钱,问题不在于说服朱翊钧,而是说服心学派。
心学派前不久还被张四维小坑了一把,在商税问题上做出了一点让步,现在高务实又要花朝廷的钱,他们肯定是不喜的——虽说京华一年缴税都赶上南直隶了,但心学派显然不会从这个角度来考虑。
他们甚至不会认为这笔钱是为了辽阳的长远发展、辽东的长期稳定而花,只会认为是高务实在花。所以高务实不得不在奏疏中仔细的分析了在辽阳城内建设兵工厂的重要性,将之拔高到“辽阳永不陷落”这个层面上去。
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冠冕堂皇都只是场面话,有时候把话说得冠冕堂皇,只是不得不为之罢了。
辽阳鞍山重工业圈是这道奏疏的重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另一件事也得多少提一句。
高务实建议朝廷在辽东新设三个或者四个职务,如果是三个,则是:分守金复参将、金州海防同知、黄骨岛千总;如果是四个,则不设分守金复参将,而是在金州、复州各设一名游击将军。
高务实的这个提议,显然是在加强辽南的地位,可以想见心学派一看到这个提议,第一想法肯定是“高务实要提拔嫡系”。
提拔嫡系确实可以当做高务实的目的之一来看,只不过的确不是主要目的。
高务实加强金复二州地位,是由于辽东苑马寺卿兼金复海盖兵备副使下辖,只有一个海盖参将,而金复两州过于薄弱,需要提高加强一下。
尤其是金州,这地方大致上来说就是后世的大连,而其下辖的区域内,包括鞑清末年就名动世界的著名军港旅顺口,完全有必要大力经营一番。
大明本身在辽东周边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海上敌人,但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至少九年后的金州肯定要在高务实的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备倭军需中转站。
这个问题不需要详细论证,因为原历史上李如松朝鲜一战先胜后败,最后只打了个占据优势地位的僵持,主要问题就出在后勤上:朝鲜自身被日本打崩,根本征集不到大军所需的粮草,导致明军需要自己运送物资,但明军的物资运送走的是陆路,这样一来又是鸭绿江,又是朝鲜北部山区,再加上还要防备日军的袭扰,自然搞得李如松头大如斗。
有鉴于此,高务实老早就已经想好,将来壬辰倭乱的时候,一旦大明如原历史一般出兵干涉,则主要的物资供应应该走海路,路线是从天津港和营口港两个“起点站”出发,在金州的旅顺口中转,最后送往朝鲜。
送去朝鲜之后的落脚点很好办,早期可以送去平壤,因为平壤虽然不在海边,但有大同江与大海相连,而且离入海口也不远;中期可以送去汉城(即今首尔),比方说汉城西面那个因为美军而出名的仁川,就是个很好的卸货地点;至于后期,那就要看当时的明军推进线来决定了,总而言之问题都不大,至少比走陆路强十倍。
感谢书友“阿泰勒的老西”的打赏支持,谢谢!
这道奏疏分作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简单点说,就是把之前他在辽南的振兴计划推广到全辽,整体思路还是“因地制宜”。
由于他本人已经出任辽东巡抚,所以“工业”方面最大的一件事,便是启动鞍山铁矿计划,而铁矿既然要开挖了,那么配套的辽阳铁厂,以及京华火枪厂和京华火炮厂的辽阳分厂当然也要一并提上日程。
挖铁矿、办铁厂都属于民间事务,只要地买下来了,京华自己就能决断,本身是不必上报给朝廷的,但由于要在辽阳进行火枪和火炮的配套生产,这就不能不上报备案了,毕竟大明的军工私营按照高拱当年的布置,是要兵部和御马监相关各局共同监督的。
鞍山在这个时代还不过是个马驿(在明朝的驿站系统里就叫鞍山马驿),有一个普通镇子水平的小城,当地一共三千多户,一万多人。
破落不至于,但肯定更谈不上繁荣,放在内地各省的话,大概算是个下县的样子,甚至在下县里头都是“贫困县”——所以在鞍山买地是很便宜的,何况京华买的还几乎都是山,那就更是典型的无主荒地,当地卫所就能决定。
现在地也买了好大几片,高务实自己也成了辽抚,此时不挖矿更待何时?
倒是在辽阳办厂略有些麻烦,因为辽阳城是早已建成了的,而京华在辽阳要开铁厂、火枪厂和火炮厂一共三个厂,占地面积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算是比较大了,因此旧有的辽阳城容纳不下。
这就只有两个办法可想,一是京华自己在城外把三个厂建起来,连成一片,然后自己修个小城,名义上可以按照堡坞来算。
二是由朝廷出资扩建辽阳城,把京华这三个厂给囊括进去,与辽阳老城融合起来。
这两个办法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不足。
自行建一个堡坞,好处是生产不受外界干扰,既不怕泄露生产机密,又可以独立防御,而且不需要朝廷批准,京华自己说干就能干了。
另外,有了这三个厂,高务实又会多三个“护厂队”,相当于他直属的武装力量可以抵近辽阳城,并且兵力不少,加起来至少得有三四千人左右。
这样再加上他自己的抚标,他在辽阳就有了六七千家丁,哪怕图们脑子抽风再来一趟,他也可以确保辽阳城是万无一失的。
但坏处也不是没有,比方说想得长远一点:万一将来辽阳被敌方大军压境,城外的三厂“堡坞”究竟是原地防御,还是撤回辽阳城中,就很难决定了。
撤回城中当然理论上是最安全的,但三个厂完全建成之后,预计会有一万多的工人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其中还包括很难转移的炼铁炉、炼钢炉等物,面对兵灾的时候,并不是一声令下就能撤回辽阳的。
何况这一万多工人再加上他们的家属,进了未曾扩建的辽阳城之后该怎么安置也是大麻烦。
然而不撤回城中而选择就地防卫,似乎也不是特别靠谱,虽然此处又是铁厂又是枪、炮厂,听起来只要有人防守,不怕没有强大的防御甚至反击能力。
但辽阳究竟不是开平,高务实不可能把他在大明国内最大最强的“综合工业基地”摆在辽东一隅,所以这边的规模明显比开平要小,如果对方真的称得上是“大军”,只要肯费些力气、付出些代价,总还是能拿下的。
大量的工匠被敌人擒获,这肯定得出事,所以高务实不敢赌这个“未来”,他宁可走得更稳一点:直接请朝廷扩建辽阳城。
朝廷扩建辽阳城,高务实也能仗着巡抚身份亲自来给扩建的新城区做建设规划,把三个厂安排在一处,甚至还额外拨一些空地,用于将来可能需要补全的其他项目。
不过朝廷扩建有一个最大的麻烦,就是朝廷现在穷得很,虽说单以扩建一片新城而言,花的钱其实只要一两万两银子,但大明去年打的仗有点多,要不是高拱、郭朴时代的积蓄,只怕非得寅吃卯粮不可,让朝廷同意花这笔钱,问题不在于说服朱翊钧,而是说服心学派。
心学派前不久还被张四维小坑了一把,在商税问题上做出了一点让步,现在高务实又要花朝廷的钱,他们肯定是不喜的——虽说京华一年缴税都赶上南直隶了,但心学派显然不会从这个角度来考虑。
他们甚至不会认为这笔钱是为了辽阳的长远发展、辽东的长期稳定而花,只会认为是高务实在花。所以高务实不得不在奏疏中仔细的分析了在辽阳城内建设兵工厂的重要性,将之拔高到“辽阳永不陷落”这个层面上去。
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冠冕堂皇都只是场面话,有时候把话说得冠冕堂皇,只是不得不为之罢了。
辽阳鞍山重工业圈是这道奏疏的重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另一件事也得多少提一句。
高务实建议朝廷在辽东新设三个或者四个职务,如果是三个,则是:分守金复参将、金州海防同知、黄骨岛千总;如果是四个,则不设分守金复参将,而是在金州、复州各设一名游击将军。
高务实的这个提议,显然是在加强辽南的地位,可以想见心学派一看到这个提议,第一想法肯定是“高务实要提拔嫡系”。
提拔嫡系确实可以当做高务实的目的之一来看,只不过的确不是主要目的。
高务实加强金复二州地位,是由于辽东苑马寺卿兼金复海盖兵备副使下辖,只有一个海盖参将,而金复两州过于薄弱,需要提高加强一下。
尤其是金州,这地方大致上来说就是后世的大连,而其下辖的区域内,包括鞑清末年就名动世界的著名军港旅顺口,完全有必要大力经营一番。
大明本身在辽东周边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海上敌人,但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至少九年后的金州肯定要在高务实的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备倭军需中转站。
这个问题不需要详细论证,因为原历史上李如松朝鲜一战先胜后败,最后只打了个占据优势地位的僵持,主要问题就出在后勤上:朝鲜自身被日本打崩,根本征集不到大军所需的粮草,导致明军需要自己运送物资,但明军的物资运送走的是陆路,这样一来又是鸭绿江,又是朝鲜北部山区,再加上还要防备日军的袭扰,自然搞得李如松头大如斗。
有鉴于此,高务实老早就已经想好,将来壬辰倭乱的时候,一旦大明如原历史一般出兵干涉,则主要的物资供应应该走海路,路线是从天津港和营口港两个“起点站”出发,在金州的旅顺口中转,最后送往朝鲜。
送去朝鲜之后的落脚点很好办,早期可以送去平壤,因为平壤虽然不在海边,但有大同江与大海相连,而且离入海口也不远;中期可以送去汉城(即今首尔),比方说汉城西面那个因为美军而出名的仁川,就是个很好的卸货地点;至于后期,那就要看当时的明军推进线来决定了,总而言之问题都不大,至少比走陆路强十倍。
感谢书友“阿泰勒的老西”的打赏支持,谢谢!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8810/229779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