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援朝抗倭(十一)京北大营
推荐阅读:王者荣耀之我是小兵、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人在聊天群献祭成神,但光明女神、晋末长剑、觉醒每日情报面板,肝成万法真仙、同时穿越:我在诸天证大道、仙子别怕,我是瞎子、秦时明月之政、北齐怪谈、
戚司令今天其实很忙,虽然因为和高务实同一天接受封赏,并且获封宁海伯,但毕竟这一日真正的主角是高务实,或许还可以加上皇帝陛下本人,因此真正落到戚宁海身上的荣光看起来就弱了不少。
然而,风头虽然比不过那二位,但戚继光依旧是今天的大赢家之一,也是隆万以来第二位封爵的武将,从此不再是寻常武臣,而是勋贵一员了。
说来也是巧了,李成梁获封宁远伯,戚继光获封宁海伯,两个人的爵位都带着“宁”字。若是再加上高务实的南宁候,近来功臣封爵似乎都和“宁”字脱不开干系,也不知皇帝陛下何以对此字这般情有独钟。
大典结束后,高务实的忙碌主要是议事,而戚继光的忙碌则主要是安置诸军——不仅包括禁卫军本身,还包括此番同来的顺义王把汉那吉、都督佥事伊勒都齐等部蒙军。
由于此前京营改制,禁卫军的京北大营修得规模庞大,是按照驻扎十万大军修建的,而平时六万多的禁卫军本来就住不满,如今正好安置土默特、鄂尔多斯两部蒙军临时驻扎。
当然,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把两部蒙军放在禁卫军身边,也有以禁卫军震慑这些草原骄子之意,以免他们干出什么坏事来,到时候不好收场。
既然同住一个大营,招待工作也就一事不烦二主,同样交给了戚继光处理。除了过几天皇帝会召见把汉那吉、伊勒都齐之外,蒙古二部在京期间基本上就都归禁卫军负责招待了。
关于这一点,把汉那吉一开始颇为诧异,在酒席间旁敲侧击问过戚继光之后才知道,没让礼部接待他们并不是怠慢,反而是高务实此前特意交代的。至于原因么,其实也好理解:大明现在并不将把汉那吉视为“外藩”了。
众所周知,大明其实没有“平等外交”一说,在大明朝廷眼里,周边其他国家、部落,要么是敌人,要么是附庸,不存在第三类“邦交国”。对于附庸则也要分类,粗略的说就是外藩和内附两种,都属于朝贡国。
大明的朝贡事务倒的确是由礼部负责的,礼部下设的主客司“分掌诸藩朝贡接待给赐之事。诸蕃朝贡,辨其贡道、贡使、贡物远近多寡丰约之数,以定王若使迎送、宴劳、庐帐、食料之等,赏赉之差。
凡贡必省阅之,然后登内府,有附载物货,则给值。若蕃国请嗣封,则遣颁册于其国。使还,上其风土、方物之宜,赠遗礼文之节。诸蕃有保塞功,则授敕印封之。
各国使人往来,有诰敕则验诰敕,有勘籍则验勘籍,毋令阑人。土官朝贡,亦验勘籍。其返,则以镂金敕谕行之,必与铜符相比。
凡审言语,译文字,送迎馆伴,考稽四夷馆译字生、通事之能否,而禁饬其交通漏泄。凡朝廷赐赉之典,各省土物之贡,咸掌之”。
你瞧瞧,大明一国之外交居然就掌握在区区一个司手里,而且这个司的名字还取得颇不客气:主客司——我永远只是接待,而你们必须来朝觐。
不得不说,这很大明,这很天朝。
当然了,主客司的工作其实也是很复杂的。大明沿袭唐宋旧制,主客司不仅执掌外国的朝贡事务,也负责地方政府、周边少数民族的朝贡事务。
仅就外国的朝贡而言,主客司的具体职责是:其一,“凡四夷归化人员及朝贡使客初至会同馆,主客部官随即到彼,点视正从,定其高下房舍铺陈,一切处分安妥,仍加抚绥,使知朝廷恩泽”。
这是分清来宾的主从地位,给予不同的招待,使之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体现朝廷恩泽。
其二,“分豁正从人数,札复膳部,五日一次,照例支送酒肉茶面饮食之物”。仍按来宾的主从地位报告饮食部门,按照规定支送食物及饮品。
其三,“量其来人重轻,合与茶饭者,定拟食物桌数,札复膳部照办。主客部官一员,或主席,或分左右随其高下序坐,以礼管待”。这是根据来人的职位高低,是否合与茶饭,然后确定食谱、桌数、陪客人员的座次。
这里多说一句,根据成化年间的规定,朝鲜使臣来朝,由礼部官员招待,属于较高层次的接待,而且似乎还是独一份。
除此之外,制定来朝人员的赏赐标准,也是主客司的职责之一,“凡诸蕃四夷朝贡人员及公侯官员人等,一切给赐,如往年有例者,止照其例;无例者,斟酌高下第等,题请定夺,然后礼部官具本奏闻,关领给赐”。
主客司的职责还有审核朝贡表文,考核四夷馆译字生、通事,严禁他们与外国贡使私自接触,以防泄露国家机密。
译字生、通事属于从事外事活动的官员,要通晓外事纪律。对他们要经常进行考核、考察,管理十分严格。
贡物的清点,也是主客司的职责之一。收到贡物之后,要登记清点,然后移交内府,由内府估验定价,以确定附载货物的给价、回赐数目。
同时,主客司还保管明朝使臣记录的有关朝贡国风土物产等方面的资料,管理会同馆。除主客司外,礼部的仪制司和精膳司也负责一部分朝贡事务。
依此来看,高务实特意交代让戚继光招待把汉那吉,说起来是有些不符规矩的,但皇帝当时收到高务实的建议之后却同意了,说明皇帝也认可高务实建议中的说法:趁此机会,让蒙古人感到他们与其他外藩不同,甚至让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被大明朝廷视为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为啥还要礼部主客司接待呢?你都不是“客”了啊!
戚继光这番解释让把汉那吉十分开心,甚至连伊勒都齐都听得满面春风,一时间居然打心眼里觉得做大明之臣似乎还真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听说过几天皇帝还会另有赏赐之后。
两人心下对比了一下如今跑得不知所踪的图们大汗,当真是心有戚戚焉。还好咱们二十多年前就接受了封贡,现在才有机会在大明京师这等繁华之地等着皇帝召见,要不然鬼知道是生是死,恐怕运气好也只能和图们一起西迁戈壁之中去啃沙子了,要是运气不好,丢了性命也不奇怪,毕竟眼下大明军威之盛已经毋容置疑。
想到这里,把汉那吉忽然想起大明现在军威虽盛,但麻烦倒也不少,忍不住问道:“戚太师……”
“诶!”戚继光连忙伸手阻止,道:“既然已经是自己人了,这见人便称太师的习惯,王爷可该改一改喽。”
“哦,对,你瞧我这张嘴,怎么就是不听招呼呢!”把汉那吉连忙笑道:“伯爷,听说播州那边的乱党如今尚未平息,而朝鲜又被倭国入侵,已经求到我大明这里来了……不知这消息是真是假?”
戚继光也不知道把汉那吉的消息是从哪来的,但这事本来也瞒不住,满京师都知道了嘛,那也只能承认:“不错,这两件事都是真的,王爷有何见教?”
“诶,伯爷这话就说得过了,小王哪敢在您面前说什么见教,小王只是好奇朝廷接下去打算如何处置——毕竟您也知道的,图们西迁之后,将来我土默特西哨的压力就大了。”
把汉那吉这么一说,戚继光马上明白过来。这位顺义王担心的是将来西哨主力不能再如眼下这般长期驻留在归化,而是必须在西哨本部维持强大的力量以避免图们可能的侵扰。
但是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他堂堂顺义王在大明金国的核心中枢之地归化城,力量居然还不如自己的哈屯强大,那这顺义王和忠顺夫人到底谁更大?
力量失衡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恐怕也是个隐忧:布塔施里现在赖在高务实那儿不肯走。虽然把汉那吉左思右想都认为高务实不会放弃自己,但他留着布塔施里在身边,至少对额尔德木图而言肯定不是好事。
儿子的事就是老子的事,把汉那吉不得不为此想点办法,至少也要打听到其中的缘故才行。至于大明的动向,他原先的意思是既然高务实是支持自己的,那么只要大明在土默特周边的力量保持强大,钟金哈屯那边也就不敢有什么异动,自己也就能放心的把西哨主力派回西部防御图们。
戚继光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要如何回应却也有些两难。一来这种事情在大明其实轮不到武将置喙,二来布塔施里这件事他也有责任,并且现在还不清楚高务实打算如何处置,就算想说点什么也不敢乱说,否则万一到时候高务实的做法与他所言不符,那还不知道把汉那吉会怎么想。
戚继光犹豫了一下,只好玩个迂回,道:“播州之事看起来不小,其实局面完全可控。王爷,之前朝廷两次出兵都未能成功,一则是前线将领心急,总是未曾调集大军便贸然深入,然后被占据地利的叛军占了便宜;二则当时朝廷的主要精力都在伐元之战,对播州的事谈不上尽心尽力……
总之如今伐元事毕,朝廷可以沉下心来应付播州,而前线不仅调集了二十余万大军围剿,且领兵之人更是侯爷的爱将刘綎。以他当初在群山之中大败缅甸来看,他是善于山林作战的,此次出剿播州正得其所。”
把汉那吉其实对于播州平叛本身并不在意,既然戚继光说了朝廷在播州周围已经调集二十余万大军,把汉那吉也就不必担心朝廷要把边军精锐派往西南,面色不禁一松。但他很快想起朝鲜问题,又问道:“那朝鲜的倭寇呢,会影响宣大延绥等地官军之部署么?”
按照大明的军事部署,宣府、大同二镇离归化城最近,因此这两镇兵力是否充裕,直接关系着归化归所感受到的“朝廷威严”之强弱。
“延绥”其实指的是陕西三边,可以看做是大明的西北军区,负责陕西甘肃等地军务,是图们西逃之后大明直面西域首当其冲之地,同时又与土默特西哨接壤,可以并肩御敌。
提到这一茬,戚继光觉得有必要把某些事情稍稍透露,也算给他们一个心理预期,便道:“既是自己人,有些话戚某便直说了:大明在陕西三边的兵力只会增加,不会削减,并且还会将此前主要行之于宣大蓟辽的军改推广过去。总之,陕西三边之军力将会逐步提高。
而在宣大三镇则略有不同。王爷知道,我大明对恭顺者无困不援,朝鲜国王李昖便是个素来恭顺之人,他既有难,皇上必会出兵援救。
然此番伐元之战,辽东大军尽出,酣战半年,尤其辽帅李如松本部更是万里往返,人困马乏。因而此番出兵朝鲜,总不好全由辽东一镇出力,蓟镇、天津、宣府、大同等镇势必出兵相助,故宣大二镇总要抽调兵力之一二,挥刀朝鲜,剑指东瀛。”
戚继光的话说得还有些艺术感,不过对于把汉那吉而言,重点不过一两句话。西北兵力不会降低,只会提高,这是第一句;宣大二镇要抽调“兵力之一二”则是第二句。
“宣大两镇有兵将近三十万,抽调一二便是三至六万……伯爷,小王如此理解应该不差吧?”把汉那吉问道。
戚继光本来是想尽量模糊处理,但谁知道把汉那吉非要精确了解,不禁有些头疼,但正如他自己所言,土默特现在和大明的关系的确是不同了,说是自己人其实也不为过,眼下既然搪塞不过,也只得认下来。
“具体情况眼下朝廷尚无定论,但以侯爷此前与我商议之结果来看,宣大可能要抽调的兵力约在三五万左右,此为两镇合计。”
把汉那吉听了这话,算是吃了颗定心丸,松了口气,道:“如此倒还影响不大。”钟金哈屯手中的人马以精锐著称,但总兵力在这些年其实一直处于缓缓下降趋势,宣大明军的兵力既然在抽调之后依旧可以在其十倍以上,料想其必然不敢造次,那么自己调动西哨主力往西驻牧,也就不必太担心归化城内妻强夫弱了。
当然,这里最大的隐忧还是布塔施里那档子事,看来在自己离京之前,怎么都得去找自己那位把兄弟问一问他的打算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云覆月雨”、“醉梦红尘”、“曹面子”、“邻家男孩1”、“keyng”、“肥柴不乐”、“milan123”的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抚琴醉梦遥”的22张月票支持,谢谢!
然而,风头虽然比不过那二位,但戚继光依旧是今天的大赢家之一,也是隆万以来第二位封爵的武将,从此不再是寻常武臣,而是勋贵一员了。
说来也是巧了,李成梁获封宁远伯,戚继光获封宁海伯,两个人的爵位都带着“宁”字。若是再加上高务实的南宁候,近来功臣封爵似乎都和“宁”字脱不开干系,也不知皇帝陛下何以对此字这般情有独钟。
大典结束后,高务实的忙碌主要是议事,而戚继光的忙碌则主要是安置诸军——不仅包括禁卫军本身,还包括此番同来的顺义王把汉那吉、都督佥事伊勒都齐等部蒙军。
由于此前京营改制,禁卫军的京北大营修得规模庞大,是按照驻扎十万大军修建的,而平时六万多的禁卫军本来就住不满,如今正好安置土默特、鄂尔多斯两部蒙军临时驻扎。
当然,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把两部蒙军放在禁卫军身边,也有以禁卫军震慑这些草原骄子之意,以免他们干出什么坏事来,到时候不好收场。
既然同住一个大营,招待工作也就一事不烦二主,同样交给了戚继光处理。除了过几天皇帝会召见把汉那吉、伊勒都齐之外,蒙古二部在京期间基本上就都归禁卫军负责招待了。
关于这一点,把汉那吉一开始颇为诧异,在酒席间旁敲侧击问过戚继光之后才知道,没让礼部接待他们并不是怠慢,反而是高务实此前特意交代的。至于原因么,其实也好理解:大明现在并不将把汉那吉视为“外藩”了。
众所周知,大明其实没有“平等外交”一说,在大明朝廷眼里,周边其他国家、部落,要么是敌人,要么是附庸,不存在第三类“邦交国”。对于附庸则也要分类,粗略的说就是外藩和内附两种,都属于朝贡国。
大明的朝贡事务倒的确是由礼部负责的,礼部下设的主客司“分掌诸藩朝贡接待给赐之事。诸蕃朝贡,辨其贡道、贡使、贡物远近多寡丰约之数,以定王若使迎送、宴劳、庐帐、食料之等,赏赉之差。
凡贡必省阅之,然后登内府,有附载物货,则给值。若蕃国请嗣封,则遣颁册于其国。使还,上其风土、方物之宜,赠遗礼文之节。诸蕃有保塞功,则授敕印封之。
各国使人往来,有诰敕则验诰敕,有勘籍则验勘籍,毋令阑人。土官朝贡,亦验勘籍。其返,则以镂金敕谕行之,必与铜符相比。
凡审言语,译文字,送迎馆伴,考稽四夷馆译字生、通事之能否,而禁饬其交通漏泄。凡朝廷赐赉之典,各省土物之贡,咸掌之”。
你瞧瞧,大明一国之外交居然就掌握在区区一个司手里,而且这个司的名字还取得颇不客气:主客司——我永远只是接待,而你们必须来朝觐。
不得不说,这很大明,这很天朝。
当然了,主客司的工作其实也是很复杂的。大明沿袭唐宋旧制,主客司不仅执掌外国的朝贡事务,也负责地方政府、周边少数民族的朝贡事务。
仅就外国的朝贡而言,主客司的具体职责是:其一,“凡四夷归化人员及朝贡使客初至会同馆,主客部官随即到彼,点视正从,定其高下房舍铺陈,一切处分安妥,仍加抚绥,使知朝廷恩泽”。
这是分清来宾的主从地位,给予不同的招待,使之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体现朝廷恩泽。
其二,“分豁正从人数,札复膳部,五日一次,照例支送酒肉茶面饮食之物”。仍按来宾的主从地位报告饮食部门,按照规定支送食物及饮品。
其三,“量其来人重轻,合与茶饭者,定拟食物桌数,札复膳部照办。主客部官一员,或主席,或分左右随其高下序坐,以礼管待”。这是根据来人的职位高低,是否合与茶饭,然后确定食谱、桌数、陪客人员的座次。
这里多说一句,根据成化年间的规定,朝鲜使臣来朝,由礼部官员招待,属于较高层次的接待,而且似乎还是独一份。
除此之外,制定来朝人员的赏赐标准,也是主客司的职责之一,“凡诸蕃四夷朝贡人员及公侯官员人等,一切给赐,如往年有例者,止照其例;无例者,斟酌高下第等,题请定夺,然后礼部官具本奏闻,关领给赐”。
主客司的职责还有审核朝贡表文,考核四夷馆译字生、通事,严禁他们与外国贡使私自接触,以防泄露国家机密。
译字生、通事属于从事外事活动的官员,要通晓外事纪律。对他们要经常进行考核、考察,管理十分严格。
贡物的清点,也是主客司的职责之一。收到贡物之后,要登记清点,然后移交内府,由内府估验定价,以确定附载货物的给价、回赐数目。
同时,主客司还保管明朝使臣记录的有关朝贡国风土物产等方面的资料,管理会同馆。除主客司外,礼部的仪制司和精膳司也负责一部分朝贡事务。
依此来看,高务实特意交代让戚继光招待把汉那吉,说起来是有些不符规矩的,但皇帝当时收到高务实的建议之后却同意了,说明皇帝也认可高务实建议中的说法:趁此机会,让蒙古人感到他们与其他外藩不同,甚至让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被大明朝廷视为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为啥还要礼部主客司接待呢?你都不是“客”了啊!
戚继光这番解释让把汉那吉十分开心,甚至连伊勒都齐都听得满面春风,一时间居然打心眼里觉得做大明之臣似乎还真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听说过几天皇帝还会另有赏赐之后。
两人心下对比了一下如今跑得不知所踪的图们大汗,当真是心有戚戚焉。还好咱们二十多年前就接受了封贡,现在才有机会在大明京师这等繁华之地等着皇帝召见,要不然鬼知道是生是死,恐怕运气好也只能和图们一起西迁戈壁之中去啃沙子了,要是运气不好,丢了性命也不奇怪,毕竟眼下大明军威之盛已经毋容置疑。
想到这里,把汉那吉忽然想起大明现在军威虽盛,但麻烦倒也不少,忍不住问道:“戚太师……”
“诶!”戚继光连忙伸手阻止,道:“既然已经是自己人了,这见人便称太师的习惯,王爷可该改一改喽。”
“哦,对,你瞧我这张嘴,怎么就是不听招呼呢!”把汉那吉连忙笑道:“伯爷,听说播州那边的乱党如今尚未平息,而朝鲜又被倭国入侵,已经求到我大明这里来了……不知这消息是真是假?”
戚继光也不知道把汉那吉的消息是从哪来的,但这事本来也瞒不住,满京师都知道了嘛,那也只能承认:“不错,这两件事都是真的,王爷有何见教?”
“诶,伯爷这话就说得过了,小王哪敢在您面前说什么见教,小王只是好奇朝廷接下去打算如何处置——毕竟您也知道的,图们西迁之后,将来我土默特西哨的压力就大了。”
把汉那吉这么一说,戚继光马上明白过来。这位顺义王担心的是将来西哨主力不能再如眼下这般长期驻留在归化,而是必须在西哨本部维持强大的力量以避免图们可能的侵扰。
但是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他堂堂顺义王在大明金国的核心中枢之地归化城,力量居然还不如自己的哈屯强大,那这顺义王和忠顺夫人到底谁更大?
力量失衡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恐怕也是个隐忧:布塔施里现在赖在高务实那儿不肯走。虽然把汉那吉左思右想都认为高务实不会放弃自己,但他留着布塔施里在身边,至少对额尔德木图而言肯定不是好事。
儿子的事就是老子的事,把汉那吉不得不为此想点办法,至少也要打听到其中的缘故才行。至于大明的动向,他原先的意思是既然高务实是支持自己的,那么只要大明在土默特周边的力量保持强大,钟金哈屯那边也就不敢有什么异动,自己也就能放心的把西哨主力派回西部防御图们。
戚继光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要如何回应却也有些两难。一来这种事情在大明其实轮不到武将置喙,二来布塔施里这件事他也有责任,并且现在还不清楚高务实打算如何处置,就算想说点什么也不敢乱说,否则万一到时候高务实的做法与他所言不符,那还不知道把汉那吉会怎么想。
戚继光犹豫了一下,只好玩个迂回,道:“播州之事看起来不小,其实局面完全可控。王爷,之前朝廷两次出兵都未能成功,一则是前线将领心急,总是未曾调集大军便贸然深入,然后被占据地利的叛军占了便宜;二则当时朝廷的主要精力都在伐元之战,对播州的事谈不上尽心尽力……
总之如今伐元事毕,朝廷可以沉下心来应付播州,而前线不仅调集了二十余万大军围剿,且领兵之人更是侯爷的爱将刘綎。以他当初在群山之中大败缅甸来看,他是善于山林作战的,此次出剿播州正得其所。”
把汉那吉其实对于播州平叛本身并不在意,既然戚继光说了朝廷在播州周围已经调集二十余万大军,把汉那吉也就不必担心朝廷要把边军精锐派往西南,面色不禁一松。但他很快想起朝鲜问题,又问道:“那朝鲜的倭寇呢,会影响宣大延绥等地官军之部署么?”
按照大明的军事部署,宣府、大同二镇离归化城最近,因此这两镇兵力是否充裕,直接关系着归化归所感受到的“朝廷威严”之强弱。
“延绥”其实指的是陕西三边,可以看做是大明的西北军区,负责陕西甘肃等地军务,是图们西逃之后大明直面西域首当其冲之地,同时又与土默特西哨接壤,可以并肩御敌。
提到这一茬,戚继光觉得有必要把某些事情稍稍透露,也算给他们一个心理预期,便道:“既是自己人,有些话戚某便直说了:大明在陕西三边的兵力只会增加,不会削减,并且还会将此前主要行之于宣大蓟辽的军改推广过去。总之,陕西三边之军力将会逐步提高。
而在宣大三镇则略有不同。王爷知道,我大明对恭顺者无困不援,朝鲜国王李昖便是个素来恭顺之人,他既有难,皇上必会出兵援救。
然此番伐元之战,辽东大军尽出,酣战半年,尤其辽帅李如松本部更是万里往返,人困马乏。因而此番出兵朝鲜,总不好全由辽东一镇出力,蓟镇、天津、宣府、大同等镇势必出兵相助,故宣大二镇总要抽调兵力之一二,挥刀朝鲜,剑指东瀛。”
戚继光的话说得还有些艺术感,不过对于把汉那吉而言,重点不过一两句话。西北兵力不会降低,只会提高,这是第一句;宣大二镇要抽调“兵力之一二”则是第二句。
“宣大两镇有兵将近三十万,抽调一二便是三至六万……伯爷,小王如此理解应该不差吧?”把汉那吉问道。
戚继光本来是想尽量模糊处理,但谁知道把汉那吉非要精确了解,不禁有些头疼,但正如他自己所言,土默特现在和大明的关系的确是不同了,说是自己人其实也不为过,眼下既然搪塞不过,也只得认下来。
“具体情况眼下朝廷尚无定论,但以侯爷此前与我商议之结果来看,宣大可能要抽调的兵力约在三五万左右,此为两镇合计。”
把汉那吉听了这话,算是吃了颗定心丸,松了口气,道:“如此倒还影响不大。”钟金哈屯手中的人马以精锐著称,但总兵力在这些年其实一直处于缓缓下降趋势,宣大明军的兵力既然在抽调之后依旧可以在其十倍以上,料想其必然不敢造次,那么自己调动西哨主力往西驻牧,也就不必太担心归化城内妻强夫弱了。
当然,这里最大的隐忧还是布塔施里那档子事,看来在自己离京之前,怎么都得去找自己那位把兄弟问一问他的打算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云覆月雨”、“醉梦红尘”、“曹面子”、“邻家男孩1”、“keyng”、“肥柴不乐”、“milan123”的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抚琴醉梦遥”的22张月票支持,谢谢!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8810/329128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