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日本新动向(下)
推荐阅读:王者荣耀之我是小兵、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人在聊天群献祭成神,但光明女神、晋末长剑、觉醒每日情报面板,肝成万法真仙、同时穿越:我在诸天证大道、仙子别怕,我是瞎子、秦时明月之政、北齐怪谈、
丰臣秀吉要买船,买的还是纯运输船,不需要载炮?
高务实怎么想都觉得这事透着诡异。现在还只是万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88年,这个时候丰臣秀吉难道就开始盘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哦,应该是必先征服朝鲜了吗?甚至这么早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
高务实略一思索,在心里否决了这个假设。虽说为政者须有长远打算,丰臣秀吉不管怎么说,在日本历史上也是一代豪雄,但既然是为政者,就还有一点绕不过去:审时度势,量体裁衣。
眼下的日本局势,确切一点说叫做“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基本”。基本,就是大致上,换句话说也就是九十九拜都拜了,只差最后一哆嗦。
德川家康的臣服的确意味着“基本统一”,但家康的臣服本身就不是心悦诚服,更谈不上纳头便拜,其实一点儿也不牢固。
很大程度上,他只是被丰臣秀吉的政治手段坑了一把,一时下不来台,摆出个臣服的样子来罢了。今后是否还会有其他变数,高务实认为此时的丰臣秀吉恐怕自己都不敢肯定。
况且就算家康臣服了,那也还不算全日本统一,至少关东就有些大名依旧没有把丰臣秀吉当成“总瓢把子”看待。在解决关东问题之前,高务实认为丰臣秀吉应该不太可能就先着手准备西侵了。
只是,据高务实的记忆,丰臣秀吉一开始在解决关东问题的思路,好像是准备政治解决,后来则仿佛是因为某个意外才临时改变决定,换上了军事手段。可惜高务实一时之间想不起来是因为怎样一个意外了。
不过话虽如此,高务实倒并不是认为此时的丰臣秀吉没有打大明的主意。关于这个问题,他倒是有点印象,也就是丰臣秀吉在侵略朝鲜之前的几年就已经对大明有了侵略之心。
众所周知,丰臣秀吉继承了织田信长统一日本的事业,但是并没有遵循他的路线,而是改变策略,先与敌手德川家康和解,并与朝廷接近,以朝廷的名义征讨“逆贼”——显然这是效仿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当然这个做法也非常符合日本的现实情况。
在“基本”完成了对日本国内的统一后,丰臣秀吉对外扩张的野心便已经急剧膨胀。占领朝鲜,成为丰臣秀吉当时最基本的方针,其当时所颁布的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实际上均是围绕这一方针展开的。
当然,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仅是手段,占领唐国(丰臣秀吉语,即明朝)、称霸亚洲,才是其最终目的。关于这一点,高务实当年就看过一系列史料,都可以提供佐证。
按照高务实的记忆,丰臣秀吉首次明确透露征服明朝野心,是在给其家臣一柳末安的朱印状中,称他不仅要统一日本,而且要征服唐国(明朝)。
该朱印状只署有日期“九月三日”,未署年号。后来经岩泽愿彦考证,当为日本天正十三年——也就是大明万历十三年,即1585年的9月3日。由于朱印状在日本是官方文件而非私人信函,所以也就是说,入侵中国在当时便已被丰臣秀吉提上日程。
万历十四年,也就是1586年,在着手准备征服九州、打击岛津氏的时候,丰臣秀吉对黑田孝高等亲信大名表示,九州征服后的下一个目标是唐国(明朝)。
当年八月五日,丰臣秀吉向诸大名发出讨伐违抗“惣无事令”的“九州动员令”时,有明确表示:“征服唐国的计划原已在考虑之中。应充分利用敲打叛逆的岛津氏之良机,构建侵略态势。”(注:原文如此。且“侵略”一词当时在日语中不是贬义词。)
在原历史上的1589年,丰臣秀吉致函印度的葡萄牙总督,称自己在实现日本全国统一后,已经制定了征服明朝的计划。同时他还致函吕宋的西班牙菲律宾总督,称自己在降生时已有治理天下之奇瑞。
自立志统一日本后,他历经十年实现了夙愿。此后,使朝鲜、琉球服属,进而征服明朝,乃秀吉天赋之使命,因此要求吕宋纳贡。
又次年,也即1590年,十一月,朝鲜使节黄允吉出使日本,向丰臣秀吉递交了国书。丰臣秀吉在复函中告知朝鲜方面:其一、统一天下和异域,是上天赋予他丰臣秀吉的使命;其二、要求朝鲜与日本共同征伐明朝,并担任“征明向导”;其三、要求朝鲜服属、入贡。
再次年,也即1591年,六月,接受大明皇帝册封、奉大明为宗主国的朝鲜正式拒绝了日本“假道入明”的提议或说要求,不同意日本向朝鲜借道入侵中国的要求。
于是,丰臣秀吉控制下的日本开始加速备战进程,于1592年至1598年两次发动侵朝战争。这两场战争,日本史称“文禄、庆长之役”,中国史称万历朝鲜战争,朝鲜则称“壬辰倭乱、丁酉再乱”。
高务实此时想到的有如下几点:首先,丰臣秀吉对大明已经有了侵略之心,这是肯定的;其次,丰臣秀吉看起来是真的觉得他能打赢这场仗;再次,攻打大明的前提依然是要先完全日本统一。
这其中有一个关键时间点,就是1589年。高务实清楚的记得,丰臣秀吉是在这一年致函葡萄牙总督和西班牙总督,表明自己已经“统一日本”的。
换句话说,关东问题的解决,将会在今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
高务实心里琢磨:难道丰臣秀吉找海贸同盟买船是为了征讨关东?可是他征讨关东既不需要跨海,而且实际上也没多远,怎么看也只需要陆上出兵就够了,要船干嘛?
朱应桢只要丰臣秀吉买船不买炮就很满意,对于后者买这些船是要做什么用根本不在乎。但高务实肯定不能和他一样,因此便把自己推导出的结论单独拧出来,认定丰臣秀吉此举是为了对付关东,不过他也提出了疑问,就是打关东和买船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题对朱应桢就明显超纲了,他愕然片刻,颇有些愁眉不展,缓缓地道:“或许……他想从海路出兵?”
刘馨忍住笑,强装平静地道:“说到由海路出兵直捣黄龙,这事儿奴家在暹罗倒是做过一回。不过依奴家看,丰臣秀吉既然还需要临时买船,恐怕与奴家当时手头的条件并不相同。”
高务实一听就知道刘馨是另有看法,只是顾忌朱应桢这位“大都督”的颜面,这才说得如此委婉。他在这方面的顾忌自然比刘馨少得多,当下便问道:“我倒是忘了,刘姑娘你在暹罗之战中也是玩过这一手的,既然如此,你对此事有何见解?”
刘馨等的就是高务实这句话,当下便朝他和朱应桢微微颔首示意,然后道:“依奴家愚见,似这等跨海出击,有两个至关紧要的因素。其一,本方陆师总兵力少而精;其二,本方海上实力大而强。
奴家可连举三个例子,京华定安南之战时,舰队奇袭升龙城,由于升龙城就在河边,舰队所载陆师极少,而升龙城摄于舰炮威力直接投降。
滇缅之战时,黄都统跨海远征缅甸,一战奇袭勃固,二战击溃缅军主力。这一次更是符合奴家上述两点:千帆渡海,舰队强大;陆师仅三万余,却个个都是精锐,以一当十。
最后便是此次吕宋之战,我北洋海贸同盟之远征,同样是海上力量极强,而陆师仅有两万余人,结果却迫使西班牙根本不敢在陆上抵抗。”
高务实本以为她会举自己平叛那一次的例子,不料却只说另外三次,不由微微露出笑容,暗道:不管哪个时代的人,真到了这个时代也只能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说话、办事,自信可能被当做狂妄,但谦逊却永不会出错。
刘馨见高务实没其他反应,便继续道:“由彼及此,我们可以发现,以上两个要素,丰臣秀吉均不具备。他连所需船只都需要临时找我们购买,可见在此之前,他手头的海军……或说水师,实力孱弱,不值一提。
二位或许觉得,他既然能平定日本乱世,想必陆师精锐肯定是有的。这样想可能并没有错,但此处却有两点问题:其一,近年来丰臣秀吉出兵习惯于大军威压,而不是精锐突破。
就比如说此前的‘九州征伐’,萨摩藩军队的装备水平并不好,理论上丰臣秀吉所部精锐如果要打精锐突破,并非没有取胜之机,但丰臣秀吉却宁肯调动足足二十万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战而胜之,也不去打一场可能消耗会少得多的精锐对精锐之战。
奴家倒不是说丰臣家的精锐已经不能打仗了,而是说在此刻的丰臣秀吉心目中,‘泰山压顶之势’才符合他的需求。”、
这时候高务实终于点头并开口了:“不错,丰臣秀吉此时代表的是日本朝廷,而朝廷平叛要的就是摧枯拉朽,切忌拖拖拉拉。否则,不仅夜长梦多,易生变数,甚至可能导致朝廷权威受损,影响就更大了。”
朱应桢本来听刘馨的话时一直将信将疑,但高务实一肯定,他马上就表示赞同了:“不错不错,日新此言有理。此前我观日新平定西北,一开始听说日新领所部主力直扑鄂尔多斯时,我还心惊肉跳思绪不宁,觉得这也太危险了。
后来见日新此战一方面如抽丝剥茧,将布日哈图的诡计层层破解,一方面又连战连捷,甚至还把鄂尔多斯部逼得从属作战,最终形成泰山压顶之势,使孛拜内部生乱,几乎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宁夏坚城。
不瞒二位,当时军报传来,满朝上下衮衮诸公无不弹冠相庆,我对日新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待到日新本人的报捷疏文抵京,详细说明了此战之中的各种战策、诸般目的,我才知道原来一场仗之中还有那么多的说法,真是叫人叹为观止、心悦诚服。”
好了好了,知道你是高吹了。
“国公谬赞了,那场仗所以行险,其实也是条件有限而时间又紧,确属迫不得已,但凡有更好的办法,我也不想冒险直入河套腹地。”高务实呵呵一笑,把话锋一转,问刘馨道:“刘姑娘,请继续。”
刘馨点了点头,接着自己之前的话道:“无论当前日本的局势是什么,至少丰臣秀吉现在需要打的依旧是一场泰山压顶的平叛之战。换句话说,即便关东诸侯不是叛贼,他也一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使这场仗变成‘平叛之战’,以他的政治手腕,奴家认为这应该并不困难。”
高务实颔首道:“此言有理,那么然后呢?”
“大司农勿急,先不忙说‘然后’,奴家还要补充一点。”刘馨道:“据海贸同盟传来的各种信息,奴家以为此战的另一方十有八九应该就是关东地区最为强大的北条氏。
如今日本,自北条氏以西已经全部臣服于丰臣秀吉,在北条氏东、东北暂时还有一些只是名义上臣服者。不过若奴家所料不差,丰臣秀吉在讨伐北条氏之前,多半便会用上各种手段,包括以出兵规模恐吓这些大名,使他们或倒戈投诚,或至少不敢相助北条。
如此一来,这场仗实际上就差不多是全日本讨伐北条氏了。但北条氏虽然与丰臣秀吉力量悬殊,但他们却也有一个自恃强大之处,那便是号称日本‘天下第一坚城’的小田原城。”
“哦,小田原城……”高务实点了点头,刘馨这一说,终于把高务实的记忆勾出来了。
这个小田原城的确颇为有名,别说看各种史料了,便是当年玩游戏的时候,高务实都对此城有不少印象。
高务实想起来了,这个小田原城的历史战绩先不说,就说“这次”丰臣秀吉攻取北条,对小田原城的打法也只能搞长期围困——倾二十多万大军围起来,居然没敢强攻。双方互相瞪眼好长一段时间,才在丰臣秀吉的政治攻势下逼得北条氏直以切腹换取家臣们的“平安”而结束。
换句话说,这座城到最后也不是“打”下来的,更像是骗到手的。
当然,小田原城固然易守难攻,但也不是说它的防御就能和君士坦丁堡那种级别相提并论,这两者之间肯定差了老远,只是说丰臣秀吉此时已经不肯在这种坚城上浪费兵力。
这下子前后的道理都连起来了:丰臣秀吉已经开始考虑进攻大明,故把国内的力量都看做自己将来的实力。
此时刘馨见高务实没有继续说什么,便又接着道:“既然小田原城易守难攻,号称日本第一坚城,丰臣秀吉又需要摆出天下景从的气派,那么他就只能选择大军围城。大军围城这种事,对于己方而言最大的麻烦在哪?在于军粮供应。
据海贸同盟的报告来看,从日本京畿地区至关东的道路情况似乎并不太好。国公爷,你熟悉日本贸易,不知奴家推断是否准确?”
朱应桢赞道:“完全准确,所以我们的船队如果要去京畿地区贸易,便会去大坂(此时是“坂”,后来才改做“阪”),但因为京畿与关东商道并不顺畅,因此我们宁可自己扬帆向东而去小田原城(此城在后世东京西南约70公里处,不在东京湾内,但也在海边)。”
“多谢国公指点。”刘馨朝朱应桢微微点头,又望向高务实,道:“大司农,由此可见丰臣秀吉欲向京华买船,至少在当前来说,主要是为了走海路运粮。”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doni”、“努力”的月票支持,谢谢!
高务实怎么想都觉得这事透着诡异。现在还只是万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88年,这个时候丰臣秀吉难道就开始盘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哦,应该是必先征服朝鲜了吗?甚至这么早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
高务实略一思索,在心里否决了这个假设。虽说为政者须有长远打算,丰臣秀吉不管怎么说,在日本历史上也是一代豪雄,但既然是为政者,就还有一点绕不过去:审时度势,量体裁衣。
眼下的日本局势,确切一点说叫做“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基本”。基本,就是大致上,换句话说也就是九十九拜都拜了,只差最后一哆嗦。
德川家康的臣服的确意味着“基本统一”,但家康的臣服本身就不是心悦诚服,更谈不上纳头便拜,其实一点儿也不牢固。
很大程度上,他只是被丰臣秀吉的政治手段坑了一把,一时下不来台,摆出个臣服的样子来罢了。今后是否还会有其他变数,高务实认为此时的丰臣秀吉恐怕自己都不敢肯定。
况且就算家康臣服了,那也还不算全日本统一,至少关东就有些大名依旧没有把丰臣秀吉当成“总瓢把子”看待。在解决关东问题之前,高务实认为丰臣秀吉应该不太可能就先着手准备西侵了。
只是,据高务实的记忆,丰臣秀吉一开始在解决关东问题的思路,好像是准备政治解决,后来则仿佛是因为某个意外才临时改变决定,换上了军事手段。可惜高务实一时之间想不起来是因为怎样一个意外了。
不过话虽如此,高务实倒并不是认为此时的丰臣秀吉没有打大明的主意。关于这个问题,他倒是有点印象,也就是丰臣秀吉在侵略朝鲜之前的几年就已经对大明有了侵略之心。
众所周知,丰臣秀吉继承了织田信长统一日本的事业,但是并没有遵循他的路线,而是改变策略,先与敌手德川家康和解,并与朝廷接近,以朝廷的名义征讨“逆贼”——显然这是效仿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当然这个做法也非常符合日本的现实情况。
在“基本”完成了对日本国内的统一后,丰臣秀吉对外扩张的野心便已经急剧膨胀。占领朝鲜,成为丰臣秀吉当时最基本的方针,其当时所颁布的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实际上均是围绕这一方针展开的。
当然,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仅是手段,占领唐国(丰臣秀吉语,即明朝)、称霸亚洲,才是其最终目的。关于这一点,高务实当年就看过一系列史料,都可以提供佐证。
按照高务实的记忆,丰臣秀吉首次明确透露征服明朝野心,是在给其家臣一柳末安的朱印状中,称他不仅要统一日本,而且要征服唐国(明朝)。
该朱印状只署有日期“九月三日”,未署年号。后来经岩泽愿彦考证,当为日本天正十三年——也就是大明万历十三年,即1585年的9月3日。由于朱印状在日本是官方文件而非私人信函,所以也就是说,入侵中国在当时便已被丰臣秀吉提上日程。
万历十四年,也就是1586年,在着手准备征服九州、打击岛津氏的时候,丰臣秀吉对黑田孝高等亲信大名表示,九州征服后的下一个目标是唐国(明朝)。
当年八月五日,丰臣秀吉向诸大名发出讨伐违抗“惣无事令”的“九州动员令”时,有明确表示:“征服唐国的计划原已在考虑之中。应充分利用敲打叛逆的岛津氏之良机,构建侵略态势。”(注:原文如此。且“侵略”一词当时在日语中不是贬义词。)
在原历史上的1589年,丰臣秀吉致函印度的葡萄牙总督,称自己在实现日本全国统一后,已经制定了征服明朝的计划。同时他还致函吕宋的西班牙菲律宾总督,称自己在降生时已有治理天下之奇瑞。
自立志统一日本后,他历经十年实现了夙愿。此后,使朝鲜、琉球服属,进而征服明朝,乃秀吉天赋之使命,因此要求吕宋纳贡。
又次年,也即1590年,十一月,朝鲜使节黄允吉出使日本,向丰臣秀吉递交了国书。丰臣秀吉在复函中告知朝鲜方面:其一、统一天下和异域,是上天赋予他丰臣秀吉的使命;其二、要求朝鲜与日本共同征伐明朝,并担任“征明向导”;其三、要求朝鲜服属、入贡。
再次年,也即1591年,六月,接受大明皇帝册封、奉大明为宗主国的朝鲜正式拒绝了日本“假道入明”的提议或说要求,不同意日本向朝鲜借道入侵中国的要求。
于是,丰臣秀吉控制下的日本开始加速备战进程,于1592年至1598年两次发动侵朝战争。这两场战争,日本史称“文禄、庆长之役”,中国史称万历朝鲜战争,朝鲜则称“壬辰倭乱、丁酉再乱”。
高务实此时想到的有如下几点:首先,丰臣秀吉对大明已经有了侵略之心,这是肯定的;其次,丰臣秀吉看起来是真的觉得他能打赢这场仗;再次,攻打大明的前提依然是要先完全日本统一。
这其中有一个关键时间点,就是1589年。高务实清楚的记得,丰臣秀吉是在这一年致函葡萄牙总督和西班牙总督,表明自己已经“统一日本”的。
换句话说,关东问题的解决,将会在今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
高务实心里琢磨:难道丰臣秀吉找海贸同盟买船是为了征讨关东?可是他征讨关东既不需要跨海,而且实际上也没多远,怎么看也只需要陆上出兵就够了,要船干嘛?
朱应桢只要丰臣秀吉买船不买炮就很满意,对于后者买这些船是要做什么用根本不在乎。但高务实肯定不能和他一样,因此便把自己推导出的结论单独拧出来,认定丰臣秀吉此举是为了对付关东,不过他也提出了疑问,就是打关东和买船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题对朱应桢就明显超纲了,他愕然片刻,颇有些愁眉不展,缓缓地道:“或许……他想从海路出兵?”
刘馨忍住笑,强装平静地道:“说到由海路出兵直捣黄龙,这事儿奴家在暹罗倒是做过一回。不过依奴家看,丰臣秀吉既然还需要临时买船,恐怕与奴家当时手头的条件并不相同。”
高务实一听就知道刘馨是另有看法,只是顾忌朱应桢这位“大都督”的颜面,这才说得如此委婉。他在这方面的顾忌自然比刘馨少得多,当下便问道:“我倒是忘了,刘姑娘你在暹罗之战中也是玩过这一手的,既然如此,你对此事有何见解?”
刘馨等的就是高务实这句话,当下便朝他和朱应桢微微颔首示意,然后道:“依奴家愚见,似这等跨海出击,有两个至关紧要的因素。其一,本方陆师总兵力少而精;其二,本方海上实力大而强。
奴家可连举三个例子,京华定安南之战时,舰队奇袭升龙城,由于升龙城就在河边,舰队所载陆师极少,而升龙城摄于舰炮威力直接投降。
滇缅之战时,黄都统跨海远征缅甸,一战奇袭勃固,二战击溃缅军主力。这一次更是符合奴家上述两点:千帆渡海,舰队强大;陆师仅三万余,却个个都是精锐,以一当十。
最后便是此次吕宋之战,我北洋海贸同盟之远征,同样是海上力量极强,而陆师仅有两万余人,结果却迫使西班牙根本不敢在陆上抵抗。”
高务实本以为她会举自己平叛那一次的例子,不料却只说另外三次,不由微微露出笑容,暗道:不管哪个时代的人,真到了这个时代也只能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说话、办事,自信可能被当做狂妄,但谦逊却永不会出错。
刘馨见高务实没其他反应,便继续道:“由彼及此,我们可以发现,以上两个要素,丰臣秀吉均不具备。他连所需船只都需要临时找我们购买,可见在此之前,他手头的海军……或说水师,实力孱弱,不值一提。
二位或许觉得,他既然能平定日本乱世,想必陆师精锐肯定是有的。这样想可能并没有错,但此处却有两点问题:其一,近年来丰臣秀吉出兵习惯于大军威压,而不是精锐突破。
就比如说此前的‘九州征伐’,萨摩藩军队的装备水平并不好,理论上丰臣秀吉所部精锐如果要打精锐突破,并非没有取胜之机,但丰臣秀吉却宁肯调动足足二十万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战而胜之,也不去打一场可能消耗会少得多的精锐对精锐之战。
奴家倒不是说丰臣家的精锐已经不能打仗了,而是说在此刻的丰臣秀吉心目中,‘泰山压顶之势’才符合他的需求。”、
这时候高务实终于点头并开口了:“不错,丰臣秀吉此时代表的是日本朝廷,而朝廷平叛要的就是摧枯拉朽,切忌拖拖拉拉。否则,不仅夜长梦多,易生变数,甚至可能导致朝廷权威受损,影响就更大了。”
朱应桢本来听刘馨的话时一直将信将疑,但高务实一肯定,他马上就表示赞同了:“不错不错,日新此言有理。此前我观日新平定西北,一开始听说日新领所部主力直扑鄂尔多斯时,我还心惊肉跳思绪不宁,觉得这也太危险了。
后来见日新此战一方面如抽丝剥茧,将布日哈图的诡计层层破解,一方面又连战连捷,甚至还把鄂尔多斯部逼得从属作战,最终形成泰山压顶之势,使孛拜内部生乱,几乎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宁夏坚城。
不瞒二位,当时军报传来,满朝上下衮衮诸公无不弹冠相庆,我对日新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待到日新本人的报捷疏文抵京,详细说明了此战之中的各种战策、诸般目的,我才知道原来一场仗之中还有那么多的说法,真是叫人叹为观止、心悦诚服。”
好了好了,知道你是高吹了。
“国公谬赞了,那场仗所以行险,其实也是条件有限而时间又紧,确属迫不得已,但凡有更好的办法,我也不想冒险直入河套腹地。”高务实呵呵一笑,把话锋一转,问刘馨道:“刘姑娘,请继续。”
刘馨点了点头,接着自己之前的话道:“无论当前日本的局势是什么,至少丰臣秀吉现在需要打的依旧是一场泰山压顶的平叛之战。换句话说,即便关东诸侯不是叛贼,他也一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使这场仗变成‘平叛之战’,以他的政治手腕,奴家认为这应该并不困难。”
高务实颔首道:“此言有理,那么然后呢?”
“大司农勿急,先不忙说‘然后’,奴家还要补充一点。”刘馨道:“据海贸同盟传来的各种信息,奴家以为此战的另一方十有八九应该就是关东地区最为强大的北条氏。
如今日本,自北条氏以西已经全部臣服于丰臣秀吉,在北条氏东、东北暂时还有一些只是名义上臣服者。不过若奴家所料不差,丰臣秀吉在讨伐北条氏之前,多半便会用上各种手段,包括以出兵规模恐吓这些大名,使他们或倒戈投诚,或至少不敢相助北条。
如此一来,这场仗实际上就差不多是全日本讨伐北条氏了。但北条氏虽然与丰臣秀吉力量悬殊,但他们却也有一个自恃强大之处,那便是号称日本‘天下第一坚城’的小田原城。”
“哦,小田原城……”高务实点了点头,刘馨这一说,终于把高务实的记忆勾出来了。
这个小田原城的确颇为有名,别说看各种史料了,便是当年玩游戏的时候,高务实都对此城有不少印象。
高务实想起来了,这个小田原城的历史战绩先不说,就说“这次”丰臣秀吉攻取北条,对小田原城的打法也只能搞长期围困——倾二十多万大军围起来,居然没敢强攻。双方互相瞪眼好长一段时间,才在丰臣秀吉的政治攻势下逼得北条氏直以切腹换取家臣们的“平安”而结束。
换句话说,这座城到最后也不是“打”下来的,更像是骗到手的。
当然,小田原城固然易守难攻,但也不是说它的防御就能和君士坦丁堡那种级别相提并论,这两者之间肯定差了老远,只是说丰臣秀吉此时已经不肯在这种坚城上浪费兵力。
这下子前后的道理都连起来了:丰臣秀吉已经开始考虑进攻大明,故把国内的力量都看做自己将来的实力。
此时刘馨见高务实没有继续说什么,便又接着道:“既然小田原城易守难攻,号称日本第一坚城,丰臣秀吉又需要摆出天下景从的气派,那么他就只能选择大军围城。大军围城这种事,对于己方而言最大的麻烦在哪?在于军粮供应。
据海贸同盟的报告来看,从日本京畿地区至关东的道路情况似乎并不太好。国公爷,你熟悉日本贸易,不知奴家推断是否准确?”
朱应桢赞道:“完全准确,所以我们的船队如果要去京畿地区贸易,便会去大坂(此时是“坂”,后来才改做“阪”),但因为京畿与关东商道并不顺畅,因此我们宁可自己扬帆向东而去小田原城(此城在后世东京西南约70公里处,不在东京湾内,但也在海边)。”
“多谢国公指点。”刘馨朝朱应桢微微点头,又望向高务实,道:“大司农,由此可见丰臣秀吉欲向京华买船,至少在当前来说,主要是为了走海路运粮。”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doni”、“努力”的月票支持,谢谢!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8810/255178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