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画圈建二城
推荐阅读:王者荣耀之我是小兵、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人在聊天群献祭成神,但光明女神、晋末长剑、觉醒每日情报面板,肝成万法真仙、同时穿越:我在诸天证大道、仙子别怕,我是瞎子、秦时明月之政、北齐怪谈、
商讨议定的事情需要付诸实践才有意义,所以次日一早,高务实就上疏请建阜新、丹东二城。所举理由基本与他和吴兑、梁梦龙的商议一致,另外还加入了一个“大道理”:全面实边,建设辽东,夯实根基。
这一次高务实的上疏异常顺利,皇帝对于不花钱建设两处新城兴趣十足,尤其是高务实提到阜新很适合种植玉米、可供养马,更是极对朱翊钧的胃口,很快朱批下来,让工部计算用工耗费等事。
而更有意思的则是,心学派方面对高务实的这道奏疏也没有提出什么质疑,大概他们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
说到底,还是高务实这次的计划比较周详而且不费“民力”。按照高务实的说法,去年冬天因为严重雪灾、冰灾受损的北直隶保定、河间二府灾民可以在朝廷的安排下迁徙丹东;陕西、山西受灾的二十一县灾民则迁徙阜新。
这两地灾民众多,保定、河间二府人口密集,这次雪灾受损导致房屋倒塌、居无定所的流民高达十六七万。高务实建议五十岁以下者全部迁往丹东,五十岁以上者听其本人申请(因为有些人年纪虽然大了,但可能家属、族亲等都迁徙了,他迁徙过去也有依靠)。
山西中部、陕西北部受灾的局面更复杂一些,除了冬天的冰灾雪灾之外,他们秋天的时候就先遭了一波蝗灾,因此现在局面更糟糕,受灾的二十一个县预计至少有六七十万受灾民众生活困难。
然而,这六七十万人又并非都到了完全山穷水尽的地步,具体哪些人已经完全没了活路,户部方面到现在都没能掌握实数,只能靠各地地方官的题奏来判断,预计有将近二十万一无所有的灾民。
不过,不同于北直隶二府可以集中到沧州上海船直接运去丹东。山西、陕西的灾民走海路要麻烦很多,先得往黄河边上聚集,然后由黄河顺流直下,到入海口附近再换乘海船去辽东营口登陆,再走一段水路北上,最终转陆路去阜新。
如此远的距离,如此多次的转换行进方式,这对于朝廷而言也是很大的考验。朝廷本身肯定没有如此强大、全面的运输力量,这件事免不得需要京华帮忙。
运输途中的停靠补给点则需要提前储备大量的粮食、药材乃至于布匹、油、盐等物资,这些都需要户部提前做出要求,让地方官准备。地方上如果备用不足的,户部还需要提前调配。
古代社会搞移民从来都不容易,路上死个三成那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死一半都不算多么稀奇。但高务实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他最反感的就是毫无意义的牺牲生命,因此当皇帝的批准一下来,立刻就组织人手开始准备,也给京华下达了集结令,调集能够调集的全部资源和力量,一定要尽可能避免移民死亡甚至疾病。
由于这件事是高务实的主意,京华又是他自己的产业,为了防止事后被人弹劾,高务实还一早就提出了“预算”,将京华在此次迁徙运输过程中所需的费用以及所承担的责任写得清清楚楚。
与此同时,面向全社会的“圈地招标”也拉开了帷幕。
京华方面首先公布了阜新新城的“圈地招标”规划图,该图主要是针对阜新地区(辽河河套地区)玛瑙分布山区划分,分成若干个地块进行拍卖式的竞价。京华提前买下的两座山也列居其间——高务实已经明确表示不插手玛瑙产业。
由于玛瑙与其他矿产不同,一般很难形成所谓的矿床,故而拍卖都是相当于“卖山”的操作,具体的挖原石等操作由买家自行组织,自家开采也好,外包也罢,户部通通不管。
不过,也正因为不能形成矿床,买山也有一定的赌脸风险。这时候就体现出了京华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京华持有的两座山卖出了最高价,而它们周边的山也明显偏贵。
根据高务实之前的规定,所有卖掉的“玛瑙山”有一成收入直接划给筹建中的阜新城,作为城墙等建设之用。剩余款项则由户部与工部商议之后作为里坊建设或边墙建设之用,甚至还可能充作河套边墙、阜新兵备衙门(预计)、阜新游击将军衙门(预计)等建设和用度开销。
这次拍卖竞拍的情况与高务实预计中差别不大,不止是各家勋贵都有参与,不少文官、武将兴致都很高,纷纷参与其间。
说实话,高务实对于这种一窝蜂的涌入并不看好,他预计将来最多十年,一定会有很多人退出这一行业,而他们现在买下的“玛瑙山”多半会被人买走,最终阜新也会形成几个玛瑙产业的巨头。
不过,这就更高务实没有关系了,倒是他真给梁梦龙指点了一句:买山不着急,着急的反而是尽量、尽快去搜罗那些祖传的玉匠。梁梦龙经他点拨,还真的安排家里人去张罗了。
阜新的事情暂时就只能做这些,之后的具体建设现在也没多少能够提前准备的,反正开平有京华的水泥厂,第一批次移民到了之后所需的粮食也有户部就近从辽东调集玉米来支应。
高务实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丹东城的招标工作。丹东的特点是边境贸易与港口,边境贸易这一块的招标复杂一点,这事必须与工部协调,因为招标主要是针对丹东城内的里坊地皮进行投拍,显然需要提前规划。然而工部之前毫无预案,因此显然还得等一段时间才行。
港口问题也不是很容易,原因在于丹东城城区附近并无适合作为海港的地方,那里只能当做河口港使用。海港的位置需要再往西南方向去一点,即后世丹东东港区的位置。
可是后世东港海港本质上是人工港,乃是填海生造而出的,以目前丹东的天然条件来说,这个港口则明显不如京华所拥有的其他优质天然港,尤其是港口规模受限于天然条件,基本上不太可能做大。
唯一能让高务实欣慰一点的,大概就是这个“大”的标准是按照后世的情况来看的,目前而言丹东海港建设完成之后也还凑合能用。
本来以京华的实力乃至于习惯,丹东河港、海港就算加起来也能一口吃下,不过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因素,高务实这次把丹东两港都开放外拍了。最终京华拿下了海港七成股权,河港则只拿下四成股权,成为京华在辽东唯一一处没有超过五成股权的河港。
或许是因为丹东这个位置太过偏远,即便是高务实提出来的概念,大家争购的意识也不强烈,两处港口最后只卖了三万四千两银子。
这个情况就有些出乎高务实的预料之外,他事后反思,发现除了地理位置过于偏僻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了港口的估值。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丹东以及其背靠着的一大片辽东东南之地都不是什么富庶之地,也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尤其没有龙头产业。
与此同时,再加上紧邻女真、朝鲜,又被一些人视为不太安全。还有移民数量问题,现在只安排了保定、河间两府的灾民移民,名义上虽然有十万出头,但最终能抵达多少却也不一定。
人口代表消费力,也代表贸易量,虽然大家未必总结过这些,但心里总归还是有这种思维的,因此相对于阜新,看好丹东的人就少了很多。就连跟着京华买丹东两港区地皮的人,多半也只是冲着相信京华眼光而跟投,不一定是他们自己觉得丹东的前途多么看好。
于是高务实又只好回过头来思考丹东经济发展的其他办法来。
丹东的温泉很多,但此刻没什么意义,京师的有钱人再无聊也不至于跑那么远去泡温泉;丹东的硼储量极大,占后世红朝全国将近60%,但现在也没有意义,因为就算是京华也利用不上;高岭土、大理石、红柱石储量也大,可建材由于位置太远没有竞争力,烧瓷器的话高务实也没有这个计划,毕竟大明国内不缺烧瓷器的好地方了。
再想想?嗯,丹东的水资源丰富,无论是淡水养鱼还是海洋捕捞都不错,可惜高务实又不会做罐头,做咸鱼因为要消耗大量的食盐,也没什么赚头。
那么农业?似乎这也不是丹东的强项,而且后世丹东的农业还主要依靠宽甸地区,现在的宽甸六堡却显然不归丹东管。
最后思来想去,高务实终于想到一条:林业资源。由于丹东靠近鸭绿江,而鸭绿江上游便是长白山山区,所以林业资源还是很丰富的。都不必去说女真那边了,就宽甸六堡所在的那边就有大量的林木。
根据他向刘馨咨询得到的答复,宽甸地区的森林处于长白山和华北两大植物群落的过度带上,两大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交替混生。长白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代表种有红松、沙松、紫杉、蒙古柞,华北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代表种有赤松、油松、麻栎、辽东栎、板栗、臭椿等。
这些森林木本植物群落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逐渐由红松柞木林逆演变为柞木杂木林,形成天然次生林。林木类型多为纯柞林或与桦、山杨、色树、榆树、花曲柳等混生阔叶杂木林型。
这里头有些木材比较方便利用,比如辽东栎就是造船木料,也适合做车轴、建材等,可以有很好的前景。而多数柞木也可以,甚至还能养殖生产柞丝。另外还有如桦树之类,虽然木质松软,但又是造纸的好材料。
至于现在的问题,高务实有些纠结的是他没有打算在辽东新建造船厂——京华已经有南北两个造船厂了,黄芷汀前不久又建议在定南开办一家,这就有三大造船厂存在,已经完全够用。如此此时在丹东又建一个造船厂,大概率会导致产能过剩。
那么丹东的作用就只能是承接长白山区木材转运给山东这一条,换句话说就是经济价值仍然不够高。
这么看来,只有建造纸厂才合适。高务实想了想,丹东建了造纸厂之后,既可以让辽东本地用纸不必依靠外省,又可以就近出口到朝鲜和日本,倒也一举两得。
之前说过,日本在壬辰之战后抢了朝鲜很多造纸和印刷工匠,大幅提升了自己的造纸和印刷产业水平。但是不客气的说,朝鲜的造纸水平显然不可能超过大明,更不可能超过有高务实略作指点的京华。
京华只要投产纸张,一定是东亚顶尖水平,而且还会分类。一类是传统的纸张,诸如宣纸那一类适合书法写作的;另一类是相对比较“欧式”的厚纸,能够硬笔书写的那一类。
硬笔书写当然不是大明的主流,但这种纸更适合印刷,换句话说就是适合制成书籍,提高书籍的保存时间。
造纸这种事,在大明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尤其是对于改进纸张性能的技术,一般都会得到士林的赞誉,高务实当然不排斥,也乐意搞一搞。
这方面的人才因为高务实之前就有想法,所以也招揽了一些,现在既然丹东必须找个龙头产业出来,也只能赶鸭子上架,先拉出来用了。
等高务实宣布京华会在丹东投资建设“大明最大的造纸工场”,丹东二字立刻变得金贵起来。京华说要搞“大明最大”某某,基本上不会有人怀疑。
然而港口用地已经卖完了,这下子工部莫名其妙地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丹东既然要建这么大一个造纸工场,那么丹东城的地面显然马上就会升值,有意投资的人都等着工部的规划图放出。
规划图这玩意说起来还是高务实带来的变化,以前大明搞建设可从没有提前公布什么规划图的,现在工部算是被高务实给坑了。
工部尚书石星本来以为高务实也会找他商量,因为他以为高务实会把纸厂建在城里,谁知道高务实自说自话,以户部名义在城外河港与海港的中间位置划了片地,直接提议卖给京华。
当然,左手出右手进肯定是会被弹劾的,所以他又为此上疏给皇帝,陈述了这所造纸厂的意义,请皇帝批准。
丹东城都还在图纸上,皇帝看了高务实呈上的“圈地图”毫无触动,大笔一挥就同意了。
就在高务实为了新建二城忙里忙外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李如松自宣府抵京,正等候陛见。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幻境hj”的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书友20190308165550398”的10张月票支持,谢谢!
这一次高务实的上疏异常顺利,皇帝对于不花钱建设两处新城兴趣十足,尤其是高务实提到阜新很适合种植玉米、可供养马,更是极对朱翊钧的胃口,很快朱批下来,让工部计算用工耗费等事。
而更有意思的则是,心学派方面对高务实的这道奏疏也没有提出什么质疑,大概他们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
说到底,还是高务实这次的计划比较周详而且不费“民力”。按照高务实的说法,去年冬天因为严重雪灾、冰灾受损的北直隶保定、河间二府灾民可以在朝廷的安排下迁徙丹东;陕西、山西受灾的二十一县灾民则迁徙阜新。
这两地灾民众多,保定、河间二府人口密集,这次雪灾受损导致房屋倒塌、居无定所的流民高达十六七万。高务实建议五十岁以下者全部迁往丹东,五十岁以上者听其本人申请(因为有些人年纪虽然大了,但可能家属、族亲等都迁徙了,他迁徙过去也有依靠)。
山西中部、陕西北部受灾的局面更复杂一些,除了冬天的冰灾雪灾之外,他们秋天的时候就先遭了一波蝗灾,因此现在局面更糟糕,受灾的二十一个县预计至少有六七十万受灾民众生活困难。
然而,这六七十万人又并非都到了完全山穷水尽的地步,具体哪些人已经完全没了活路,户部方面到现在都没能掌握实数,只能靠各地地方官的题奏来判断,预计有将近二十万一无所有的灾民。
不过,不同于北直隶二府可以集中到沧州上海船直接运去丹东。山西、陕西的灾民走海路要麻烦很多,先得往黄河边上聚集,然后由黄河顺流直下,到入海口附近再换乘海船去辽东营口登陆,再走一段水路北上,最终转陆路去阜新。
如此远的距离,如此多次的转换行进方式,这对于朝廷而言也是很大的考验。朝廷本身肯定没有如此强大、全面的运输力量,这件事免不得需要京华帮忙。
运输途中的停靠补给点则需要提前储备大量的粮食、药材乃至于布匹、油、盐等物资,这些都需要户部提前做出要求,让地方官准备。地方上如果备用不足的,户部还需要提前调配。
古代社会搞移民从来都不容易,路上死个三成那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死一半都不算多么稀奇。但高务实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他最反感的就是毫无意义的牺牲生命,因此当皇帝的批准一下来,立刻就组织人手开始准备,也给京华下达了集结令,调集能够调集的全部资源和力量,一定要尽可能避免移民死亡甚至疾病。
由于这件事是高务实的主意,京华又是他自己的产业,为了防止事后被人弹劾,高务实还一早就提出了“预算”,将京华在此次迁徙运输过程中所需的费用以及所承担的责任写得清清楚楚。
与此同时,面向全社会的“圈地招标”也拉开了帷幕。
京华方面首先公布了阜新新城的“圈地招标”规划图,该图主要是针对阜新地区(辽河河套地区)玛瑙分布山区划分,分成若干个地块进行拍卖式的竞价。京华提前买下的两座山也列居其间——高务实已经明确表示不插手玛瑙产业。
由于玛瑙与其他矿产不同,一般很难形成所谓的矿床,故而拍卖都是相当于“卖山”的操作,具体的挖原石等操作由买家自行组织,自家开采也好,外包也罢,户部通通不管。
不过,也正因为不能形成矿床,买山也有一定的赌脸风险。这时候就体现出了京华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京华持有的两座山卖出了最高价,而它们周边的山也明显偏贵。
根据高务实之前的规定,所有卖掉的“玛瑙山”有一成收入直接划给筹建中的阜新城,作为城墙等建设之用。剩余款项则由户部与工部商议之后作为里坊建设或边墙建设之用,甚至还可能充作河套边墙、阜新兵备衙门(预计)、阜新游击将军衙门(预计)等建设和用度开销。
这次拍卖竞拍的情况与高务实预计中差别不大,不止是各家勋贵都有参与,不少文官、武将兴致都很高,纷纷参与其间。
说实话,高务实对于这种一窝蜂的涌入并不看好,他预计将来最多十年,一定会有很多人退出这一行业,而他们现在买下的“玛瑙山”多半会被人买走,最终阜新也会形成几个玛瑙产业的巨头。
不过,这就更高务实没有关系了,倒是他真给梁梦龙指点了一句:买山不着急,着急的反而是尽量、尽快去搜罗那些祖传的玉匠。梁梦龙经他点拨,还真的安排家里人去张罗了。
阜新的事情暂时就只能做这些,之后的具体建设现在也没多少能够提前准备的,反正开平有京华的水泥厂,第一批次移民到了之后所需的粮食也有户部就近从辽东调集玉米来支应。
高务实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丹东城的招标工作。丹东的特点是边境贸易与港口,边境贸易这一块的招标复杂一点,这事必须与工部协调,因为招标主要是针对丹东城内的里坊地皮进行投拍,显然需要提前规划。然而工部之前毫无预案,因此显然还得等一段时间才行。
港口问题也不是很容易,原因在于丹东城城区附近并无适合作为海港的地方,那里只能当做河口港使用。海港的位置需要再往西南方向去一点,即后世丹东东港区的位置。
可是后世东港海港本质上是人工港,乃是填海生造而出的,以目前丹东的天然条件来说,这个港口则明显不如京华所拥有的其他优质天然港,尤其是港口规模受限于天然条件,基本上不太可能做大。
唯一能让高务实欣慰一点的,大概就是这个“大”的标准是按照后世的情况来看的,目前而言丹东海港建设完成之后也还凑合能用。
本来以京华的实力乃至于习惯,丹东河港、海港就算加起来也能一口吃下,不过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因素,高务实这次把丹东两港都开放外拍了。最终京华拿下了海港七成股权,河港则只拿下四成股权,成为京华在辽东唯一一处没有超过五成股权的河港。
或许是因为丹东这个位置太过偏远,即便是高务实提出来的概念,大家争购的意识也不强烈,两处港口最后只卖了三万四千两银子。
这个情况就有些出乎高务实的预料之外,他事后反思,发现除了地理位置过于偏僻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了港口的估值。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丹东以及其背靠着的一大片辽东东南之地都不是什么富庶之地,也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尤其没有龙头产业。
与此同时,再加上紧邻女真、朝鲜,又被一些人视为不太安全。还有移民数量问题,现在只安排了保定、河间两府的灾民移民,名义上虽然有十万出头,但最终能抵达多少却也不一定。
人口代表消费力,也代表贸易量,虽然大家未必总结过这些,但心里总归还是有这种思维的,因此相对于阜新,看好丹东的人就少了很多。就连跟着京华买丹东两港区地皮的人,多半也只是冲着相信京华眼光而跟投,不一定是他们自己觉得丹东的前途多么看好。
于是高务实又只好回过头来思考丹东经济发展的其他办法来。
丹东的温泉很多,但此刻没什么意义,京师的有钱人再无聊也不至于跑那么远去泡温泉;丹东的硼储量极大,占后世红朝全国将近60%,但现在也没有意义,因为就算是京华也利用不上;高岭土、大理石、红柱石储量也大,可建材由于位置太远没有竞争力,烧瓷器的话高务实也没有这个计划,毕竟大明国内不缺烧瓷器的好地方了。
再想想?嗯,丹东的水资源丰富,无论是淡水养鱼还是海洋捕捞都不错,可惜高务实又不会做罐头,做咸鱼因为要消耗大量的食盐,也没什么赚头。
那么农业?似乎这也不是丹东的强项,而且后世丹东的农业还主要依靠宽甸地区,现在的宽甸六堡却显然不归丹东管。
最后思来想去,高务实终于想到一条:林业资源。由于丹东靠近鸭绿江,而鸭绿江上游便是长白山山区,所以林业资源还是很丰富的。都不必去说女真那边了,就宽甸六堡所在的那边就有大量的林木。
根据他向刘馨咨询得到的答复,宽甸地区的森林处于长白山和华北两大植物群落的过度带上,两大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交替混生。长白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代表种有红松、沙松、紫杉、蒙古柞,华北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代表种有赤松、油松、麻栎、辽东栎、板栗、臭椿等。
这些森林木本植物群落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逐渐由红松柞木林逆演变为柞木杂木林,形成天然次生林。林木类型多为纯柞林或与桦、山杨、色树、榆树、花曲柳等混生阔叶杂木林型。
这里头有些木材比较方便利用,比如辽东栎就是造船木料,也适合做车轴、建材等,可以有很好的前景。而多数柞木也可以,甚至还能养殖生产柞丝。另外还有如桦树之类,虽然木质松软,但又是造纸的好材料。
至于现在的问题,高务实有些纠结的是他没有打算在辽东新建造船厂——京华已经有南北两个造船厂了,黄芷汀前不久又建议在定南开办一家,这就有三大造船厂存在,已经完全够用。如此此时在丹东又建一个造船厂,大概率会导致产能过剩。
那么丹东的作用就只能是承接长白山区木材转运给山东这一条,换句话说就是经济价值仍然不够高。
这么看来,只有建造纸厂才合适。高务实想了想,丹东建了造纸厂之后,既可以让辽东本地用纸不必依靠外省,又可以就近出口到朝鲜和日本,倒也一举两得。
之前说过,日本在壬辰之战后抢了朝鲜很多造纸和印刷工匠,大幅提升了自己的造纸和印刷产业水平。但是不客气的说,朝鲜的造纸水平显然不可能超过大明,更不可能超过有高务实略作指点的京华。
京华只要投产纸张,一定是东亚顶尖水平,而且还会分类。一类是传统的纸张,诸如宣纸那一类适合书法写作的;另一类是相对比较“欧式”的厚纸,能够硬笔书写的那一类。
硬笔书写当然不是大明的主流,但这种纸更适合印刷,换句话说就是适合制成书籍,提高书籍的保存时间。
造纸这种事,在大明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尤其是对于改进纸张性能的技术,一般都会得到士林的赞誉,高务实当然不排斥,也乐意搞一搞。
这方面的人才因为高务实之前就有想法,所以也招揽了一些,现在既然丹东必须找个龙头产业出来,也只能赶鸭子上架,先拉出来用了。
等高务实宣布京华会在丹东投资建设“大明最大的造纸工场”,丹东二字立刻变得金贵起来。京华说要搞“大明最大”某某,基本上不会有人怀疑。
然而港口用地已经卖完了,这下子工部莫名其妙地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丹东既然要建这么大一个造纸工场,那么丹东城的地面显然马上就会升值,有意投资的人都等着工部的规划图放出。
规划图这玩意说起来还是高务实带来的变化,以前大明搞建设可从没有提前公布什么规划图的,现在工部算是被高务实给坑了。
工部尚书石星本来以为高务实也会找他商量,因为他以为高务实会把纸厂建在城里,谁知道高务实自说自话,以户部名义在城外河港与海港的中间位置划了片地,直接提议卖给京华。
当然,左手出右手进肯定是会被弹劾的,所以他又为此上疏给皇帝,陈述了这所造纸厂的意义,请皇帝批准。
丹东城都还在图纸上,皇帝看了高务实呈上的“圈地图”毫无触动,大笔一挥就同意了。
就在高务实为了新建二城忙里忙外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李如松自宣府抵京,正等候陛见。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幻境hj”的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书友20190308165550398”的10张月票支持,谢谢!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8810/229783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