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战后波澜(一)院长
推荐阅读:王者荣耀之我是小兵、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人在聊天群献祭成神,但光明女神、晋末长剑、觉醒每日情报面板,肝成万法真仙、同时穿越:我在诸天证大道、仙子别怕,我是瞎子、秦时明月之政、北齐怪谈、
高务实以蒙元经略之职作为此次伐元之战的总指挥,在伐元胜利之后必然是要受到封赏的,而且一定是首功,要拿最高的封赏,这都是毫无疑问的。
心学派之前想把他召回却没能达成目的,反而好死不死地折了本,折进去一个蓟辽总督李松,这笔损失人家不得想法子找补回来?当然,以目前的局势,找补可能不太好操作,那么反过来让实学派也损失一些,双方岂不是就扯平了?
实学派立下如此大功,强行让其损失当然不好办,但明升暗降这活儿属于政治人物的基本操作,心学派不可能想不到。要知道,之前心学派可就想过这一手呢!当时还可以说条件不成熟,可如今这条件不是已经成熟了吗?
文官封爵,以酬不世之功!
听起来好像冠冕堂皇,然而这对当事人而言可不一定是好事。当年王守仁之所以毕生无法入阁,问题就出在文官封爵这档子事上。
王守仁为什么不能入阁?说起来全“怪”他平定宁王之乱。福兮祸之所倚,平定藩王之乱,对其他人来说这是泼天功劳,对王守仁来说却是鸡肋。王守仁好好一个文官,本来最好的前途就是入阁,成为一国首辅——再不济也是阁老,而不是当什么伯、什么侯。因为封爵之后的王守仁就属于勋贵,按例不能参与朝政,最多也就是领兵出去打仗。
其实以当时王守仁在平定宁王之乱后的行动,也证明了他不想要爵位:他将朱宸濠毫不犹豫地交给太监张永,自己则连忙溜之大吉,本质上就是唯恐被朱厚照封爵。
当然对于王守仁归隐这件事,有人说他是厌倦朝堂争斗。真的吗?可不见得。其实王守仁一直没放下朝堂,他接下来的动作也证明了这一点。当嘉靖即位时候,王守仁便奉诏进京,而且深受嘉靖赏识。
然而王守仁被嘉靖倚重,却让内阁首辅杨廷和深深忌惮。原因有二,第一是杨廷和与王琼不和,而王琼又与王守仁之父王华交好;第二是杨廷和与嘉靖帝嫌隙严重,嘉靖早就对杨廷和不满,故嘉靖召王守仁进京,在很多人眼里那就是为罢黜杨廷和做准备。
杨廷和自从朱厚照时就任内阁首辅,手段自然是高超的,所以接下来一招就把王守仁钉得死死的。他也不给王守仁使绊子,只是重提当年平叛之事,给王守仁封爵。
王琼见杨廷和这一招狠毒,明白王守仁只要封了爵位,这一辈子仕途基本玩完,就跟杨廷和纠缠,想把请功的事挡回去。而王守仁自己也明白事情不妙,想回家躲一躲。
可惜这都没用,杨廷和一切从快从速,立刻给王守仁加了个新建伯的爵位。原本落个爵位也还算不错,总能传给子孙后代不是?
谁知道这个爵位居然只是个空壳子,不仅没有丹书铁劵,甚至还不给岁禄。而且更狠的是在王守仁死后,连这个爵位也被收了回去。直到公认的老好人隆庆帝登基主政,才把爵位还给王守仁的儿子。
平定藩王叛乱固然是大功,可想想宁王叛乱再如何性质恶劣,毕竟只是一场“月余既定”的内乱,这功劳难道大得过覆灭蒙元?这可是蒙元啊,大明立国至今一以贯之的头号大敌!
而且事情还不仅如此,再想深一点就会发现,高务实不仅仅是搞定了察哈尔,他在二十年前的俺答封贡中就表现活跃,先帝穆庙可是金口玉言肯定过他在那件事里的功劳的。
如果再回顾一下前次西北之乱,当时宁夏局势糜烂,而鄂尔多斯不顾土默特号令,直接出兵支持哱拜,整个西北可谓风云色变,结果呢?结果依旧是他高务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平定。
蒙古左右两翼最大的三股势力,没有一家的平定缺了他高务实的功劳,定他一个“平定蒙元之首功”不为过吧?
那么,王守仁平定个宛如儿戏的宁王之乱都能获封新建伯,他高务实立下如此泼天大功,岂不是封个侯都属于怠慢了?
何况西北之乱以后,高务实就因为“升官换封爵”逃掉过一次封爵,现如今还能再逃一次吗?恐怕有人不答应呀。
戚继光作为武将中少有的官场人精,很快就发现高经台有些走神,略一思索便想明白了高务实现在的处境其实可能比他还危险,不禁变了脸色:“经台此番凯旋,恐怕有人要利用一二了。”
高务实眼皮一垂,很快又抬头望向戚继光,问道:“戚帅素知书,不知可曾读过《陆逊传》?”他这里所谓的《陆逊传》,其实就是《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戚继光不知他想说什么,只能答道:“末将虽不才,《三国志》岂能不读?《陆逊传》自是读过的。”
高务实便点了点头,然后哂然一笑,道:“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部督代蒙。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廪良规。’
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愿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陆逊此番手段,恐亦有人欲施于我也。”
这番话是他引用陆逊代替吕蒙为都督之后写给关羽的信。这信比较长,没必要逐字逐句解释,简而言之,其实就是吹捧关羽。至于为何吹捧,看看关羽怎么死的就知道了。后世有个词正适合形容此计:捧杀。
戚继光见高务实面带嘲讽之色说到这里,立刻松了口气,欣然道:“经台之功胜关羽十倍而自警百倍,看来倒是末将多虑了。”
但高务实却微微摇头,道:“我心中虽然明白,但此番事却与关、陆有别,我所即将面对的恐怕并非阴谋,而是阳谋。自古阴谋易破而阳谋难解,这件事怕是真有些棘手。”
戚继光见高务实说得郑重,也不禁担心起来,眉头深皱,苦苦思索着道:“此番功劳虽大,但若是以入阁酬功,似乎也还说得过去吧?毕竟经台年未而立,若是能凭此功入阁,在本朝也算是前无古人之恩遇。”
他这个“前无古人”不算很准确,毕竟早期的内阁作为单纯的“皇帝秘书”,入阁要求并不算高。到了后来,内阁几乎等于唐代政事堂时,入阁才被看做拜相,那时候起的阁臣就很难有“少年英才”出现其中了。当然,戚继光的意思高务实明白,也不会去纠正这种没有必要指出的所谓失误。
高务实只是就事论事地道:“倘能如此,自然是最好,但‘陆逊’们岂能坐视?若我所料不差,当图们西遁的消息传回京师,以往恨不得将我骂死的某些人立刻就会改弦易撤,以其生花妙笔肆意夸耀,直将我吹上九霄云外。
届时风潮已起,甚至还能裹挟民意,让皇上即便不想封也找不出拒封的理由来。到那时,我与戚帅恐怕就只好每日去什刹海泛舟垂钓,颐养天年了。”
戚继光哭笑不得。要说他这年纪去颐养天年也还罢了,可高经略年未而立,唯一的儿子都才刚刚能下地走路,这就颐养天年去了?但高经略这话并非没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是必然会出现的局面,这可如何是好!
戚继光愁眉不展,只觉得异常棘手,却不料高务实倒似乎很看得开,甚至还有心情说起他的事。
高务实道:“戚帅,其实你的事情反倒还有一个解决之法,我前几年就曾经考虑过的,现在也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戚继光不由一怔,诧异道:“末将在军中论功,此番恐已是亢龙有悔之爻,如何还能有解决之法?”
高务实微微摇头,道:“若说让戚帅继续将兵,此事我也无解。不过,我却另有一个设想,或能让戚帅不至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甚至对于国朝言之,可能比将兵意义更大。”
本来戚继光听高务实说起他即将面临的封爵隐患之后,对这件事的担忧已经胜过对自己只能“退休”一事,但高务实说有个办法能让他有一个“可能比将兵意义更大”的办法,却又实在忍不住好奇起来。
戚继光将信将疑,问道:“经台计将安出?”
高务实道:“我欲奏于陛下,请建‘大明军事学院’,并举荐戚帅为首任院长。”
“大明军事学院?”戚继光一时有些发愣,迟疑道:“此学院……教行军作战?还有,这院长却是何职,便是山长么?”
古代书院的“院长”其实一直都叫山长,不过高务实虽然知道,但显然他比较喜欢特立独行——大概他觉得这大明军事学院根本不会建在山上,所以就非得改了惯例吧。
高务实笑道:“院长便是山长,不过戚帅也知道我喜欢自命新名,还是院长听来更加直接。至于这军事学院究竟教什么,其实按我的意思,是想交给戚帅自定的。”
这太突然了,戚继光一时有些发懵,他还在想“从文有无数经典可学,从武却该教些什么”,就听见高务实又开口了。
“戚帅,自古习文者早有书院相授,于是文臣百川汇海,万世不竭,历朝历代无数名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样成就功业。武臣则不然,往往只有两种来历,或出将门世家,或起行伍之末。
前者多有滥竽充数,后者万中难挑其一,以此二者遴将,我以为实有不足。将来我大明若开军事学院先河,使有志从军者能于此中研习战法,深谙治军,善布器械,何愁朝廷没有名帅良将堪用?”
“另外……”高务实顿了一顿,似乎有些犹豫,但最终毅然道:“文武云泥,实非天下之福,将来有了军事学院,想必多少能为武臣挣得几分尊严。”
戚继光起先听着还好,直到最后这一段听完,忍不住浑身一震。戚继光朝高务实望去,却见他一脸坚毅,不禁油然生起敬意,起身郑重一礼,道:“无论事成事罢,经台能有此念,足可见胸比天海,继光不才,且代天下武人敬谢经台美意。”
高务实起身欲扶,谁知戚继光虽年过六旬,身体却极是强健,硬是将这一礼稳稳当当完成了。高务实不禁苦笑,道:“此为天下长久计,但恐怕也要遭人反对,想要成功推行,其中难保不会受人掣肘,甚至将来也未必不会有所反复……戚帅如此谢我,我却愈发深恐受之有愧。”
戚继光却坚决摇头,道:“经台此疏一旦呈上,天下武人知悉,必人人感经台之恩如同再造,何人会以为经台受之有愧?”
他说着,不等高务实再说其余,又立刻接口道:“不过经台此举若要顺利推行,末将倒有个想法。只是……”
这话却让高务实有些意外,立刻道:“戚帅有话但说无妨。”
戚继光仍然犹豫了一下,这才再次开口,道:“这首任山……院长一职,其实最佳人选并非末将,而正是经台。”
“我?”高务实听得一怔,然后大摇其头:“我是文臣,怎能做这军事学院的院长?再说这院长要教的都是行军作战相关之法,此亦非我所擅长。在如今国朝武臣之中,论名望、论才干、论战绩,无论从何处考虑,戚帅都是当仁不让之选,就莫要再推辞了。”
谁知戚继光这次却不同意,正色道:“正是因为经台乃是文臣,这首任院长才非经台不可。经台,以国朝之风,错非以文臣为首,末将以为这军事学院恐怕永远都建不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书友20190314212506556”、“猫猫的老公”、“klauszx”的月票支持,谢谢!
ps:“伐元”超大章终结于第五十九小章,这个是故意的。意义嘛……高务实本经为《周易》,而易经第五十九卦为涣。卦曰: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心学派之前想把他召回却没能达成目的,反而好死不死地折了本,折进去一个蓟辽总督李松,这笔损失人家不得想法子找补回来?当然,以目前的局势,找补可能不太好操作,那么反过来让实学派也损失一些,双方岂不是就扯平了?
实学派立下如此大功,强行让其损失当然不好办,但明升暗降这活儿属于政治人物的基本操作,心学派不可能想不到。要知道,之前心学派可就想过这一手呢!当时还可以说条件不成熟,可如今这条件不是已经成熟了吗?
文官封爵,以酬不世之功!
听起来好像冠冕堂皇,然而这对当事人而言可不一定是好事。当年王守仁之所以毕生无法入阁,问题就出在文官封爵这档子事上。
王守仁为什么不能入阁?说起来全“怪”他平定宁王之乱。福兮祸之所倚,平定藩王之乱,对其他人来说这是泼天功劳,对王守仁来说却是鸡肋。王守仁好好一个文官,本来最好的前途就是入阁,成为一国首辅——再不济也是阁老,而不是当什么伯、什么侯。因为封爵之后的王守仁就属于勋贵,按例不能参与朝政,最多也就是领兵出去打仗。
其实以当时王守仁在平定宁王之乱后的行动,也证明了他不想要爵位:他将朱宸濠毫不犹豫地交给太监张永,自己则连忙溜之大吉,本质上就是唯恐被朱厚照封爵。
当然对于王守仁归隐这件事,有人说他是厌倦朝堂争斗。真的吗?可不见得。其实王守仁一直没放下朝堂,他接下来的动作也证明了这一点。当嘉靖即位时候,王守仁便奉诏进京,而且深受嘉靖赏识。
然而王守仁被嘉靖倚重,却让内阁首辅杨廷和深深忌惮。原因有二,第一是杨廷和与王琼不和,而王琼又与王守仁之父王华交好;第二是杨廷和与嘉靖帝嫌隙严重,嘉靖早就对杨廷和不满,故嘉靖召王守仁进京,在很多人眼里那就是为罢黜杨廷和做准备。
杨廷和自从朱厚照时就任内阁首辅,手段自然是高超的,所以接下来一招就把王守仁钉得死死的。他也不给王守仁使绊子,只是重提当年平叛之事,给王守仁封爵。
王琼见杨廷和这一招狠毒,明白王守仁只要封了爵位,这一辈子仕途基本玩完,就跟杨廷和纠缠,想把请功的事挡回去。而王守仁自己也明白事情不妙,想回家躲一躲。
可惜这都没用,杨廷和一切从快从速,立刻给王守仁加了个新建伯的爵位。原本落个爵位也还算不错,总能传给子孙后代不是?
谁知道这个爵位居然只是个空壳子,不仅没有丹书铁劵,甚至还不给岁禄。而且更狠的是在王守仁死后,连这个爵位也被收了回去。直到公认的老好人隆庆帝登基主政,才把爵位还给王守仁的儿子。
平定藩王叛乱固然是大功,可想想宁王叛乱再如何性质恶劣,毕竟只是一场“月余既定”的内乱,这功劳难道大得过覆灭蒙元?这可是蒙元啊,大明立国至今一以贯之的头号大敌!
而且事情还不仅如此,再想深一点就会发现,高务实不仅仅是搞定了察哈尔,他在二十年前的俺答封贡中就表现活跃,先帝穆庙可是金口玉言肯定过他在那件事里的功劳的。
如果再回顾一下前次西北之乱,当时宁夏局势糜烂,而鄂尔多斯不顾土默特号令,直接出兵支持哱拜,整个西北可谓风云色变,结果呢?结果依旧是他高务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平定。
蒙古左右两翼最大的三股势力,没有一家的平定缺了他高务实的功劳,定他一个“平定蒙元之首功”不为过吧?
那么,王守仁平定个宛如儿戏的宁王之乱都能获封新建伯,他高务实立下如此泼天大功,岂不是封个侯都属于怠慢了?
何况西北之乱以后,高务实就因为“升官换封爵”逃掉过一次封爵,现如今还能再逃一次吗?恐怕有人不答应呀。
戚继光作为武将中少有的官场人精,很快就发现高经台有些走神,略一思索便想明白了高务实现在的处境其实可能比他还危险,不禁变了脸色:“经台此番凯旋,恐怕有人要利用一二了。”
高务实眼皮一垂,很快又抬头望向戚继光,问道:“戚帅素知书,不知可曾读过《陆逊传》?”他这里所谓的《陆逊传》,其实就是《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戚继光不知他想说什么,只能答道:“末将虽不才,《三国志》岂能不读?《陆逊传》自是读过的。”
高务实便点了点头,然后哂然一笑,道:“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部督代蒙。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廪良规。’
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愿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陆逊此番手段,恐亦有人欲施于我也。”
这番话是他引用陆逊代替吕蒙为都督之后写给关羽的信。这信比较长,没必要逐字逐句解释,简而言之,其实就是吹捧关羽。至于为何吹捧,看看关羽怎么死的就知道了。后世有个词正适合形容此计:捧杀。
戚继光见高务实面带嘲讽之色说到这里,立刻松了口气,欣然道:“经台之功胜关羽十倍而自警百倍,看来倒是末将多虑了。”
但高务实却微微摇头,道:“我心中虽然明白,但此番事却与关、陆有别,我所即将面对的恐怕并非阴谋,而是阳谋。自古阴谋易破而阳谋难解,这件事怕是真有些棘手。”
戚继光见高务实说得郑重,也不禁担心起来,眉头深皱,苦苦思索着道:“此番功劳虽大,但若是以入阁酬功,似乎也还说得过去吧?毕竟经台年未而立,若是能凭此功入阁,在本朝也算是前无古人之恩遇。”
他这个“前无古人”不算很准确,毕竟早期的内阁作为单纯的“皇帝秘书”,入阁要求并不算高。到了后来,内阁几乎等于唐代政事堂时,入阁才被看做拜相,那时候起的阁臣就很难有“少年英才”出现其中了。当然,戚继光的意思高务实明白,也不会去纠正这种没有必要指出的所谓失误。
高务实只是就事论事地道:“倘能如此,自然是最好,但‘陆逊’们岂能坐视?若我所料不差,当图们西遁的消息传回京师,以往恨不得将我骂死的某些人立刻就会改弦易撤,以其生花妙笔肆意夸耀,直将我吹上九霄云外。
届时风潮已起,甚至还能裹挟民意,让皇上即便不想封也找不出拒封的理由来。到那时,我与戚帅恐怕就只好每日去什刹海泛舟垂钓,颐养天年了。”
戚继光哭笑不得。要说他这年纪去颐养天年也还罢了,可高经略年未而立,唯一的儿子都才刚刚能下地走路,这就颐养天年去了?但高经略这话并非没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是必然会出现的局面,这可如何是好!
戚继光愁眉不展,只觉得异常棘手,却不料高务实倒似乎很看得开,甚至还有心情说起他的事。
高务实道:“戚帅,其实你的事情反倒还有一个解决之法,我前几年就曾经考虑过的,现在也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戚继光不由一怔,诧异道:“末将在军中论功,此番恐已是亢龙有悔之爻,如何还能有解决之法?”
高务实微微摇头,道:“若说让戚帅继续将兵,此事我也无解。不过,我却另有一个设想,或能让戚帅不至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甚至对于国朝言之,可能比将兵意义更大。”
本来戚继光听高务实说起他即将面临的封爵隐患之后,对这件事的担忧已经胜过对自己只能“退休”一事,但高务实说有个办法能让他有一个“可能比将兵意义更大”的办法,却又实在忍不住好奇起来。
戚继光将信将疑,问道:“经台计将安出?”
高务实道:“我欲奏于陛下,请建‘大明军事学院’,并举荐戚帅为首任院长。”
“大明军事学院?”戚继光一时有些发愣,迟疑道:“此学院……教行军作战?还有,这院长却是何职,便是山长么?”
古代书院的“院长”其实一直都叫山长,不过高务实虽然知道,但显然他比较喜欢特立独行——大概他觉得这大明军事学院根本不会建在山上,所以就非得改了惯例吧。
高务实笑道:“院长便是山长,不过戚帅也知道我喜欢自命新名,还是院长听来更加直接。至于这军事学院究竟教什么,其实按我的意思,是想交给戚帅自定的。”
这太突然了,戚继光一时有些发懵,他还在想“从文有无数经典可学,从武却该教些什么”,就听见高务实又开口了。
“戚帅,自古习文者早有书院相授,于是文臣百川汇海,万世不竭,历朝历代无数名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样成就功业。武臣则不然,往往只有两种来历,或出将门世家,或起行伍之末。
前者多有滥竽充数,后者万中难挑其一,以此二者遴将,我以为实有不足。将来我大明若开军事学院先河,使有志从军者能于此中研习战法,深谙治军,善布器械,何愁朝廷没有名帅良将堪用?”
“另外……”高务实顿了一顿,似乎有些犹豫,但最终毅然道:“文武云泥,实非天下之福,将来有了军事学院,想必多少能为武臣挣得几分尊严。”
戚继光起先听着还好,直到最后这一段听完,忍不住浑身一震。戚继光朝高务实望去,却见他一脸坚毅,不禁油然生起敬意,起身郑重一礼,道:“无论事成事罢,经台能有此念,足可见胸比天海,继光不才,且代天下武人敬谢经台美意。”
高务实起身欲扶,谁知戚继光虽年过六旬,身体却极是强健,硬是将这一礼稳稳当当完成了。高务实不禁苦笑,道:“此为天下长久计,但恐怕也要遭人反对,想要成功推行,其中难保不会受人掣肘,甚至将来也未必不会有所反复……戚帅如此谢我,我却愈发深恐受之有愧。”
戚继光却坚决摇头,道:“经台此疏一旦呈上,天下武人知悉,必人人感经台之恩如同再造,何人会以为经台受之有愧?”
他说着,不等高务实再说其余,又立刻接口道:“不过经台此举若要顺利推行,末将倒有个想法。只是……”
这话却让高务实有些意外,立刻道:“戚帅有话但说无妨。”
戚继光仍然犹豫了一下,这才再次开口,道:“这首任山……院长一职,其实最佳人选并非末将,而正是经台。”
“我?”高务实听得一怔,然后大摇其头:“我是文臣,怎能做这军事学院的院长?再说这院长要教的都是行军作战相关之法,此亦非我所擅长。在如今国朝武臣之中,论名望、论才干、论战绩,无论从何处考虑,戚帅都是当仁不让之选,就莫要再推辞了。”
谁知戚继光这次却不同意,正色道:“正是因为经台乃是文臣,这首任院长才非经台不可。经台,以国朝之风,错非以文臣为首,末将以为这军事学院恐怕永远都建不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书友20190314212506556”、“猫猫的老公”、“klauszx”的月票支持,谢谢!
ps:“伐元”超大章终结于第五十九小章,这个是故意的。意义嘛……高务实本经为《周易》,而易经第五十九卦为涣。卦曰: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8810/320862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