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平倭(九)记录
推荐阅读:王者荣耀之我是小兵、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人在聊天群献祭成神,但光明女神、晋末长剑、觉醒每日情报面板,肝成万法真仙、同时穿越:我在诸天证大道、仙子别怕,我是瞎子、秦时明月之政、北齐怪谈、
宋应昌的命令充满试探,但李如松这边的反应却出乎意料的好,查大受得到命令之后很快便点兵出征了,其中李如松甚至还临时给他增配了一批新到的京华木柄手雷,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手榴弹。
不过宋应昌不知道的是,李如松在这段时间里已经和高务实取得了联系,之所以这次派兵的执行没打半点折扣,主要是高务实对他做出了一些承诺。当然,与此同时李成梁的回信也到了,大概意思就是他和高务实已经谈好,双方针对李家军在朝鲜战场的损失达成了一些原则性的共识。
这个问题追根溯源的讲其实还有点复杂,主要复杂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于李家军的核心主力是家丁,但通常所谓的四万李家军在“编制”层面而言,并非全部按照家丁计算,其中只有一万是真正在朝廷拿“家丁补贴”的。
大明朝的兵制现在非常杂乱,对于将门来说,自己手底下的军队其实经常可以分为大帅本人的家丁亲兵、家丁将领的亲兵、普通征募兵、卫所兵这几个层次。
这里头待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是大帅本人的家丁亲兵,比方说碧蹄馆之战时李如松亲自带过去的那一千精锐,就是这个档次的,也是李家军最为核心的战力,甚至可以看做铁岭李氏作为天下首屈一指大将门的基石。
对于李如松而言,这种全是家丁身份的亲兵是直接拿朝廷补贴却效忠他或者李成梁本人的中坚力量,是李家维系将门地位的根本。
在“李家军”之中仅次于“大帅家丁亲兵”的军队是家丁将领亲兵,这些亲兵也是家丁,但原则上来说并非李成梁或李如松的家丁,而是诸如祖承训、查大受乃至杨元之类李家军嫡系将领的亲兵。
这一情况如果要强行类比一下,会有一种“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之感,不过这并不完全,毕竟中国的“狭义封建制”时代早就过去了。事实上,只要大帅本人的威望足够高,依然是有能力直接给“我附庸的附庸”下令的,这些“我附庸的附庸”也不敢违背。
然而在家丁体系的实际情况之下,理论上“我家丁的家丁”的确不是“我的家丁”。“我”只是靠着巨大的威望,以及对“我”那些已经成为一军主将但原是“我家丁”的将领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从而间接拥有了针对“家丁的家丁”的威慑力。
那么这样一来就有个问题出现了:“我”如果失去了这样的威望,以及对原是我家丁身份的将领那种生杀予夺的权力,那么那些人数更多的“家丁的家丁”还能服从于我吗?也许一时半会还会服从,但“我”针对他们的威慑力必将持续下降,直到崩溃。
这样一解释,李如松的表现就可以合理解释了:祖承训、查大受乃至于李家军其他那些嫡系出身但并不真正姓李的将领们,他们在战争中损失再大,对铁岭李氏而言都是可以承受的,因为只要铁岭李氏依旧强大,政治地位依旧稳固,这些损失都可以在将来找补回来。
然而,如果铁岭李氏最核心的力量本身出现了崩塌,事情就会变得复杂起来:你怎么知道这些“非李姓嫡系将领”们没有自立门户之心?你又怎么知道朝廷不是一早就希望让他们自立门户?一旦他们都自立门户了,铁岭李氏还算得上天下第一将门吗?
以高务实手下原先的“三大将门”麻家、马家、刘家而言,隶属北军体系的麻家、马家都是靠自家同宗将领直接掌兵来维系的。比如麻家除了麻贵这位当前家主之外,还有麻承恩、麻承勋等一大票子侄辈将领;马家在马芳致仕之后,马栋、马林兄弟也都各自掌兵,手底下也同样还带着自家子侄辈。
唯一比较例外的是刘家,刘家在刘显之后只有独子刘綎掌兵。刘馨虽然也有一支相比而言人数较少的兵马,但因为她本人是女子,而且并非土司出身,故这支兵马只在滇缅战争时期一度存在于大明朝廷编制之中,而且名义上还是挂靠在刘綎名下。
至于后来,这支军队干脆脱离了大明编制,被刘馨带去南疆,目前扔在定南,作为名义上的暹罗王宫守备部队一部分存在,而实际上归黄芷汀在指挥。
在刘綎的军中,他因为血亲不够多,所实行的制度就和李家军类似(但要注意李家军血亲并不少),依靠不少刘显的义子(改姓家丁)和家生子(改姓家丁之子)来掌控整支军队。
这里就必须延展一下来论述区别了:对于将门而言,血亲一定是最可信的力量,因为在当前体制下,将门血亲是可以保持团结的,毕竟团结起来他们的力量才大,因此血亲将门更容易长期维系。
义子模式在一两代之间通常可以维系,但义子们手头实力强大之后往往获得改回本姓的恩赏,随着时间推移就常常在长短不一的时间后独自成为新的将门,于是基本脱离原先将门的控制——当然一般会保持特殊的关系,可那通常就只是面子上的了,真碰到利益冲突,还得是以自家利益为准。
李如松在伐元之战时就损失了一些直属家丁,因此才有李成梁怒而断供的敲打之举,这一次又在碧蹄馆损失不少,南北两战前后相加,李如松损失了两千多最核心的直属家丁。
区区两千多人的损失看似对拥兵四万的李家军而言不算多,但由于这是核心力量的损失,事实上对铁岭李氏“大将门体系”是有相当冲击的,所以李如松才不得不退兵回平壤,然后一方面争取老爹李成梁的谅解,一方面赶紧想办法补充这些损失。
那么很显然,李成梁和高务实达成的共识也自然就是针对李家军核心力量的补充。他们回复李如松的消息是其在朝鲜战场的直属家丁损失,户部及兵部会联合起来确保兵力完全补充,不仅不会削减“正式家丁编制”,而且会在下一轮军改之中确保他们的新式装备优先提供。
查大受部之所以能应御倭经略宋应昌的调遣立刻出兵,与李如松得到这样的保证密不可分。当然即便如此,李如松在接下来的战事中显然依旧会变得更加谨慎。
毕竟,兵员问题只要兵部愿意给编制、户部愿意给银子,那的确比较好补充,但如果一支精锐中一下子编入太多的新兵,这“精锐”还能不能算真正的精锐,那就不好说了。
好在宋应昌要调的只是查大受部,想要试探的只是李如松的对他命令的执行态度,所以李如松可以少掉很多顾虑,直接同意就行。
站在李如松的角度,查大受部即便受损,只要李家还在,迟早能给他补回来,而且他损失了力量反而更需要依赖李家,这就不仅不是麻烦,反而还是机会。
说回日军方面,此时日军总大将宇喜多秀家见三阵皆败,当真是气得发狂,怒不可遏地吼道:“无能!一群无能之辈!碧蹄馆一战面对数万明军我们都能将其击退,现在面对区区几千朝鲜弱旅,我军竟然屡攻不下!我倒要问问诸君了,此前一月之内直扑汉阳、每战必胜的威势何在!”
宇喜多秀家身份特殊,但平时并不经常发怒,此时勃然大怒之下,小西行长、石田三成和黑田长政都黑着一张脸却不敢多说什么,让宇喜多秀家充分体验了一把总大将的权威。然后宇喜多秀家就决定,亲领第四阵进攻幸州!
日军见总大将出阵,士气大增,不顾一切向前冲锋,结果自然是前队死伤众多,但此时的日军毫不畏惧,一个个前赴后继,终于突破了第一道栅栏砦堡。
随即,日军依托掩体布置铁炮阵,开始向朝鲜守军还击,而其余日军则继续向第二道栅栏冲锋。那股悍不畏死的勇烈让本就战力不佳的朝鲜军惊骇不已。
权栗亲自登上城楼督战,见朝鲜军心动摇,果断下令逃兵立斩,又令朝鲜军重新组织防御。朝鲜军火炮所射的飞天雷虽然射程有限,威力也一般,但杀伤的范围较大,加之朝鲜的床弩等防御设施威力不俗,弓弩密集连射,还是让日军举步维艰。
意外收获是,宇喜多秀家本人也身中两箭倒地,被部下救起拖出阵外。这一下,第四阵日军见总大将负伤退却,终于也心生退意,逐步退回第一道栅栏防御。
日军第五阵吉川广家见势不妙,立刻接替发起攻击,日朝两军于是在第二道栅栏短兵相接。此时两军都在全力以赴,各自不择手段,无论是石灰烧烟,还是撕咬挖眼都已经无所不用其极。
权栗也亲自上阵与日军血拼,两军因此相持不下。吉川广家忽然心生一计,先令日军退下,调集火油干草准备火烧幸州。
权栗见日军正准备火攻用料,急令部下开凿水坝,引汉江水倒灌日军,不多时水淹至日军过膝,吉川广家见火攻不成,在水中也更难进攻,只得下令撤退。
第五阵撤下后,第六阵小早川隆景继续接替进攻。第六阵等水势稍过,以铁炮掩护,松散站位,调来大量焙烙玉投掷轰击,很快第二道栅栏被打开缺口。小早川隆景下令突击,朝鲜军见状急忙一拥而上,舍身阻击日军突破。
另一边明将查大受、茅国器领兵三千向汉阳飞奔,不多时便见汉阳前要道之处有数千日军驻守。查大受分兵一千于山后布炮待命,令茅国器领步骑一千七百埋伏下来,自己则亲领三百精骑杀出诱敌。
福岛正则见明军杀至兴奋不已,立即组织迎战。日军在被明军骑兵冲杀了外线一阵之后,福岛军的铁炮队终于还击了,铁炮连段射击之下,明军伤亡二十余人,败退而回,福岛正则见己方损失大于明军甚多,愤怒地下令追击。
接下来的事情就毫无疑问了,日军追击之时,明军伏兵尽出。此次明军骑兵全部持有万历二式骑枪,配备新式马刀,由此兼具速度、火力、射程和近战杀伤力。反观日军,仓促追击来不及布阵,双方互相对射,虽然各有死伤,但日军显然完全处于下风。
两军混战之中,福岛正则仍一心想要搞个“一骑讨”,亲自对决查大受。由此二人持刀互砍,但福岛正则是只想亲手斩杀明将,查大受却是只想打赢此战。来往数回,一直还要分心观察指挥的查大受被打落马下。
福岛正则正欲补刀了结查大受性命,却被经验丰富的查大受抛出一截断披风遮掩了视线,反而查大受一刀斩断马腿而落马,佩刀也掉落在地。
然而福岛正则果然悍勇,顺手捡起一把长枪挥舞连刺,转枪挑劈,查大受手里的马刀适合骑战却不适合步战,左支右挡渐不能敌,被一枪刺入右肋,幸得他盔甲坚固,身边亲兵也相救及时,福岛正则被数人牵制,查大受才算得脱。
脱身之后,查大受见战况已经符合预期,遂令明军立刻全军撤退,而福岛正则果不其然依旧率军继续追赶。
明军骑兵优势在手,明显跑得更快,日军方面此时却突遭连番炮击,只见对面山中仿佛旌旗密布,杀声四起。此刻炮击密集,震动云霄,正是茅国器令伏兵杀出接应查大受。
南军火炮火枪远近搭配,优势巨大,日军本就不敌,再加上是被伏击,顿时溃不成军,纷纷退却。福岛正则眼见此景,惊诧之中心想这可能明军主力在此,立刻派人通知宇喜多秀家,并引兵回防,调兵援助。
一来二去之间,幸州大战已接近黄昏,第二道栅栏也被攻破,朝鲜箭矢用尽,幸州百姓纷纷以围裙做兜运送石块。日军攻势连绵不绝,朝鲜军已接近弹尽粮绝,权栗正无计可施之时,却见汉江驶来多艘战船,原来是李薲运送援军及箭矢助阵。幸州军民欢欣鼓舞,得到援助后便再度向日军还击。
至日落时分,幸州已击退日军九次进攻,杀敌接近两千。宇喜多秀家恼羞成怒,再令全军进攻,其本人也不顾伤情,再次亲上前线。大批日本将领深怕他再次受伤,纷纷随护左右,而日军火绳枪队则稳步连射前进。
其余佩刀武士队及足轻队依然奋力突击至城下准备攀城,而幸州箭矢即将再次用尽,士卒死伤众多,权栗本人也被日军火绳枪击中,虽然能强行坚持不退,但却不能再挥刀。
又过不久,幸州城门终于被焙烙玉摧破,日军大喜之下打算一拥而入,朝鲜军民则奋力抵抗,幸州城墙、城门几乎成了尸山血海。宇喜多秀家杀气腾腾地传令调大筒队上前,严令日军各队必须一鼓作气拿下幸州。
正在期待幸州将破之时,宇喜多秀家却接到报信,得知明军主力正在接近汉阳,情势万分危急!宇喜多秀家大吃一惊,虽然极其不甘,恨极怒喊泄愤,却仍然被迫放弃幸州,引军返回汉阳。
权栗见日军撤退,自然是宣布军民一道庆贺大胜,并令将日军尸首解体插于木桩示众,幸州军民一片欢喜。不过权栗本人却十分忧虑,对李薲、处英大师道:“幸州以少胜多,日军败退,但我军却伤亡巨大,仅凭剩余兵力根本无法守住幸州,朝廷在兵源和粮草上也是捉襟见肘,应该很难立刻补充幸州兵力,且此番大战之后幸州已然残破,依我之见,只能放弃幸州,领全部军民退至坡州据守。”
众人并无异议,于是权栗次日清晨便率残军及百姓撤往坡州。他这一撤,幸州成为空城,不多久便为日军占据了。
不过,幸州一战虽然最终仍以日军占领告终,但朝鲜军终于第一次在正面战场扛住了日军的猛攻,也算是创下了自己的记录。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反正我又不信”、“小生不十分”、“日月不落夏威夷”的月票支持,谢谢!
不过宋应昌不知道的是,李如松在这段时间里已经和高务实取得了联系,之所以这次派兵的执行没打半点折扣,主要是高务实对他做出了一些承诺。当然,与此同时李成梁的回信也到了,大概意思就是他和高务实已经谈好,双方针对李家军在朝鲜战场的损失达成了一些原则性的共识。
这个问题追根溯源的讲其实还有点复杂,主要复杂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于李家军的核心主力是家丁,但通常所谓的四万李家军在“编制”层面而言,并非全部按照家丁计算,其中只有一万是真正在朝廷拿“家丁补贴”的。
大明朝的兵制现在非常杂乱,对于将门来说,自己手底下的军队其实经常可以分为大帅本人的家丁亲兵、家丁将领的亲兵、普通征募兵、卫所兵这几个层次。
这里头待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是大帅本人的家丁亲兵,比方说碧蹄馆之战时李如松亲自带过去的那一千精锐,就是这个档次的,也是李家军最为核心的战力,甚至可以看做铁岭李氏作为天下首屈一指大将门的基石。
对于李如松而言,这种全是家丁身份的亲兵是直接拿朝廷补贴却效忠他或者李成梁本人的中坚力量,是李家维系将门地位的根本。
在“李家军”之中仅次于“大帅家丁亲兵”的军队是家丁将领亲兵,这些亲兵也是家丁,但原则上来说并非李成梁或李如松的家丁,而是诸如祖承训、查大受乃至杨元之类李家军嫡系将领的亲兵。
这一情况如果要强行类比一下,会有一种“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之感,不过这并不完全,毕竟中国的“狭义封建制”时代早就过去了。事实上,只要大帅本人的威望足够高,依然是有能力直接给“我附庸的附庸”下令的,这些“我附庸的附庸”也不敢违背。
然而在家丁体系的实际情况之下,理论上“我家丁的家丁”的确不是“我的家丁”。“我”只是靠着巨大的威望,以及对“我”那些已经成为一军主将但原是“我家丁”的将领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从而间接拥有了针对“家丁的家丁”的威慑力。
那么这样一来就有个问题出现了:“我”如果失去了这样的威望,以及对原是我家丁身份的将领那种生杀予夺的权力,那么那些人数更多的“家丁的家丁”还能服从于我吗?也许一时半会还会服从,但“我”针对他们的威慑力必将持续下降,直到崩溃。
这样一解释,李如松的表现就可以合理解释了:祖承训、查大受乃至于李家军其他那些嫡系出身但并不真正姓李的将领们,他们在战争中损失再大,对铁岭李氏而言都是可以承受的,因为只要铁岭李氏依旧强大,政治地位依旧稳固,这些损失都可以在将来找补回来。
然而,如果铁岭李氏最核心的力量本身出现了崩塌,事情就会变得复杂起来:你怎么知道这些“非李姓嫡系将领”们没有自立门户之心?你又怎么知道朝廷不是一早就希望让他们自立门户?一旦他们都自立门户了,铁岭李氏还算得上天下第一将门吗?
以高务实手下原先的“三大将门”麻家、马家、刘家而言,隶属北军体系的麻家、马家都是靠自家同宗将领直接掌兵来维系的。比如麻家除了麻贵这位当前家主之外,还有麻承恩、麻承勋等一大票子侄辈将领;马家在马芳致仕之后,马栋、马林兄弟也都各自掌兵,手底下也同样还带着自家子侄辈。
唯一比较例外的是刘家,刘家在刘显之后只有独子刘綎掌兵。刘馨虽然也有一支相比而言人数较少的兵马,但因为她本人是女子,而且并非土司出身,故这支兵马只在滇缅战争时期一度存在于大明朝廷编制之中,而且名义上还是挂靠在刘綎名下。
至于后来,这支军队干脆脱离了大明编制,被刘馨带去南疆,目前扔在定南,作为名义上的暹罗王宫守备部队一部分存在,而实际上归黄芷汀在指挥。
在刘綎的军中,他因为血亲不够多,所实行的制度就和李家军类似(但要注意李家军血亲并不少),依靠不少刘显的义子(改姓家丁)和家生子(改姓家丁之子)来掌控整支军队。
这里就必须延展一下来论述区别了:对于将门而言,血亲一定是最可信的力量,因为在当前体制下,将门血亲是可以保持团结的,毕竟团结起来他们的力量才大,因此血亲将门更容易长期维系。
义子模式在一两代之间通常可以维系,但义子们手头实力强大之后往往获得改回本姓的恩赏,随着时间推移就常常在长短不一的时间后独自成为新的将门,于是基本脱离原先将门的控制——当然一般会保持特殊的关系,可那通常就只是面子上的了,真碰到利益冲突,还得是以自家利益为准。
李如松在伐元之战时就损失了一些直属家丁,因此才有李成梁怒而断供的敲打之举,这一次又在碧蹄馆损失不少,南北两战前后相加,李如松损失了两千多最核心的直属家丁。
区区两千多人的损失看似对拥兵四万的李家军而言不算多,但由于这是核心力量的损失,事实上对铁岭李氏“大将门体系”是有相当冲击的,所以李如松才不得不退兵回平壤,然后一方面争取老爹李成梁的谅解,一方面赶紧想办法补充这些损失。
那么很显然,李成梁和高务实达成的共识也自然就是针对李家军核心力量的补充。他们回复李如松的消息是其在朝鲜战场的直属家丁损失,户部及兵部会联合起来确保兵力完全补充,不仅不会削减“正式家丁编制”,而且会在下一轮军改之中确保他们的新式装备优先提供。
查大受部之所以能应御倭经略宋应昌的调遣立刻出兵,与李如松得到这样的保证密不可分。当然即便如此,李如松在接下来的战事中显然依旧会变得更加谨慎。
毕竟,兵员问题只要兵部愿意给编制、户部愿意给银子,那的确比较好补充,但如果一支精锐中一下子编入太多的新兵,这“精锐”还能不能算真正的精锐,那就不好说了。
好在宋应昌要调的只是查大受部,想要试探的只是李如松的对他命令的执行态度,所以李如松可以少掉很多顾虑,直接同意就行。
站在李如松的角度,查大受部即便受损,只要李家还在,迟早能给他补回来,而且他损失了力量反而更需要依赖李家,这就不仅不是麻烦,反而还是机会。
说回日军方面,此时日军总大将宇喜多秀家见三阵皆败,当真是气得发狂,怒不可遏地吼道:“无能!一群无能之辈!碧蹄馆一战面对数万明军我们都能将其击退,现在面对区区几千朝鲜弱旅,我军竟然屡攻不下!我倒要问问诸君了,此前一月之内直扑汉阳、每战必胜的威势何在!”
宇喜多秀家身份特殊,但平时并不经常发怒,此时勃然大怒之下,小西行长、石田三成和黑田长政都黑着一张脸却不敢多说什么,让宇喜多秀家充分体验了一把总大将的权威。然后宇喜多秀家就决定,亲领第四阵进攻幸州!
日军见总大将出阵,士气大增,不顾一切向前冲锋,结果自然是前队死伤众多,但此时的日军毫不畏惧,一个个前赴后继,终于突破了第一道栅栏砦堡。
随即,日军依托掩体布置铁炮阵,开始向朝鲜守军还击,而其余日军则继续向第二道栅栏冲锋。那股悍不畏死的勇烈让本就战力不佳的朝鲜军惊骇不已。
权栗亲自登上城楼督战,见朝鲜军心动摇,果断下令逃兵立斩,又令朝鲜军重新组织防御。朝鲜军火炮所射的飞天雷虽然射程有限,威力也一般,但杀伤的范围较大,加之朝鲜的床弩等防御设施威力不俗,弓弩密集连射,还是让日军举步维艰。
意外收获是,宇喜多秀家本人也身中两箭倒地,被部下救起拖出阵外。这一下,第四阵日军见总大将负伤退却,终于也心生退意,逐步退回第一道栅栏防御。
日军第五阵吉川广家见势不妙,立刻接替发起攻击,日朝两军于是在第二道栅栏短兵相接。此时两军都在全力以赴,各自不择手段,无论是石灰烧烟,还是撕咬挖眼都已经无所不用其极。
权栗也亲自上阵与日军血拼,两军因此相持不下。吉川广家忽然心生一计,先令日军退下,调集火油干草准备火烧幸州。
权栗见日军正准备火攻用料,急令部下开凿水坝,引汉江水倒灌日军,不多时水淹至日军过膝,吉川广家见火攻不成,在水中也更难进攻,只得下令撤退。
第五阵撤下后,第六阵小早川隆景继续接替进攻。第六阵等水势稍过,以铁炮掩护,松散站位,调来大量焙烙玉投掷轰击,很快第二道栅栏被打开缺口。小早川隆景下令突击,朝鲜军见状急忙一拥而上,舍身阻击日军突破。
另一边明将查大受、茅国器领兵三千向汉阳飞奔,不多时便见汉阳前要道之处有数千日军驻守。查大受分兵一千于山后布炮待命,令茅国器领步骑一千七百埋伏下来,自己则亲领三百精骑杀出诱敌。
福岛正则见明军杀至兴奋不已,立即组织迎战。日军在被明军骑兵冲杀了外线一阵之后,福岛军的铁炮队终于还击了,铁炮连段射击之下,明军伤亡二十余人,败退而回,福岛正则见己方损失大于明军甚多,愤怒地下令追击。
接下来的事情就毫无疑问了,日军追击之时,明军伏兵尽出。此次明军骑兵全部持有万历二式骑枪,配备新式马刀,由此兼具速度、火力、射程和近战杀伤力。反观日军,仓促追击来不及布阵,双方互相对射,虽然各有死伤,但日军显然完全处于下风。
两军混战之中,福岛正则仍一心想要搞个“一骑讨”,亲自对决查大受。由此二人持刀互砍,但福岛正则是只想亲手斩杀明将,查大受却是只想打赢此战。来往数回,一直还要分心观察指挥的查大受被打落马下。
福岛正则正欲补刀了结查大受性命,却被经验丰富的查大受抛出一截断披风遮掩了视线,反而查大受一刀斩断马腿而落马,佩刀也掉落在地。
然而福岛正则果然悍勇,顺手捡起一把长枪挥舞连刺,转枪挑劈,查大受手里的马刀适合骑战却不适合步战,左支右挡渐不能敌,被一枪刺入右肋,幸得他盔甲坚固,身边亲兵也相救及时,福岛正则被数人牵制,查大受才算得脱。
脱身之后,查大受见战况已经符合预期,遂令明军立刻全军撤退,而福岛正则果不其然依旧率军继续追赶。
明军骑兵优势在手,明显跑得更快,日军方面此时却突遭连番炮击,只见对面山中仿佛旌旗密布,杀声四起。此刻炮击密集,震动云霄,正是茅国器令伏兵杀出接应查大受。
南军火炮火枪远近搭配,优势巨大,日军本就不敌,再加上是被伏击,顿时溃不成军,纷纷退却。福岛正则眼见此景,惊诧之中心想这可能明军主力在此,立刻派人通知宇喜多秀家,并引兵回防,调兵援助。
一来二去之间,幸州大战已接近黄昏,第二道栅栏也被攻破,朝鲜箭矢用尽,幸州百姓纷纷以围裙做兜运送石块。日军攻势连绵不绝,朝鲜军已接近弹尽粮绝,权栗正无计可施之时,却见汉江驶来多艘战船,原来是李薲运送援军及箭矢助阵。幸州军民欢欣鼓舞,得到援助后便再度向日军还击。
至日落时分,幸州已击退日军九次进攻,杀敌接近两千。宇喜多秀家恼羞成怒,再令全军进攻,其本人也不顾伤情,再次亲上前线。大批日本将领深怕他再次受伤,纷纷随护左右,而日军火绳枪队则稳步连射前进。
其余佩刀武士队及足轻队依然奋力突击至城下准备攀城,而幸州箭矢即将再次用尽,士卒死伤众多,权栗本人也被日军火绳枪击中,虽然能强行坚持不退,但却不能再挥刀。
又过不久,幸州城门终于被焙烙玉摧破,日军大喜之下打算一拥而入,朝鲜军民则奋力抵抗,幸州城墙、城门几乎成了尸山血海。宇喜多秀家杀气腾腾地传令调大筒队上前,严令日军各队必须一鼓作气拿下幸州。
正在期待幸州将破之时,宇喜多秀家却接到报信,得知明军主力正在接近汉阳,情势万分危急!宇喜多秀家大吃一惊,虽然极其不甘,恨极怒喊泄愤,却仍然被迫放弃幸州,引军返回汉阳。
权栗见日军撤退,自然是宣布军民一道庆贺大胜,并令将日军尸首解体插于木桩示众,幸州军民一片欢喜。不过权栗本人却十分忧虑,对李薲、处英大师道:“幸州以少胜多,日军败退,但我军却伤亡巨大,仅凭剩余兵力根本无法守住幸州,朝廷在兵源和粮草上也是捉襟见肘,应该很难立刻补充幸州兵力,且此番大战之后幸州已然残破,依我之见,只能放弃幸州,领全部军民退至坡州据守。”
众人并无异议,于是权栗次日清晨便率残军及百姓撤往坡州。他这一撤,幸州成为空城,不多久便为日军占据了。
不过,幸州一战虽然最终仍以日军占领告终,但朝鲜军终于第一次在正面战场扛住了日军的猛攻,也算是创下了自己的记录。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反正我又不信”、“小生不十分”、“日月不落夏威夷”的月票支持,谢谢!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8810/339577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