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大战之前(中)
推荐阅读:我的模拟长生路、万灵仙族:御兽长生、胎胎多子,我靠生子修炼成神、晋末长剑、法力无边高大仙、志怪书、亮剑,从游击队开始、我向大帝借了个脑子、浴火大清、什么邪法?我这是正儿八经的正法、
高务实的所谓私事自然都与京华有关,这几件也是一样。
第一件事来自于南疆,事关两处:龙牙城和虎州城,也就是后世的马六甲城和新加坡。这两地都是南洋计划的关键地区,其中龙牙城是作为马六甲海峡商业主城来规划,虎州城则是作为南洋舰队将来的主港口来规划。
虎州城即后世的新加坡,是众所周知的商业港口城市,其发展程度在东盟一票发展中国家中鹤立鸡群。有人认为新加坡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这个说法其实有些偏颇。
固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新加坡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但如果说只靠地理位置就能成功,那马六甲海峡地区同样具备优势地理的位置的又不是只有它一处,凭什么就只有它成功了?
新加坡的成功原因其实有很多分析都讲得挺清楚,既有老天爷赏饭的原因,也有执行了正确发展道路和牢牢抓住机会等因素,这里无须多说。不过,新加坡的经济在高务实穿越前已经出现了一些隐忧,这才是高务实不把虎州城作为主要经济发展城市而当做南洋舰队主军港的原因。
后世新加坡因为人口增长的原因,不得已为淡水供给花了海量金钱和无数精力,高务实可没那么大兴趣投资这些原本不需要花的成本。只要不把它当做主要经济城市,只当做军港型城市,其人口决定不可能那样膨胀,供水等压力也断然不会那么巨大。
而龙牙城则不然,这片地区地势较平坦,大部分是平原,只是东境有一些丘陵,而水资源也足够丰富。其西部有宁宜河、中部有马六甲河、东部有吉山河,三条河流皆流入马六甲海峡。
当然,因为高务实的命令,南疆已经将几乎所有的“马六甲”都改称“龙牙”,所以在京华的各种文书交流之中,马六甲河变成了龙牙河,马六甲海峡变成了龙牙海峡,甚至马来半岛都被改回了中式称呼“龙牙半岛”。
沿海城市三面有河,不仅代表水资源足够撑得住一个大型城市的兴起,也代表着它的交通足够便利,这在机械化大生产到来之前绝对是巨大的优势,而且现在高务实要发展龙牙城也没有内部掣肘——毕竟此处现在就是海峡附近最大的城市,不发展它发展哪?
至于虎州城那儿,这座岛上只有些原柔佛苏丹国的当地人,不仅人口不多,文化也落后得没眼看。当京华千帆覆海的庞大舰队和火枪大军南下,唤醒了他们对大明天朝百多年前的记忆之后,轻轻松松便被收入囊中。至于当地人,高瑞雏秉承高务实的意志,下令打散安置到了龙牙半岛各地。
不过这不代表龙牙半岛就没有麻烦了,麻烦还是有的,而且并不小。最大的麻烦是什么?是人口和统治政策。
京华在南疆一直执行的是“移民加归化”的汉化政策,这个政策目前来看执行得还不错,但如果细看的话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其中最关键也最凸显的问题就是汉化不均衡。
以整个南疆来看,汉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无疑是安南北部和中部,即从黄芷汀的“封地”海东府到中部的金港,成为全南疆汉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在这一地区,广义汉人(即汉族和从广西、云南等地南下的僮、苗、瑶等,只要会说汉语则在南疆统一算作汉族)和归化汉人占比已经接近六成。考虑到这片地区做到这一步只花了十年左右,实可谓是成效卓著。
但是这一地区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汉化,可不只是政策得力之故,更大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历史。众所周知,安南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历朝领土,到明初又回归了一段时间。后来虽然自立但连科举都几乎是照搬大明,读书人读的也都是孔孟,可以说上流社会的文化完全是中华文化,汉字本来就是官方文字。在这种情况下推广汉化,那当然是事半功倍的。
然而,出了这片地区可就不同了。虽然缅甸、南掌等地作为当年的“三宣六慰”一部分,汉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也很深,但毕竟没有达到安南的地步,京华的汉化政策虽然贯彻得很实在,但效果就比安南差远了。
黄芷汀、高孟男这次提交的南疆工作报告里就列出了比较详细的数字,表示南掌的汉化比例(广义汉人和归化汉人占总人口比例)只有11%(阿拉伯数字和百分比概念已经引入京华体系数年);柬埔寨汉化比例只有7%;安南南部汉化比例只有9%;勃固(缅甸南部,因为北部名义上还是大明属国)的汉化比例也是7%;暹罗汉化比例是除了安南北部之外最高的,达到了16%,但主要是因为大量广义汉人涌入定南城所造成,而暹罗其他地区的汉化比例也一样很低,最多不超过10%。
作为一个穿越前经常嘲笑印度种姓制度的人,高务实的南疆汉化政策本质上不是为了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但事实上目前还真的就搞出等级差来了。
虽然黄芷汀和高孟男的报告中表示这种等级差在南疆各国原本就存在,但高务实知道那个等级差实际上是“阶级差”,比如贵族、僧侣、地主豪商和普通农奴(不是农民,真的是农奴)肯定不是同一个阶级,然而现在汉化政策居然又造就了另一种等级差:汉人和非汉人——这就很有隐忧了。
这种政策如果是换到印度去,那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高务实只要宣布一句汉人是婆罗门或者刹帝利,就能直接解决全部问题,下层的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贱民,不可接触者)根本不会有任何反抗。然而,南疆毕竟不是印度啊!
根据报告,南疆各国的零星叛乱并不少见,平均一个月要发生1.7起。虽然这些叛乱规模都不大,人数一般只在两三百人左右,规模最大的也就千把人,少的甚至只有几十个,在各大警备军的降维打击之下完全不成气候。然而,高务实认为这种局面是很糟糕的,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统治成本,导致京华必须长期在南疆维持规模庞大的六大警备军。
要知道,京华的六大警备军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火器化,火器化军队对这些当地叛乱而言是完完全全的降维打击了。对比一下看,清末中法战争爆发,法军在北越大举增兵之后也不过3.5万人,平时在整个印度支那联邦(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驻军差不多也就两万多而已,这个差别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就说这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的三国,基本也就相当于南疆的安南、南掌、柬埔寨,京华在此三处现在驻军有多少?有四个警备军:升龙警备军、金港警备军、万象警备军、金边警备军。
根据去年底、今年初高务实的整编命令,这四个警备军的整体实力调整了一番,兵力配置为:升龙警备军四镇,兵力50800人;金港警备军四镇,兵力50800人;金边警备军三镇,兵力38100人;万象警备军两镇,兵力25400人。合计四大警备军共有十三个镇,总兵力高达165100人!
虽说这些兵力不光是京华自己出钱,还会要求各傀儡王国承担全部军粮共计,以及一部分军饷等开支。然而,这毕竟是十六万多人的火器化部队,要是不打仗(平叛)还好,只要出动作战就是流水一般的花钱,地主家也没这么多余粮啊!
何况勃固警备军也是四个镇五万多人,而定南更不止有“定南五镇”,还有王宫近卫军8000,暹南独立守备师9000,合计八万多军队。如今拿下了龙牙半岛,南疆方面还要编练龙牙警备军……
在这种情况下,南疆现在是一边要汉化,一边要养兵,一边还要建设。京华赚钱虽然狠,可这花钱的速度那也是没谁了,以至于黄芷汀和高孟男的报告中都不得不建议把南洋攻略的后续步伐先缓上一缓,甚至虎州军港的建设都要缓一缓。
按照南疆方面的计算,光是将原暹南独立守备师扩编为龙牙警备军,以及龙牙城的新城规划与建设第一期这两件事,就要花费70到90万两库平银。
龙牙警备军建成之后也是纯花钱,这就不必说了,即便是龙牙城重新规划与扩建完成之后,那也不是立刻就能回本的,综合估算至少十年才能回本,和定南城差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南疆方面只能递交报告请高务实决断,同时还询问了一下日本方面的情况——原因毫不意外,今年以来京华在日本也花了不少钱,甚至还直接从南疆运了不少粮食送去日本。鉴于京华的属性完全是高务实的一言堂,黄芷汀和高孟男虽说不至于表达不满,但显然少不得“报以关注”。
日本方面的问题因此也就是高务实近期的第二件“私事”。
基本上而言,日本方面的问题现在还算情况不错。成田家的新领地玉绳城与京华直接掌握的三崎城加在一起,让京华在实际上控制了整个三浦半岛,“关东分舰队”的实力也足够控扼后世的东京湾、如今的江户湾,并在整个日本东部海域享有霸权。
不过,海上力量的强大并不代表一切。小田原征伐过后,成田家由于财力有限,肯定不会维持战时兵力,将家中常备兵力降至一千人——他家原本在非战时也就一千左右兵力,所以当时成田氏长带走一半去了小田原城,忍城老家就只剩80名武士和400多普通士兵,剩下的都是临时参与防守的农民。
这样一来,即便加上三崎城的京华正规陆战队一千八百人,整个三浦半岛的陆战兵力居然还不到三千。平时号称的“近万”纯属虚张声势,因为那剩下的部分其实都是舰队的水手。
好在刚刚移封至关东的德川家康还顾不上他们,他先是放弃了将治所放在小田原城的打算而定在江户城——名义上说是离三浦半岛太近,实际上高务实很清楚,德川家康在原历史上就没选择小田原城,因为他认为只有定在江户,才能更方便的将力量辐射整个关东地区。
眼下德川家康一边忙着搬家,一边忙着镇压各地零星的忠于北条家势力闹事,对三浦半岛的京华、成田态度非常和善,甚至还力邀京华去江户设立各种店铺、产业。
京华关东方面由于没搞清自家老爷对德川家康的态度,采取了模棱两可的回答,一边先稳住德川家康,一边紧急派人回京,请示下一步行动和面对各方时的态度。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日本方面还有个更加“私事”的事情必须高务实亲自拿主意,就是甲斐姬的问题。
根据罗远的汇报,甲斐姬在成田家现在极有威望,一方面是由于她在忍城之战中惊艳的战斗表现,一方面则是因为她已经成了高务实的妾侍,身份十分特殊。
罗远表示,成田家出自藤原北家,家格非常高,其从日本习惯而言虽然并非五摄家之一,但从血统和家格而言,甚至是可以合法出任摄政与关白的。
如今成田氏长有三女二子,长女即是成田甲斐,而二子一名氏范,但早夭,另一子名氏宗,不是他的亲儿子,是从堂弟成田长忠那儿过继的,本来是长忠的次子。
过继本来也没什么,反正日本人重视的家名而不是血统嘛!但问题在于成田氏长属于“早婚晚育”,他今年都已经五十岁了,长女还不到二十岁,而近来这位玉绳城主居然还病了。
成田氏长这一病可不得了,动起歪主意的人不是一个两个,其中最关键的一个不是别人,正是关白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作何打算没人知道,只知道这猴子忽然授了成田氏长“从五位下相模守”的职务。然后特意派人探视他的病情,之后又以成田氏移封属于加恩(石高增加了)为名,“建议”他去拜见天皇,之后则可以去大坂城治病休养。
由于打出了拜见天皇的旗号,再加上成田氏这次移封的确是增加了石高,成田氏长作为藤原北家嫡流实在找不到理由推辞,因此急得上火。
日本人重视家名延续甚于一切,氏长生怕自己这一去要是死在京都或者大坂,儿子偏偏不是亲生的,到时万一出了意外可怎么办?
别以为氏长是担心堂弟们会夺位,其实要真是他们,氏长反而不担心,因为堂弟至少也姓成田,家名延续不成问题。成田氏长真正担心的反而是京华。
日本与大明不同,日本人是允许女婿继承的,虽然一般来说会要求这位女儿是女婿正室,可是这一条在现实中却并不那么严格。如果这位女婿的力量足够强大,强行继承的情况在日本可不少见。
至于你要问明明自家女儿还有继兄(成田长宗这一年24岁,比成田甲斐还大),凭什么女婿能继承?嗯,当女婿足够强大时,女儿的兄弟莫名其妙死掉有什么好稀奇的?
哦,你又要问女儿自己的态度,以为她应该会力保自己的继兄?这可真是抱歉得很,日本武士家族最常见的教育思想其实是出嫁从夫,要求以夫家的利益为重,虽然未必人人都能做到,但绝大多数女子至少表面上是不会违背这一宗旨的。
换句话说,倘若高务实在成田氏长死后坚持要吞并玉绳城,理论上成田甲斐只能表示赞成——何况成田长宗还不是她的亲生兄长,这就更加危险了。
成田家自从忍城之战以来,原本就有明显的阴盛阳衰之势,虽然家族中的男丁还有好几个,但无人能与甲斐姬比威望。如此情形,再加上京华实力之强大,成田氏长的担忧根本掩饰不了。
罗远在给高务实的报告里表示,成田氏长现在最有可能的计划是提前退位隐居幕后,让成田长宗继承家主。他询问自家老爷是否要阻止这件事。
罗远之所以有此一问,主要还是担心成田家换了家主会影响京华对三浦半岛的控制,毕竟现在大家关系紧密是因为成田甲斐挂了个高务实妾侍的身份。
罗远毕竟不是日本人,按照他的思维,成田长宗和成田甲斐不过是堂兄妹,这要是在大明的话,成田氏长一死他们就要分家,是两家人而不是一家人,到时候京华和成田家的关系顿时就疏远了。
罗远自己的态度更有意思,他认为既然日本人和大明的土司一样,是能接受女家督的,那么干脆把甲斐姬推上成田家家主之位也未尝不可。
而且他提供的还不止这一个方案,他表示成田氏长虽然病了,但也未必一定就会很快死掉。因此,也可以考虑另一个办法,就是老爷马上把成田甲斐接回京师,“俟麟儿出,可以成田苗字承袭玉绳,事成之后改回高姓即可”。
感谢书友“曹面子”、“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谢谢!
ps:之前所欠的1k今天补上了。
第一件事来自于南疆,事关两处:龙牙城和虎州城,也就是后世的马六甲城和新加坡。这两地都是南洋计划的关键地区,其中龙牙城是作为马六甲海峡商业主城来规划,虎州城则是作为南洋舰队将来的主港口来规划。
虎州城即后世的新加坡,是众所周知的商业港口城市,其发展程度在东盟一票发展中国家中鹤立鸡群。有人认为新加坡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这个说法其实有些偏颇。
固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新加坡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但如果说只靠地理位置就能成功,那马六甲海峡地区同样具备优势地理的位置的又不是只有它一处,凭什么就只有它成功了?
新加坡的成功原因其实有很多分析都讲得挺清楚,既有老天爷赏饭的原因,也有执行了正确发展道路和牢牢抓住机会等因素,这里无须多说。不过,新加坡的经济在高务实穿越前已经出现了一些隐忧,这才是高务实不把虎州城作为主要经济发展城市而当做南洋舰队主军港的原因。
后世新加坡因为人口增长的原因,不得已为淡水供给花了海量金钱和无数精力,高务实可没那么大兴趣投资这些原本不需要花的成本。只要不把它当做主要经济城市,只当做军港型城市,其人口决定不可能那样膨胀,供水等压力也断然不会那么巨大。
而龙牙城则不然,这片地区地势较平坦,大部分是平原,只是东境有一些丘陵,而水资源也足够丰富。其西部有宁宜河、中部有马六甲河、东部有吉山河,三条河流皆流入马六甲海峡。
当然,因为高务实的命令,南疆已经将几乎所有的“马六甲”都改称“龙牙”,所以在京华的各种文书交流之中,马六甲河变成了龙牙河,马六甲海峡变成了龙牙海峡,甚至马来半岛都被改回了中式称呼“龙牙半岛”。
沿海城市三面有河,不仅代表水资源足够撑得住一个大型城市的兴起,也代表着它的交通足够便利,这在机械化大生产到来之前绝对是巨大的优势,而且现在高务实要发展龙牙城也没有内部掣肘——毕竟此处现在就是海峡附近最大的城市,不发展它发展哪?
至于虎州城那儿,这座岛上只有些原柔佛苏丹国的当地人,不仅人口不多,文化也落后得没眼看。当京华千帆覆海的庞大舰队和火枪大军南下,唤醒了他们对大明天朝百多年前的记忆之后,轻轻松松便被收入囊中。至于当地人,高瑞雏秉承高务实的意志,下令打散安置到了龙牙半岛各地。
不过这不代表龙牙半岛就没有麻烦了,麻烦还是有的,而且并不小。最大的麻烦是什么?是人口和统治政策。
京华在南疆一直执行的是“移民加归化”的汉化政策,这个政策目前来看执行得还不错,但如果细看的话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其中最关键也最凸显的问题就是汉化不均衡。
以整个南疆来看,汉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无疑是安南北部和中部,即从黄芷汀的“封地”海东府到中部的金港,成为全南疆汉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在这一地区,广义汉人(即汉族和从广西、云南等地南下的僮、苗、瑶等,只要会说汉语则在南疆统一算作汉族)和归化汉人占比已经接近六成。考虑到这片地区做到这一步只花了十年左右,实可谓是成效卓著。
但是这一地区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汉化,可不只是政策得力之故,更大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历史。众所周知,安南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历朝领土,到明初又回归了一段时间。后来虽然自立但连科举都几乎是照搬大明,读书人读的也都是孔孟,可以说上流社会的文化完全是中华文化,汉字本来就是官方文字。在这种情况下推广汉化,那当然是事半功倍的。
然而,出了这片地区可就不同了。虽然缅甸、南掌等地作为当年的“三宣六慰”一部分,汉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也很深,但毕竟没有达到安南的地步,京华的汉化政策虽然贯彻得很实在,但效果就比安南差远了。
黄芷汀、高孟男这次提交的南疆工作报告里就列出了比较详细的数字,表示南掌的汉化比例(广义汉人和归化汉人占总人口比例)只有11%(阿拉伯数字和百分比概念已经引入京华体系数年);柬埔寨汉化比例只有7%;安南南部汉化比例只有9%;勃固(缅甸南部,因为北部名义上还是大明属国)的汉化比例也是7%;暹罗汉化比例是除了安南北部之外最高的,达到了16%,但主要是因为大量广义汉人涌入定南城所造成,而暹罗其他地区的汉化比例也一样很低,最多不超过10%。
作为一个穿越前经常嘲笑印度种姓制度的人,高务实的南疆汉化政策本质上不是为了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但事实上目前还真的就搞出等级差来了。
虽然黄芷汀和高孟男的报告中表示这种等级差在南疆各国原本就存在,但高务实知道那个等级差实际上是“阶级差”,比如贵族、僧侣、地主豪商和普通农奴(不是农民,真的是农奴)肯定不是同一个阶级,然而现在汉化政策居然又造就了另一种等级差:汉人和非汉人——这就很有隐忧了。
这种政策如果是换到印度去,那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高务实只要宣布一句汉人是婆罗门或者刹帝利,就能直接解决全部问题,下层的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贱民,不可接触者)根本不会有任何反抗。然而,南疆毕竟不是印度啊!
根据报告,南疆各国的零星叛乱并不少见,平均一个月要发生1.7起。虽然这些叛乱规模都不大,人数一般只在两三百人左右,规模最大的也就千把人,少的甚至只有几十个,在各大警备军的降维打击之下完全不成气候。然而,高务实认为这种局面是很糟糕的,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统治成本,导致京华必须长期在南疆维持规模庞大的六大警备军。
要知道,京华的六大警备军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火器化,火器化军队对这些当地叛乱而言是完完全全的降维打击了。对比一下看,清末中法战争爆发,法军在北越大举增兵之后也不过3.5万人,平时在整个印度支那联邦(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驻军差不多也就两万多而已,这个差别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就说这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的三国,基本也就相当于南疆的安南、南掌、柬埔寨,京华在此三处现在驻军有多少?有四个警备军:升龙警备军、金港警备军、万象警备军、金边警备军。
根据去年底、今年初高务实的整编命令,这四个警备军的整体实力调整了一番,兵力配置为:升龙警备军四镇,兵力50800人;金港警备军四镇,兵力50800人;金边警备军三镇,兵力38100人;万象警备军两镇,兵力25400人。合计四大警备军共有十三个镇,总兵力高达165100人!
虽说这些兵力不光是京华自己出钱,还会要求各傀儡王国承担全部军粮共计,以及一部分军饷等开支。然而,这毕竟是十六万多人的火器化部队,要是不打仗(平叛)还好,只要出动作战就是流水一般的花钱,地主家也没这么多余粮啊!
何况勃固警备军也是四个镇五万多人,而定南更不止有“定南五镇”,还有王宫近卫军8000,暹南独立守备师9000,合计八万多军队。如今拿下了龙牙半岛,南疆方面还要编练龙牙警备军……
在这种情况下,南疆现在是一边要汉化,一边要养兵,一边还要建设。京华赚钱虽然狠,可这花钱的速度那也是没谁了,以至于黄芷汀和高孟男的报告中都不得不建议把南洋攻略的后续步伐先缓上一缓,甚至虎州军港的建设都要缓一缓。
按照南疆方面的计算,光是将原暹南独立守备师扩编为龙牙警备军,以及龙牙城的新城规划与建设第一期这两件事,就要花费70到90万两库平银。
龙牙警备军建成之后也是纯花钱,这就不必说了,即便是龙牙城重新规划与扩建完成之后,那也不是立刻就能回本的,综合估算至少十年才能回本,和定南城差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南疆方面只能递交报告请高务实决断,同时还询问了一下日本方面的情况——原因毫不意外,今年以来京华在日本也花了不少钱,甚至还直接从南疆运了不少粮食送去日本。鉴于京华的属性完全是高务实的一言堂,黄芷汀和高孟男虽说不至于表达不满,但显然少不得“报以关注”。
日本方面的问题因此也就是高务实近期的第二件“私事”。
基本上而言,日本方面的问题现在还算情况不错。成田家的新领地玉绳城与京华直接掌握的三崎城加在一起,让京华在实际上控制了整个三浦半岛,“关东分舰队”的实力也足够控扼后世的东京湾、如今的江户湾,并在整个日本东部海域享有霸权。
不过,海上力量的强大并不代表一切。小田原征伐过后,成田家由于财力有限,肯定不会维持战时兵力,将家中常备兵力降至一千人——他家原本在非战时也就一千左右兵力,所以当时成田氏长带走一半去了小田原城,忍城老家就只剩80名武士和400多普通士兵,剩下的都是临时参与防守的农民。
这样一来,即便加上三崎城的京华正规陆战队一千八百人,整个三浦半岛的陆战兵力居然还不到三千。平时号称的“近万”纯属虚张声势,因为那剩下的部分其实都是舰队的水手。
好在刚刚移封至关东的德川家康还顾不上他们,他先是放弃了将治所放在小田原城的打算而定在江户城——名义上说是离三浦半岛太近,实际上高务实很清楚,德川家康在原历史上就没选择小田原城,因为他认为只有定在江户,才能更方便的将力量辐射整个关东地区。
眼下德川家康一边忙着搬家,一边忙着镇压各地零星的忠于北条家势力闹事,对三浦半岛的京华、成田态度非常和善,甚至还力邀京华去江户设立各种店铺、产业。
京华关东方面由于没搞清自家老爷对德川家康的态度,采取了模棱两可的回答,一边先稳住德川家康,一边紧急派人回京,请示下一步行动和面对各方时的态度。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日本方面还有个更加“私事”的事情必须高务实亲自拿主意,就是甲斐姬的问题。
根据罗远的汇报,甲斐姬在成田家现在极有威望,一方面是由于她在忍城之战中惊艳的战斗表现,一方面则是因为她已经成了高务实的妾侍,身份十分特殊。
罗远表示,成田家出自藤原北家,家格非常高,其从日本习惯而言虽然并非五摄家之一,但从血统和家格而言,甚至是可以合法出任摄政与关白的。
如今成田氏长有三女二子,长女即是成田甲斐,而二子一名氏范,但早夭,另一子名氏宗,不是他的亲儿子,是从堂弟成田长忠那儿过继的,本来是长忠的次子。
过继本来也没什么,反正日本人重视的家名而不是血统嘛!但问题在于成田氏长属于“早婚晚育”,他今年都已经五十岁了,长女还不到二十岁,而近来这位玉绳城主居然还病了。
成田氏长这一病可不得了,动起歪主意的人不是一个两个,其中最关键的一个不是别人,正是关白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作何打算没人知道,只知道这猴子忽然授了成田氏长“从五位下相模守”的职务。然后特意派人探视他的病情,之后又以成田氏移封属于加恩(石高增加了)为名,“建议”他去拜见天皇,之后则可以去大坂城治病休养。
由于打出了拜见天皇的旗号,再加上成田氏这次移封的确是增加了石高,成田氏长作为藤原北家嫡流实在找不到理由推辞,因此急得上火。
日本人重视家名延续甚于一切,氏长生怕自己这一去要是死在京都或者大坂,儿子偏偏不是亲生的,到时万一出了意外可怎么办?
别以为氏长是担心堂弟们会夺位,其实要真是他们,氏长反而不担心,因为堂弟至少也姓成田,家名延续不成问题。成田氏长真正担心的反而是京华。
日本与大明不同,日本人是允许女婿继承的,虽然一般来说会要求这位女儿是女婿正室,可是这一条在现实中却并不那么严格。如果这位女婿的力量足够强大,强行继承的情况在日本可不少见。
至于你要问明明自家女儿还有继兄(成田长宗这一年24岁,比成田甲斐还大),凭什么女婿能继承?嗯,当女婿足够强大时,女儿的兄弟莫名其妙死掉有什么好稀奇的?
哦,你又要问女儿自己的态度,以为她应该会力保自己的继兄?这可真是抱歉得很,日本武士家族最常见的教育思想其实是出嫁从夫,要求以夫家的利益为重,虽然未必人人都能做到,但绝大多数女子至少表面上是不会违背这一宗旨的。
换句话说,倘若高务实在成田氏长死后坚持要吞并玉绳城,理论上成田甲斐只能表示赞成——何况成田长宗还不是她的亲生兄长,这就更加危险了。
成田家自从忍城之战以来,原本就有明显的阴盛阳衰之势,虽然家族中的男丁还有好几个,但无人能与甲斐姬比威望。如此情形,再加上京华实力之强大,成田氏长的担忧根本掩饰不了。
罗远在给高务实的报告里表示,成田氏长现在最有可能的计划是提前退位隐居幕后,让成田长宗继承家主。他询问自家老爷是否要阻止这件事。
罗远之所以有此一问,主要还是担心成田家换了家主会影响京华对三浦半岛的控制,毕竟现在大家关系紧密是因为成田甲斐挂了个高务实妾侍的身份。
罗远毕竟不是日本人,按照他的思维,成田长宗和成田甲斐不过是堂兄妹,这要是在大明的话,成田氏长一死他们就要分家,是两家人而不是一家人,到时候京华和成田家的关系顿时就疏远了。
罗远自己的态度更有意思,他认为既然日本人和大明的土司一样,是能接受女家督的,那么干脆把甲斐姬推上成田家家主之位也未尝不可。
而且他提供的还不止这一个方案,他表示成田氏长虽然病了,但也未必一定就会很快死掉。因此,也可以考虑另一个办法,就是老爷马上把成田甲斐接回京师,“俟麟儿出,可以成田苗字承袭玉绳,事成之后改回高姓即可”。
感谢书友“曹面子”、“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谢谢!
ps:之前所欠的1k今天补上了。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8810/308877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