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北洋远征(十三)
推荐阅读:王者荣耀之我是小兵、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人在聊天群献祭成神,但光明女神、晋末长剑、觉醒每日情报面板,肝成万法真仙、同时穿越:我在诸天证大道、仙子别怕,我是瞎子、秦时明月之政、北齐怪谈、
谈话最终进行得毫无意义,双方的看法差距太大。高振炘懒得继续和他们废话,下令继续关押几名西班牙大珍宝船队高层指挥官,同时和高逸民、高木三等人回到指挥室讨论接下去的作战安排。
首先是参战的几艘战舰都需要临时修复一下。这个任务其实早已经安排下去了,不过四条战舰上储备的备用修复物资未见得足够,现在各舰损管的汇报已经上来,需要高振炘安排从其他舰只调拨支援。
临时的修复肯定不如去船厂,不过好在这年代双方的炮击基本也就能伤到水线以上的部分,这样的损伤临时换些木板加固一下,然后做个简单的防水密封,也就能凑合用了。
京华的四条战舰,尤其是“登州”号和“金州”号两艘巡洋舰伤势看起来挺严重,尤其甲板以上部分,看着仿佛是被枪林弹雨洗过一遍似的,到处是触目惊心的破洞和被链弹“削”断的碎木。
但其实这种损伤对于战舰本身的影响并不大,各舰损管们初步估计,在今晚水手们睡觉前就能大致修复完毕。
当前战舰修复工作最大的难点,是那艘被俘的原西班牙舰队旗舰“圣安东尼奥”号。这艘西班牙大盖伦帆船的前桅拦腰折断,现在根本不可能替换——别说不可能随船携带数十米长的桅杆材料,就算有材料也换不了。这玩意是从龙骨往上立起来的,甲板以下还有各种加固,甲板以上也有一大堆支索与它连接,就算进船厂修复,那都是需要各种拆拆装装的大工程,更何况现在还在海上。
这样一来,“圣安东尼奥”号接下去的航速就要明显减慢,可能会影响到舰队的整体航速。不得已之下,高振炘只好给它又安排了一艘武装运输舰作为拖船,辅助其提高航速。
虽说武装运输舰本身吨位比它小三分之一,做拖船其实未必好使,但几艘主力战舰不可能去做拖船。西班牙人其他几艘大盖伦本来倒可以做拖船,可惜它们的伤势也不轻,去马尼拉的最后这一段航程又是以逆风为主,用他们的软帆船还不如用硬帆船,所以现在也顾不得那些了,能快一点是一点,只好用一艘武装运输舰顶上。
损管工作大致便是这些,除此之外还有伤员救治问题。三个人商议了一下,觉得各舰自己照顾伤员似乎并不是最佳选择,倒不如临时将一艘武装运输舰的用途变化一下,专门来安置伤员。
武装运输舰定员为180人,但因为其本身乃是运输舰,运载能力还是很强的。只要不参与战斗,专门用于安置伤员显然能满足需求。何况这样一来还便于集中医护力量,效果应该还能更好。
为此,三人找来几名随舰医师询问了一下,医师们都很赞同这一安排。高振炘不再迟疑,立刻下令照此办理。之后高木三思索着建议道:“司令,属下觉得如果这个安排行之有效的话,似乎可以上报给老爷,看看咱们两洋舰队今后是不是可以专门配一两艘救治伤员的船只。”
高振炘笑道:“这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刚也在琢磨这事,你就提出来了。”
旁边的高逸民也道:“我看这个思路可行,就像现在陆师配专门的工兵营一样,工兵营里的医疗小组就有些像你们说的这种医疗船。”
三人哈哈一笑,这件事就算这样定下来了,只等到时候打完仗上报给老爷定夺。
紧接着,他们就开始正式讨论起马尼拉攻城战来。这一战肯定要分为海陆两个部分,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海陆两部分的联系并不算太大,因为根据之前的情报,舰队在海上——哪怕停靠在港边,也因为射程不够而无法对马尼拉城进行有效炮击。
所以他们首先讨论的是登陆问题。登陆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是先让陆师去巴石河北岸登陆上岸,还是先让舰队解决西班牙人停靠在马尼拉港的舰队,然后陆师再上岸。
这个先后顺序之所以值得一谈,主要是考虑对方舰队的影响。按照之前的情报来看,西班牙人在马尼拉应该还有67艘战舰,都是盖伦船,但他们的吨位是否都为大珍宝船这一类的1200吨级,这一条则尚不确定。
按照正常来讲,最大应该也就是1200吨级,因为今年出征英格兰的无敌舰队旗舰“圣马丁”号似乎也是1200吨级,由此判断西班牙目前建造的主流大盖伦恐怕就是1200吨。
同时,葡萄牙人在无敌舰队中的本编队旗舰“圣胡安”号似乎也是同样水平。这就意味着“伊比利亚联盟”[注:腓力二世现在也兼任了葡萄牙国王]两个殖民帝国卡斯蒂利亚和葡萄牙的造舰水平基本处于同一档次——当然作为陆地相连的“君合国”,水平相似也不足为奇。
本着料敌从宽考虑,倘若西班牙人在马尼拉还有7艘1200吨的大盖伦存在,高振炘还是倾向于先打完海战,击败西班牙舰队或者将西班牙舰队逼得龟缩在港内之后,再安排陆师登陆上岸。
若非如此,倘若北洋在巴石河北岸安排登陆的过程中被西班牙舰队偷袭,那就可能造成较大且不必要的伤亡——毕竟巴石河北岸可没有港口,就算木制风帆战舰靠岸不像后世的钢铁船舶要求那样高,但总也不能直接去搁浅吧?
无论是安排搭建临时码头,还是放下小艇运输登陆,这期间舰队都会密集聚集而且不能随意行动。倘若西班牙舰队突然杀来,光是离开近海、调整阵容等,都会给舰队带来很大的麻烦。
舰队方面如此想,陆师方面的想法则显然不同。京华两洋舰队和西班牙舰队的战术思路不同,前者一直是坚持炮战战术的,非到万不得已不会考虑打接舷战,所以陆师留在船上本身毫无意义。如果舰队在战斗中遭受什么损失,陆师反而还会跟着倒霉。
高逸民认为陆师应该及早下船,他的理由是西班牙大珍宝船队一战全没的消息既然没有外传,那么马尼拉的西班牙人现在应该还不会有什么战备,他们甚至还极有可能正怀抱着等待大珍宝船队抵达的心思。
在这种情况下,陆师抢先在巴石河北岸登陆并不太可能让西班牙人得知,而哪怕巴石河北岸有西班牙人或其走狗给马尼拉的总督府通风报信,时间上也已经来不及——有这个时间,远征舰队应该已经南下去找西班牙舰队决战去了。
而且高逸民认为,陆师登陆对马尼拉城的震慑力会更大一些,因为马尼拉城中既然连带士兵在内的西班牙人都只有两三千,陆师这庞大的兵力就足够让他们神经紧张。
这次的陆师有多强?步、炮武装家丁合计一万三千余人,接近一万四千。
这其中,来自于各家勋贵的武装家丁为5600人,大致是三大国公每家出300人,侯爷们每家出200人,伯爷们每家出100人。
京华方面则临时调用了南洋舰队的部分陆战队,与北洋舰队陆战队一起暂编为两个协,约8000人。
高逸民担任陆师主将,领南征暂编第一镇统制之职,勋贵所属的5600人合编为南征暂编第三协,受高逸民节制。
这样的兵力,可以说零头都比西班牙在马尼拉的总兵力还要强大,而且远征军也不是南洋土著,是一支火器化程度甚至比西班牙陆军还高的“现代化军队”。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西班牙人脑子没有抽风,就一定知道自己的处境有多糟糕。虽说马尼拉的城防体系本身称得上坚固,拥有棱堡式的建造风格,但棱堡也不是万能的,倘若京华仗着火炮力量强大,不计成本的狂轰滥炸,再坚固的城堡也终将有被毁灭的一天。
更何况当西班牙人知道大珍宝船队战败被俘,马尼拉外海被一百多艘大海船遮天蔽日地堵塞之后,这种恐惧肯定更甚。
棱堡虽固,棱堡中的人总是要吃要喝的。虽然西班牙人把马尼拉当做“殖民据点”,一直以来都有进行战争储备的习惯,然而菲律宾不是俄罗斯,热带的天气摆在这儿,储备的粮食物资霉变时间都很早,一旦粮食变质或者吃光,接下去怎么活?
人吃人吗?马尼拉一共也就两万多人,就算真搞人吃人,也不过多苟延残喘一两个月。只要马尼拉无法取得援军和物资,失败依旧是不可避免的。
援军能来吗?能击破外海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吗?显然不大可能。即便无敌舰队大胜英格兰,西班牙海军主力也不可能大举出征到远东来。这里不仅有损耗问题,还有国力——尤其是财力问题。
卡斯蒂利亚王国早就欠了一屁股债,虽然宣布破产可以解决一部分麻烦,但所谓“赖账”其实并不是真的就让这笔欠债清零,它只是代表不再直接拿出那么大一笔钱来归还,而债务会变成卡斯蒂利亚王国各种税收收入的抵押部分,按期按比例偿还给债主们。
换句话说,钱还是要还的,只不过被强行的分期支付了。原历史上,后来西班牙借款越来越多,哪怕美洲金银不断加大开采力度都补不足,就是因为这其中还有利息问题——借得越多,将来偿还起来就越困难。
哪怕动不动就来个破产,也只是把当场暴毙变成久病缠绵,越是拖得久,就越是只有死路一条。
在这样的财政压力之下,西班牙人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远东来,而且还和如此庞大的一股海上力量交战。
原历史上荷兰处于“海上马车夫”的高光时刻时,在南洋也只能乖乖给郑芝龙上贡,买郑芝龙的旗帜才能顺利在南洋地区活动。难道是那个时候的荷兰海上力量还不够强吗?
显然不是。郑芝龙当时虽然号称拥有二十万带甲、3000艘海船,但这二十万里的水分根本不必说,看他们面对鞑清时的表现就知道。
而那3000艘海船也不是现在京华这种制式武装运输舰,大多以吨位较小的船只为主,面对荷兰的大帆船根本没得比。之所以料罗湾海战能打赢,一来是真正的蚁多咬死象,二来荷兰人对于东方水战常用的大规模火船战术的确不习惯,也不太会防备。
而事实上,当时的荷兰虽然本土陆地疆域小,但实力却足称强大。在其高光时刻,荷兰赞河两岸集中着约60家造船厂。这些造船厂普遍采用风力锯木机、动力运料器、滑车、绞轳、重型起重机等机械化装备,提高了工厂的劳动生产率,几乎一天就能生产一条船。
其在造船设计、船体部体等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荷兰政府在阿姆斯特丹专门成立了研发航海装备、制造航海仪器和绘制航海地图的部门。社会化的造船模式,减少了生产和使用成本。
这一模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销售策略,造船厂既接受消费者定制,又对外销售,盘活了整个造船市场的资金;二是降低成本,在那一时期,荷兰产的船只比英国产的船只价格便宜40%50%,竞争力之强不言而喻;三是种类多样,比如运输用的“大肚船”、速度较快的“飞船”以及捕鱼用的“大帆船”等船型都风靡欧洲。
当时荷兰造的船只设计合理、结构坚固、工艺先进,而且船只操作人员要比其他国家的船只少20%,这对于当时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来说至关重要。
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在荷兰发展的黄金时期,全世界有2万艘船只,其中3/4是属于荷兰的,比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那个局面就好像海湾战争之后、红朝海军发力之前的美帝海军,称得上是一家吊打全球。
然而,即便是以这样的实力,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两大垄断殖民公司之一]在和郑芝龙打了一场料罗湾海战之后也只能认怂。东印度公司甚至在公司记录中哀叹:“公司在远东的力量被横扫一空”。
为什么打得这么惨了还不敢报复?当然是有力使不出,当时的荷兰是个商业氛围很浓的殖民帝国(当然当时的政体不算帝国,甚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君主国),它必须考虑远征远东是否划算、
显然这是一笔绝不可能划算的买卖,因此对于荷兰人来说,既然战败,缴纳“过路费”也比劳师远征靠谱。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距离严重限制了力量的发挥。
西班牙此刻的海上实力虽然也强,甚至它现在还拥有葡萄牙这个强力的海上盟友,但也绝不可能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起一个用于远东的无敌舰队。
高务实一直以来都不担心“两牙”的军事报复,而至担心影响了贸易和白银流入,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别说万里迢迢跑来南海了,光是看看英西战争就能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西班牙远征英国,则西班牙必败;英国远征西班牙,则英国必败。
距离,在这个时代就是这么牛。除非进攻一方在科技文明上实现了碾压,否则必败无疑。
因此高逸民坚持认为,陆师应该更早的登陆上岸,与舰队呈陆海两路威逼马尼拉之势。只要造成了这样的战略态势,马尼拉方面再得知远征军还有2000西班牙俘虏在手时,才会认真考虑要不要和远征军谈谈和平献城。
首先是参战的几艘战舰都需要临时修复一下。这个任务其实早已经安排下去了,不过四条战舰上储备的备用修复物资未见得足够,现在各舰损管的汇报已经上来,需要高振炘安排从其他舰只调拨支援。
临时的修复肯定不如去船厂,不过好在这年代双方的炮击基本也就能伤到水线以上的部分,这样的损伤临时换些木板加固一下,然后做个简单的防水密封,也就能凑合用了。
京华的四条战舰,尤其是“登州”号和“金州”号两艘巡洋舰伤势看起来挺严重,尤其甲板以上部分,看着仿佛是被枪林弹雨洗过一遍似的,到处是触目惊心的破洞和被链弹“削”断的碎木。
但其实这种损伤对于战舰本身的影响并不大,各舰损管们初步估计,在今晚水手们睡觉前就能大致修复完毕。
当前战舰修复工作最大的难点,是那艘被俘的原西班牙舰队旗舰“圣安东尼奥”号。这艘西班牙大盖伦帆船的前桅拦腰折断,现在根本不可能替换——别说不可能随船携带数十米长的桅杆材料,就算有材料也换不了。这玩意是从龙骨往上立起来的,甲板以下还有各种加固,甲板以上也有一大堆支索与它连接,就算进船厂修复,那都是需要各种拆拆装装的大工程,更何况现在还在海上。
这样一来,“圣安东尼奥”号接下去的航速就要明显减慢,可能会影响到舰队的整体航速。不得已之下,高振炘只好给它又安排了一艘武装运输舰作为拖船,辅助其提高航速。
虽说武装运输舰本身吨位比它小三分之一,做拖船其实未必好使,但几艘主力战舰不可能去做拖船。西班牙人其他几艘大盖伦本来倒可以做拖船,可惜它们的伤势也不轻,去马尼拉的最后这一段航程又是以逆风为主,用他们的软帆船还不如用硬帆船,所以现在也顾不得那些了,能快一点是一点,只好用一艘武装运输舰顶上。
损管工作大致便是这些,除此之外还有伤员救治问题。三个人商议了一下,觉得各舰自己照顾伤员似乎并不是最佳选择,倒不如临时将一艘武装运输舰的用途变化一下,专门来安置伤员。
武装运输舰定员为180人,但因为其本身乃是运输舰,运载能力还是很强的。只要不参与战斗,专门用于安置伤员显然能满足需求。何况这样一来还便于集中医护力量,效果应该还能更好。
为此,三人找来几名随舰医师询问了一下,医师们都很赞同这一安排。高振炘不再迟疑,立刻下令照此办理。之后高木三思索着建议道:“司令,属下觉得如果这个安排行之有效的话,似乎可以上报给老爷,看看咱们两洋舰队今后是不是可以专门配一两艘救治伤员的船只。”
高振炘笑道:“这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刚也在琢磨这事,你就提出来了。”
旁边的高逸民也道:“我看这个思路可行,就像现在陆师配专门的工兵营一样,工兵营里的医疗小组就有些像你们说的这种医疗船。”
三人哈哈一笑,这件事就算这样定下来了,只等到时候打完仗上报给老爷定夺。
紧接着,他们就开始正式讨论起马尼拉攻城战来。这一战肯定要分为海陆两个部分,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海陆两部分的联系并不算太大,因为根据之前的情报,舰队在海上——哪怕停靠在港边,也因为射程不够而无法对马尼拉城进行有效炮击。
所以他们首先讨论的是登陆问题。登陆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是先让陆师去巴石河北岸登陆上岸,还是先让舰队解决西班牙人停靠在马尼拉港的舰队,然后陆师再上岸。
这个先后顺序之所以值得一谈,主要是考虑对方舰队的影响。按照之前的情报来看,西班牙人在马尼拉应该还有67艘战舰,都是盖伦船,但他们的吨位是否都为大珍宝船这一类的1200吨级,这一条则尚不确定。
按照正常来讲,最大应该也就是1200吨级,因为今年出征英格兰的无敌舰队旗舰“圣马丁”号似乎也是1200吨级,由此判断西班牙目前建造的主流大盖伦恐怕就是1200吨。
同时,葡萄牙人在无敌舰队中的本编队旗舰“圣胡安”号似乎也是同样水平。这就意味着“伊比利亚联盟”[注:腓力二世现在也兼任了葡萄牙国王]两个殖民帝国卡斯蒂利亚和葡萄牙的造舰水平基本处于同一档次——当然作为陆地相连的“君合国”,水平相似也不足为奇。
本着料敌从宽考虑,倘若西班牙人在马尼拉还有7艘1200吨的大盖伦存在,高振炘还是倾向于先打完海战,击败西班牙舰队或者将西班牙舰队逼得龟缩在港内之后,再安排陆师登陆上岸。
若非如此,倘若北洋在巴石河北岸安排登陆的过程中被西班牙舰队偷袭,那就可能造成较大且不必要的伤亡——毕竟巴石河北岸可没有港口,就算木制风帆战舰靠岸不像后世的钢铁船舶要求那样高,但总也不能直接去搁浅吧?
无论是安排搭建临时码头,还是放下小艇运输登陆,这期间舰队都会密集聚集而且不能随意行动。倘若西班牙舰队突然杀来,光是离开近海、调整阵容等,都会给舰队带来很大的麻烦。
舰队方面如此想,陆师方面的想法则显然不同。京华两洋舰队和西班牙舰队的战术思路不同,前者一直是坚持炮战战术的,非到万不得已不会考虑打接舷战,所以陆师留在船上本身毫无意义。如果舰队在战斗中遭受什么损失,陆师反而还会跟着倒霉。
高逸民认为陆师应该及早下船,他的理由是西班牙大珍宝船队一战全没的消息既然没有外传,那么马尼拉的西班牙人现在应该还不会有什么战备,他们甚至还极有可能正怀抱着等待大珍宝船队抵达的心思。
在这种情况下,陆师抢先在巴石河北岸登陆并不太可能让西班牙人得知,而哪怕巴石河北岸有西班牙人或其走狗给马尼拉的总督府通风报信,时间上也已经来不及——有这个时间,远征舰队应该已经南下去找西班牙舰队决战去了。
而且高逸民认为,陆师登陆对马尼拉城的震慑力会更大一些,因为马尼拉城中既然连带士兵在内的西班牙人都只有两三千,陆师这庞大的兵力就足够让他们神经紧张。
这次的陆师有多强?步、炮武装家丁合计一万三千余人,接近一万四千。
这其中,来自于各家勋贵的武装家丁为5600人,大致是三大国公每家出300人,侯爷们每家出200人,伯爷们每家出100人。
京华方面则临时调用了南洋舰队的部分陆战队,与北洋舰队陆战队一起暂编为两个协,约8000人。
高逸民担任陆师主将,领南征暂编第一镇统制之职,勋贵所属的5600人合编为南征暂编第三协,受高逸民节制。
这样的兵力,可以说零头都比西班牙在马尼拉的总兵力还要强大,而且远征军也不是南洋土著,是一支火器化程度甚至比西班牙陆军还高的“现代化军队”。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西班牙人脑子没有抽风,就一定知道自己的处境有多糟糕。虽说马尼拉的城防体系本身称得上坚固,拥有棱堡式的建造风格,但棱堡也不是万能的,倘若京华仗着火炮力量强大,不计成本的狂轰滥炸,再坚固的城堡也终将有被毁灭的一天。
更何况当西班牙人知道大珍宝船队战败被俘,马尼拉外海被一百多艘大海船遮天蔽日地堵塞之后,这种恐惧肯定更甚。
棱堡虽固,棱堡中的人总是要吃要喝的。虽然西班牙人把马尼拉当做“殖民据点”,一直以来都有进行战争储备的习惯,然而菲律宾不是俄罗斯,热带的天气摆在这儿,储备的粮食物资霉变时间都很早,一旦粮食变质或者吃光,接下去怎么活?
人吃人吗?马尼拉一共也就两万多人,就算真搞人吃人,也不过多苟延残喘一两个月。只要马尼拉无法取得援军和物资,失败依旧是不可避免的。
援军能来吗?能击破外海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吗?显然不大可能。即便无敌舰队大胜英格兰,西班牙海军主力也不可能大举出征到远东来。这里不仅有损耗问题,还有国力——尤其是财力问题。
卡斯蒂利亚王国早就欠了一屁股债,虽然宣布破产可以解决一部分麻烦,但所谓“赖账”其实并不是真的就让这笔欠债清零,它只是代表不再直接拿出那么大一笔钱来归还,而债务会变成卡斯蒂利亚王国各种税收收入的抵押部分,按期按比例偿还给债主们。
换句话说,钱还是要还的,只不过被强行的分期支付了。原历史上,后来西班牙借款越来越多,哪怕美洲金银不断加大开采力度都补不足,就是因为这其中还有利息问题——借得越多,将来偿还起来就越困难。
哪怕动不动就来个破产,也只是把当场暴毙变成久病缠绵,越是拖得久,就越是只有死路一条。
在这样的财政压力之下,西班牙人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远东来,而且还和如此庞大的一股海上力量交战。
原历史上荷兰处于“海上马车夫”的高光时刻时,在南洋也只能乖乖给郑芝龙上贡,买郑芝龙的旗帜才能顺利在南洋地区活动。难道是那个时候的荷兰海上力量还不够强吗?
显然不是。郑芝龙当时虽然号称拥有二十万带甲、3000艘海船,但这二十万里的水分根本不必说,看他们面对鞑清时的表现就知道。
而那3000艘海船也不是现在京华这种制式武装运输舰,大多以吨位较小的船只为主,面对荷兰的大帆船根本没得比。之所以料罗湾海战能打赢,一来是真正的蚁多咬死象,二来荷兰人对于东方水战常用的大规模火船战术的确不习惯,也不太会防备。
而事实上,当时的荷兰虽然本土陆地疆域小,但实力却足称强大。在其高光时刻,荷兰赞河两岸集中着约60家造船厂。这些造船厂普遍采用风力锯木机、动力运料器、滑车、绞轳、重型起重机等机械化装备,提高了工厂的劳动生产率,几乎一天就能生产一条船。
其在造船设计、船体部体等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荷兰政府在阿姆斯特丹专门成立了研发航海装备、制造航海仪器和绘制航海地图的部门。社会化的造船模式,减少了生产和使用成本。
这一模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销售策略,造船厂既接受消费者定制,又对外销售,盘活了整个造船市场的资金;二是降低成本,在那一时期,荷兰产的船只比英国产的船只价格便宜40%50%,竞争力之强不言而喻;三是种类多样,比如运输用的“大肚船”、速度较快的“飞船”以及捕鱼用的“大帆船”等船型都风靡欧洲。
当时荷兰造的船只设计合理、结构坚固、工艺先进,而且船只操作人员要比其他国家的船只少20%,这对于当时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来说至关重要。
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在荷兰发展的黄金时期,全世界有2万艘船只,其中3/4是属于荷兰的,比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那个局面就好像海湾战争之后、红朝海军发力之前的美帝海军,称得上是一家吊打全球。
然而,即便是以这样的实力,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两大垄断殖民公司之一]在和郑芝龙打了一场料罗湾海战之后也只能认怂。东印度公司甚至在公司记录中哀叹:“公司在远东的力量被横扫一空”。
为什么打得这么惨了还不敢报复?当然是有力使不出,当时的荷兰是个商业氛围很浓的殖民帝国(当然当时的政体不算帝国,甚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君主国),它必须考虑远征远东是否划算、
显然这是一笔绝不可能划算的买卖,因此对于荷兰人来说,既然战败,缴纳“过路费”也比劳师远征靠谱。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距离严重限制了力量的发挥。
西班牙此刻的海上实力虽然也强,甚至它现在还拥有葡萄牙这个强力的海上盟友,但也绝不可能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起一个用于远东的无敌舰队。
高务实一直以来都不担心“两牙”的军事报复,而至担心影响了贸易和白银流入,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别说万里迢迢跑来南海了,光是看看英西战争就能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西班牙远征英国,则西班牙必败;英国远征西班牙,则英国必败。
距离,在这个时代就是这么牛。除非进攻一方在科技文明上实现了碾压,否则必败无疑。
因此高逸民坚持认为,陆师应该更早的登陆上岸,与舰队呈陆海两路威逼马尼拉之势。只要造成了这样的战略态势,马尼拉方面再得知远征军还有2000西班牙俘虏在手时,才会认真考虑要不要和远征军谈谈和平献城。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8810/241576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