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章 博硕克图的野望
推荐阅读:王者荣耀之我是小兵、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人在聊天群献祭成神,但光明女神、晋末长剑、觉醒每日情报面板,肝成万法真仙、同时穿越:我在诸天证大道、仙子别怕,我是瞎子、秦时明月之政、北齐怪谈、
博硕克图济农比高务实还小两岁,正是雄心万丈的年纪,大抵处于天老大、成吉思汗老二、他排老三的思想状态之中。
这样的年轻人青春朝气,有把想法付诸实践的勇气,所以他对于堂堂蒙古济农反被把汉那吉压过一头十分不满,却因此忽略了现实因素——把汉那吉比他更加拥有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其实就是大明的态度。无论他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认可也好,不认可也罢,现在的大明依旧是国力碾压蒙古的存在,而且内部基本平靖,只是在这一次出现了一点意外。
一点在急于完成开藩禁计划下,出于阴差阳错而导致的意外。但大明的体量和号召力依然远不是他鄂尔多斯部所能比拟。
博硕克图本来认为有图们汗的牵制,土默特根本不可能在已经失去对青海土默特控制的情况下,还对他发起实际的打击,因此答应了出兵。即便后来听说大明朝廷派出了那位在草原上被称为降三世明王的高务实前来平叛,他也没太当回事。
在博硕克图看来,高务实的漠南之战和辽南之战虽然打得不错,但那两战都有一个前提,即蒙古人在主动进攻之下被高务实判断准了目标,实际上打了两次守株待兔的战争。战争的过程虽然复杂,但并不改变这一基础。
博硕克图对此不屑一顾,他认为只要自己发挥蒙古骑兵的机动优势,不和高务实打什么决战,就能避免遭受漠南、辽南类似的败绩。
他记得切尽在辽南半年之后曾给他分析过,说明军的实力在这十几年中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无论是军队的武器装备,亦或者军心士气,乃至于出操的时间都比十几年前要强得多,战斗力也因此自然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这种时候,还指望像庚戍年一般,两三万骑兵压着十多万明军随便打,还能打得明军不敢出城,那已经是根本不可能的了。漠南之战中明军虽然实际出战的机会不多,但却打出了劣势兵力的步兵顶着骑兵冲击还能反攻的战斗,这便是其中的明证。
至于辽南之战,那就更不必提,明军不仅是水陆联合作战打得精彩无比,而且再一次用步兵顶住了炒花部精锐骑兵的决死冲锋。这说明什么?说明至少在正面战场上,蒙古骑兵相对于火器质量明显提升的明军步兵已经没有了优势。
博硕克图虽然已经和切尽基本闹翻,但他对切尽的智慧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的,况且切尽当时的分析十分详细,他就算不想承认也不行。
所以,他这一次倒也算是正视了明军在正面作战上的优势,打定主意不和高务实打正面决战,而是把思路又换回了蒙古兵的老传统——袭扰战。
尤其是当他得知高务实的大军居然没走长城以南,反而直接从河套过来的时候,他就更加坚定了这一看法。
在博硕克图看来,高务实两三万大军直插河套,那么他能带的粮秣肯定不会太多,自己如果找准机会发动奇袭,不求把高务实的大军当场击败,只需要想办法烧掉明军粮草,这次战争实际上就已经取得了胜利。
明军可不是蒙军,丢了后勤那就是丢了命,说今天饿死就不可能捱到明天,一旦高务实所部粮草丢失,自己只要在草原上绕着他们监视几日,便可以过去打扫战场了。这胜利简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其中唯一的一处隐忧,就是切尽所部的动向。据探子传来的消息说,切尽长子伊勒都齐在“数日之前”领了一支兵马往东去了,看起来很可能是去拜见或者迎接高务实。
考虑到探子同时汇报说楚库克尔在切尽老营的兵力依旧充足,博硕克图认为伊勒都齐并没有带去切尽部的主力,或者顶多他和楚库克尔一人领了一半——这符合蒙古人的传统。
如果伊勒都齐真的带了切尽所部一半去帮高务实,事情还是棘手的,因为最起码自己想搞偷袭就难了很多——大家都是蒙古人,你能发现我,我就能发现你,这就无法形成突然性了。
不过,博硕克图很怀疑伊勒都齐是不是真的会全心全意相助高务实。伊勒都齐这个人他还是了解的,用汉人的话说就是花花肠子太多,想让他下死力气打仗可不容易。
博硕克图估计,等自己集合了花马池的兵马,带着三万余骑出现在伊勒都齐面前时,伊勒都齐有很大的可能会直接避战绕道,把战场让给自己和明军。
不过那无所谓,伊勒都齐指望自己去和明军死拼,自己却只是想去烧掉明军粮草,到时候一把火烧下去,自己转身就走,伊勒都齐就算想拦也拦不住了——再说那个时候伊勒都齐说不定就不想拦了呢?
他又不是切尽那个老顽固,一旦明军丢失粮草,他难道就看不出这是一只即将饿死的老虎么?两头狼不去分食这头将死之虎,反而自相残杀,那是什么道理?
本着这样的思考,博硕克图这两日一边往花马池奔去,一边悄悄派人联络伊勒都齐,希望和伊勒都齐私下里达成“合作”。为此,博硕克图甚至许诺,只要这一次作战顺利,自己能够稳定取得花马池地区,则将自己伊金霍洛本部离切尽老营最近处的一片草场划给伊勒都齐,同时还送他三千头羊作为赏赐。
考虑到鄂尔多斯部的经济实力不如土默特,这可以说是一笔很有诚意的交易,博硕克图觉得以伊勒都齐喜欢打小算盘的性子,多半是会接受的。
探子比他想象中回来得晚了一夜,不过带回来的消息还算不错。伊勒都齐用上好的纸张给他回了一封信,信中先是表示自己目前的确是跟随着高务实的大军在行动,不过这只是由于“父命难违”,他本人对此是非常不乐意的。
然后他还说起了他不乐意的一条重要理由,说是高务实这个人架子非常大,对他非常不尊重,开口闭口以切尽旧友的身份不把他放在眼里,这让他十分不满——伊勒都齐比高务实大十几岁呢,被如此对待当然不开心。
接下来伊勒都齐才对博硕克图的提议做出回应,他表示基本认可济农的安排。只不过还是出于“父命难违”的考虑,他不可能现在就带着所部骑兵离开,只能等济农的大军发动进攻之后,他才能假意做出遭到偷袭的模样,佯装不支、边打边撤,给济农“重创或歼灭明军”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他对于济农的赏赐也稍微有些异议——他认为花马池比济农愿意划分给他的那块牧场好多了。因此他还希望济农能够答应在花马池到手之后,再每年给他两万车盐。如果济农能够应允,这件事他就完全答应下来了,甚至不惜回到老营之后被父亲责罚。
博硕克图见信,先是一阵冷笑,对左右人道:“伊勒都齐拿这样上等的好纸给我写信,意在显示投靠明军的好处,用以威胁我若不按他说的行赏,他就继续帮明军做事,哼。”
他手中的好纸大家都看到了,也都颇为羡慕——不是开玩笑,当年吉能请封,由切尽代笔写了贡表先交给时任宣大总督王崇古,结果王崇古认为贡书的言辞还不够谦卑,要求切尽重新写一道给他。
结果你猜怎的?等在关外的切尽很快派人答复,说写贡表的事好办,但是塞上无好纸,请王太师先赐些纸张……
由此可见,上好的纸张在套部还真是个稀罕物,伊勒都齐选这样的好纸写信,应该的确有什么用意。
一名将领愤愤道:“有什么好显摆的,等这次哱拜的事成了,咱们别说一个花马池,就算拿下延绥甚至陕西也是可能的。到时候只要把潼关守住,关中便是咱们的了,别说一张纸,便是一万张又如何,还不是想要就有?”
另一名将领则道:“这事似乎有些矛盾,伊勒都齐一边说高务实在他面前托大,一边又能拿出这样的好纸……”
博硕克图摆手道:“这没有什么好矛盾的,高务实托大无非是明国那些迂腐书生的习惯罢了,但他毕竟不是蠢人,自然还是会用些东西收买伊勒都齐,这也是明人的一贯做派。伊勒都齐就是想告诉我,虽然他在高务实面前不是很开心,但至少还是有些收获,我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不肯违背切尽的命令了。”
那将领恍然道:“哦,他是在讨价还价。”然后顿了顿,补充道:“切尽一家读汉人的书读得多了,说话做事怎么这么多弯弯道道,真不像我们蒙古勇士,亏得他们父子还都有巴图尔称号呢。”
博硕克图懒得说这个,略微思索了一下,沉吟道:“两万车盐不是小数目,不过若能拿下花马池,这些盐我倒是也给得起,而如果能击败高务实……”
想到高务实在蒙古的赫赫威名,和击败高务实之后自己声望大涨的前景,博硕克图热血沸腾,缓缓而用力地道:“这点条件也就不算什么了。”
众将都是一阵夸赞,其中有人道:“不错,济农若能击败明朝的高太师,就好比当年阿鲁台俘虏了明帝,从漠南到漠北,从右翼道左翼,还有谁敢不服他?我鄂尔多斯部从此不必再看土默特脸色行事。”
另一人补充道:“不仅如此,咱们最好还能把高太师给抓了活的,我听说他和朱皇帝是同窗好友,到时候拿他去和朱皇帝谈,让咱们鄂尔多斯部的贡市不必再受土默特的管辖,如此才能真正显得鄂尔多斯部不在土默特之下!”
这个说法就更加实际了,因为当年俺答封贡的时候,顺义王是俺答,而俺答控制了包括鄂尔多斯部在内的整个右翼,于是明朝这边就规定凡是蒙古右翼所部,在贡市方面都受顺义王所辖,由顺义王提前报备给朝廷他们每年需要的贡市规模,以及大致交易的货物有哪些,朝廷会根据顺义王的报备来决定最终的贸易量等细节。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顺义王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掌握了鄂尔多斯部和青海土默特方面的经济命脉。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当鄂尔多斯部或者青海土默特的掌权者认为他获得的贡市额度不足时,就会对土默特怀恨在心,认为顺义王处事不公,继而形成逆反心理。
博硕克图一听这个,也很赞同,昂然道:“不错,我乃蒙古济农,鄂尔多斯三万户领主,凭什么要听把汉那吉分配?这个贡市自决的权力必须要拿回来!”
这话说得好像很霸气,但他似乎忘记了一点:你不还是要贡市吗?
不过有人想起来了,之前那位主张拿下关中的将领道:“济农所言自然有理,不过这是在咱们不能拿下关中的情况下才需要做的,如果能够顺利拿下关中,这贡市是不是还需要,我看倒也未必。”
然而其实“拿下关中”这个雄心万丈的想法并没有真的被大多数人看好,所以大家也没有仔细思考过拿下关中之后能如何如何,听了他的话之后便有人问道:“只要拿下关中,咱们需要的东西就都不缺了吗?”
那将领回答道:“那是自然,我之前了解过,关中就是以前的秦国故地,秦国能以关中而定鼎天下,可见关中富庶,这些财货肯定是不缺的。咱们只要能拿下关中,根本不必再和明国谈什么贡市,甚至可以考虑效仿当年,南下再取四川!”
博硕克图听得心潮澎湃,一拍桌案:“好,说得好!既然如此,咱们事不宜迟,先给伊勒都齐回信,把这件事定下来。不管是关中也好,四川也罢,咱们若想拿到手里,首先都必须打败高务实!”
众人齐声应诺,心气高昂,仿佛关中已经唾手可得,连四川也近在咫尺。
所谓得陇望蜀,如今陇还未得,他们倒已经开始望蜀了……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这样的年轻人青春朝气,有把想法付诸实践的勇气,所以他对于堂堂蒙古济农反被把汉那吉压过一头十分不满,却因此忽略了现实因素——把汉那吉比他更加拥有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其实就是大明的态度。无论他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认可也好,不认可也罢,现在的大明依旧是国力碾压蒙古的存在,而且内部基本平靖,只是在这一次出现了一点意外。
一点在急于完成开藩禁计划下,出于阴差阳错而导致的意外。但大明的体量和号召力依然远不是他鄂尔多斯部所能比拟。
博硕克图本来认为有图们汗的牵制,土默特根本不可能在已经失去对青海土默特控制的情况下,还对他发起实际的打击,因此答应了出兵。即便后来听说大明朝廷派出了那位在草原上被称为降三世明王的高务实前来平叛,他也没太当回事。
在博硕克图看来,高务实的漠南之战和辽南之战虽然打得不错,但那两战都有一个前提,即蒙古人在主动进攻之下被高务实判断准了目标,实际上打了两次守株待兔的战争。战争的过程虽然复杂,但并不改变这一基础。
博硕克图对此不屑一顾,他认为只要自己发挥蒙古骑兵的机动优势,不和高务实打什么决战,就能避免遭受漠南、辽南类似的败绩。
他记得切尽在辽南半年之后曾给他分析过,说明军的实力在这十几年中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无论是军队的武器装备,亦或者军心士气,乃至于出操的时间都比十几年前要强得多,战斗力也因此自然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这种时候,还指望像庚戍年一般,两三万骑兵压着十多万明军随便打,还能打得明军不敢出城,那已经是根本不可能的了。漠南之战中明军虽然实际出战的机会不多,但却打出了劣势兵力的步兵顶着骑兵冲击还能反攻的战斗,这便是其中的明证。
至于辽南之战,那就更不必提,明军不仅是水陆联合作战打得精彩无比,而且再一次用步兵顶住了炒花部精锐骑兵的决死冲锋。这说明什么?说明至少在正面战场上,蒙古骑兵相对于火器质量明显提升的明军步兵已经没有了优势。
博硕克图虽然已经和切尽基本闹翻,但他对切尽的智慧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的,况且切尽当时的分析十分详细,他就算不想承认也不行。
所以,他这一次倒也算是正视了明军在正面作战上的优势,打定主意不和高务实打正面决战,而是把思路又换回了蒙古兵的老传统——袭扰战。
尤其是当他得知高务实的大军居然没走长城以南,反而直接从河套过来的时候,他就更加坚定了这一看法。
在博硕克图看来,高务实两三万大军直插河套,那么他能带的粮秣肯定不会太多,自己如果找准机会发动奇袭,不求把高务实的大军当场击败,只需要想办法烧掉明军粮草,这次战争实际上就已经取得了胜利。
明军可不是蒙军,丢了后勤那就是丢了命,说今天饿死就不可能捱到明天,一旦高务实所部粮草丢失,自己只要在草原上绕着他们监视几日,便可以过去打扫战场了。这胜利简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其中唯一的一处隐忧,就是切尽所部的动向。据探子传来的消息说,切尽长子伊勒都齐在“数日之前”领了一支兵马往东去了,看起来很可能是去拜见或者迎接高务实。
考虑到探子同时汇报说楚库克尔在切尽老营的兵力依旧充足,博硕克图认为伊勒都齐并没有带去切尽部的主力,或者顶多他和楚库克尔一人领了一半——这符合蒙古人的传统。
如果伊勒都齐真的带了切尽所部一半去帮高务实,事情还是棘手的,因为最起码自己想搞偷袭就难了很多——大家都是蒙古人,你能发现我,我就能发现你,这就无法形成突然性了。
不过,博硕克图很怀疑伊勒都齐是不是真的会全心全意相助高务实。伊勒都齐这个人他还是了解的,用汉人的话说就是花花肠子太多,想让他下死力气打仗可不容易。
博硕克图估计,等自己集合了花马池的兵马,带着三万余骑出现在伊勒都齐面前时,伊勒都齐有很大的可能会直接避战绕道,把战场让给自己和明军。
不过那无所谓,伊勒都齐指望自己去和明军死拼,自己却只是想去烧掉明军粮草,到时候一把火烧下去,自己转身就走,伊勒都齐就算想拦也拦不住了——再说那个时候伊勒都齐说不定就不想拦了呢?
他又不是切尽那个老顽固,一旦明军丢失粮草,他难道就看不出这是一只即将饿死的老虎么?两头狼不去分食这头将死之虎,反而自相残杀,那是什么道理?
本着这样的思考,博硕克图这两日一边往花马池奔去,一边悄悄派人联络伊勒都齐,希望和伊勒都齐私下里达成“合作”。为此,博硕克图甚至许诺,只要这一次作战顺利,自己能够稳定取得花马池地区,则将自己伊金霍洛本部离切尽老营最近处的一片草场划给伊勒都齐,同时还送他三千头羊作为赏赐。
考虑到鄂尔多斯部的经济实力不如土默特,这可以说是一笔很有诚意的交易,博硕克图觉得以伊勒都齐喜欢打小算盘的性子,多半是会接受的。
探子比他想象中回来得晚了一夜,不过带回来的消息还算不错。伊勒都齐用上好的纸张给他回了一封信,信中先是表示自己目前的确是跟随着高务实的大军在行动,不过这只是由于“父命难违”,他本人对此是非常不乐意的。
然后他还说起了他不乐意的一条重要理由,说是高务实这个人架子非常大,对他非常不尊重,开口闭口以切尽旧友的身份不把他放在眼里,这让他十分不满——伊勒都齐比高务实大十几岁呢,被如此对待当然不开心。
接下来伊勒都齐才对博硕克图的提议做出回应,他表示基本认可济农的安排。只不过还是出于“父命难违”的考虑,他不可能现在就带着所部骑兵离开,只能等济农的大军发动进攻之后,他才能假意做出遭到偷袭的模样,佯装不支、边打边撤,给济农“重创或歼灭明军”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他对于济农的赏赐也稍微有些异议——他认为花马池比济农愿意划分给他的那块牧场好多了。因此他还希望济农能够答应在花马池到手之后,再每年给他两万车盐。如果济农能够应允,这件事他就完全答应下来了,甚至不惜回到老营之后被父亲责罚。
博硕克图见信,先是一阵冷笑,对左右人道:“伊勒都齐拿这样上等的好纸给我写信,意在显示投靠明军的好处,用以威胁我若不按他说的行赏,他就继续帮明军做事,哼。”
他手中的好纸大家都看到了,也都颇为羡慕——不是开玩笑,当年吉能请封,由切尽代笔写了贡表先交给时任宣大总督王崇古,结果王崇古认为贡书的言辞还不够谦卑,要求切尽重新写一道给他。
结果你猜怎的?等在关外的切尽很快派人答复,说写贡表的事好办,但是塞上无好纸,请王太师先赐些纸张……
由此可见,上好的纸张在套部还真是个稀罕物,伊勒都齐选这样的好纸写信,应该的确有什么用意。
一名将领愤愤道:“有什么好显摆的,等这次哱拜的事成了,咱们别说一个花马池,就算拿下延绥甚至陕西也是可能的。到时候只要把潼关守住,关中便是咱们的了,别说一张纸,便是一万张又如何,还不是想要就有?”
另一名将领则道:“这事似乎有些矛盾,伊勒都齐一边说高务实在他面前托大,一边又能拿出这样的好纸……”
博硕克图摆手道:“这没有什么好矛盾的,高务实托大无非是明国那些迂腐书生的习惯罢了,但他毕竟不是蠢人,自然还是会用些东西收买伊勒都齐,这也是明人的一贯做派。伊勒都齐就是想告诉我,虽然他在高务实面前不是很开心,但至少还是有些收获,我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不肯违背切尽的命令了。”
那将领恍然道:“哦,他是在讨价还价。”然后顿了顿,补充道:“切尽一家读汉人的书读得多了,说话做事怎么这么多弯弯道道,真不像我们蒙古勇士,亏得他们父子还都有巴图尔称号呢。”
博硕克图懒得说这个,略微思索了一下,沉吟道:“两万车盐不是小数目,不过若能拿下花马池,这些盐我倒是也给得起,而如果能击败高务实……”
想到高务实在蒙古的赫赫威名,和击败高务实之后自己声望大涨的前景,博硕克图热血沸腾,缓缓而用力地道:“这点条件也就不算什么了。”
众将都是一阵夸赞,其中有人道:“不错,济农若能击败明朝的高太师,就好比当年阿鲁台俘虏了明帝,从漠南到漠北,从右翼道左翼,还有谁敢不服他?我鄂尔多斯部从此不必再看土默特脸色行事。”
另一人补充道:“不仅如此,咱们最好还能把高太师给抓了活的,我听说他和朱皇帝是同窗好友,到时候拿他去和朱皇帝谈,让咱们鄂尔多斯部的贡市不必再受土默特的管辖,如此才能真正显得鄂尔多斯部不在土默特之下!”
这个说法就更加实际了,因为当年俺答封贡的时候,顺义王是俺答,而俺答控制了包括鄂尔多斯部在内的整个右翼,于是明朝这边就规定凡是蒙古右翼所部,在贡市方面都受顺义王所辖,由顺义王提前报备给朝廷他们每年需要的贡市规模,以及大致交易的货物有哪些,朝廷会根据顺义王的报备来决定最终的贸易量等细节。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顺义王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掌握了鄂尔多斯部和青海土默特方面的经济命脉。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当鄂尔多斯部或者青海土默特的掌权者认为他获得的贡市额度不足时,就会对土默特怀恨在心,认为顺义王处事不公,继而形成逆反心理。
博硕克图一听这个,也很赞同,昂然道:“不错,我乃蒙古济农,鄂尔多斯三万户领主,凭什么要听把汉那吉分配?这个贡市自决的权力必须要拿回来!”
这话说得好像很霸气,但他似乎忘记了一点:你不还是要贡市吗?
不过有人想起来了,之前那位主张拿下关中的将领道:“济农所言自然有理,不过这是在咱们不能拿下关中的情况下才需要做的,如果能够顺利拿下关中,这贡市是不是还需要,我看倒也未必。”
然而其实“拿下关中”这个雄心万丈的想法并没有真的被大多数人看好,所以大家也没有仔细思考过拿下关中之后能如何如何,听了他的话之后便有人问道:“只要拿下关中,咱们需要的东西就都不缺了吗?”
那将领回答道:“那是自然,我之前了解过,关中就是以前的秦国故地,秦国能以关中而定鼎天下,可见关中富庶,这些财货肯定是不缺的。咱们只要能拿下关中,根本不必再和明国谈什么贡市,甚至可以考虑效仿当年,南下再取四川!”
博硕克图听得心潮澎湃,一拍桌案:“好,说得好!既然如此,咱们事不宜迟,先给伊勒都齐回信,把这件事定下来。不管是关中也好,四川也罢,咱们若想拿到手里,首先都必须打败高务实!”
众人齐声应诺,心气高昂,仿佛关中已经唾手可得,连四川也近在咫尺。
所谓得陇望蜀,如今陇还未得,他们倒已经开始望蜀了……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8810/229781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