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剑指东瀛(卅八)变故突生
推荐阅读:王者荣耀之我是小兵、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人在聊天群献祭成神,但光明女神、晋末长剑、觉醒每日情报面板,肝成万法真仙、同时穿越:我在诸天证大道、仙子别怕,我是瞎子、秦时明月之政、北齐怪谈、
原历史上的北人党掌握政局是以壬辰倭乱中强调主战论的名分和郑仁弘等在庆尚道发动义兵而带头救国为基础,从而主导了战后政局。但是,北人之间也因政治上的分歧而产生对立。
万历二十七年洪汝谆被荐举为大司宪以后,当时担任吏曹正郎的南以恭加以反对,北人党遂分裂为大北和小北。
当时,李山海、洪汝谆领导的朋党是大北, 其阵营包括奇自献、李尔瞻、郑仁弘、许筠、韩缵男、李溟、李惺、白大珩、具义刚、洪湜、柳梦寅等人。而南以恭、金荩国领导的则是小北,包括柳永庆、柳希奋、李庆全、李维孝、李茸元、成俊耉等人。
大北和小北分裂后,大部分北人都驱逐小北,又在宣祖末年通过扶植光海君而掌握政权。但当时领议政李山海和兵曹判书洪汝谆之间又产生裂痕,遂分化为以李山海为中心的“骨北”和以洪汝谆、李尔瞻为中心的“肉北”。其后又诞生了反对永昌大君和仁穆大妃废位的“中北”。
“中北”以柳梦寅为首,包括奇自献、郑昌衍、李庆全、李溟、朴承宗等。另一方面, 小北因为支持永昌大君, 在光海君登极后失势。小北领袖南以恭和柳永庆也产生裂痕而分党,前者为中心的朋党叫“清小北”或“南党”, 后者为中心的朋党叫“浊小北”或“柳党”。
总之后来北人党分裂的问题在原历史上导致了很多变数,不过暂时来说还不必细论。因为,当前的李山海勉勉强强还能维持北人党的表面团结,而对于高务实而言,这就已经够了,至于说将来……
将来只要内附成功,管你什么北人南人西人,什么大北小北骨北肉北,都不过是一小撮地方势力,放在整个大明这样巨大的体系之下根本无足轻重。更何况高务实还不打算把他们都留在朝鲜半岛呢。
总而言之,朝鲜当前的局势便因为李山海突然取代柳成龙成为领议政而发生了巨大转向。李山海不是千手观音,当然不可能一个人独揽大权,必然需要大量帮手。
因此,在麻贵南下汉阳这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被明军严密保护的朝鲜朝廷开始频繁更易官员,大批原先被闲置甚至流放的官员被重新启用, 重新或者陡然被提拔至各个关键职位之上。
这些职务不仅有中枢要职,也有地方要职,不仅有文官职务,也有武官职务,甚至还有一些职务暂时无法正是履新——比如一些职务位于尚未收复的沦陷区,如今也有不少已然被提前批发了乌纱帽。
这当然会引起西人党和南人党的强烈不满。不过,西人党目前没什么说话的份,毕竟他们原先的话语权主要来自于其在朝廷中枢的地位,而目前朝鲜中枢要说什么话,那首先得看明军是什么态度,连朝鲜王李昖自己也无法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
可是,南人党的情况就略有不同了。之前说过,南人党除了中枢的文官力量之外,还掌握着一些军方的力量。虽然朝鲜军在战争中表现拉胯,可是无论再怎么拉胯,军队就是军队,总是一种拥有正规名义的武装力量,在某些时刻是可以拿来作为政治筹码的。
南人党手中目前掌握的武力说多不说,说少也不算少,但其中真正拿得出手的,并非他们掌握的大概三到四万朝鲜陆师, 而是李舜臣手里的朝鲜水师。
朝鲜水师此前在漆川梁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等到李舜臣在柳成龙千辛万苦地营救下重新出山,发现剩余的水师残部已经不足以与日本水军一战,只能零敲碎打搞了一个鸣梁海战。
这场仗李舜臣没什么损失,但朝鲜水师的全部家当也已经只剩十二艘战船,可以说只要日本水军不再大意,李舜臣连与之周旋都属于刀尖上跳舞,而只要失败一次,朝鲜水师就得变成历史名词。
于是,李舜臣只好退到古今岛,严防死守的同时又迁来几万户流民在岛上屯田,开始重新打造战船、恢复实力。到了李山海取代柳成龙成为领议政时,李舜臣这边也新建了九艘战船,把朝鲜水师的战船规模恢复到二十一艘。
二十一艘战船,拿来和明军的平倭舰队相比自然有点惨不忍睹,但对于朝鲜而言则仍然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因为李舜臣在从全罗道撤退水军的时候,把沿海各地能搜罗到的火炮全都搬走了——那其中八成是壬辰之战时明军“清库存”送给朝鲜的,属于比明军不足比日军有余的水平。
三四万陆师,加上李舜臣的水军,南人党认为这股力量只要用得好,还是能发挥一些作用的,甚至如果能搞出一些巧妙的计策,没准还能创造出某种“定鼎之功”。
南人党认为,当前朝中局势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主要是李山海怂恿明军高层所导致——没错,他们互相之间的确都是用的这套说辞。
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如果不这样说,那就意味着必须承认这一切都是大明主动去做的,那他们还挣扎什么?完蛋了啊!
朝鲜搞了两百年的“事大主义”(即基于强弱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之下,小国侍奉大国以保存自身的策略),把天朝、天兵的强大吹得宛如在世神祇,而现在这场战争的实情也证明天朝、天兵的确比朝鲜强大百倍。
在这种情况下,南人党如果直言不讳承认大明就是要彻底控制朝鲜,那还玩个屁?所以不能承认这一点,只能坚持说这些事都是李山海搞出来的,是李山海为了一己之私欺骗和怂恿明军高层搞出来的。
在南人党口中,整件事就是李山海借明军之手控制朝廷,然后把军事指挥权彻底交付明军,让朝鲜在这场战争中彻底边缘化。李山海这样做显然是只顾自己的权欲,枉顾朝鲜的利益,因此作为正直大臣,南人党必须团结一致——清君侧!
不过,清君侧这事儿虽然说起来足够义正言辞了,但毕竟操作上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麻烦就在于麻贵留了三万明军“保护朝鲜王室”。
这可是三万天兵啊!
当初壬辰年的时候,日军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两个军团一共也就四万人,却打得号称拥有二十万大军的朝鲜军一路败退到了鸭绿江边。结果后来天大明出兵四五万人,轻轻松松就打回了汉阳,而李如松提督那几千人明明是冲得太快陷入包围,结果却硬生生顶住了近十倍日军的猛攻,最后还能顺利撤退。
所以日军胜于朝军,明军胜于日军,那么换算一下,指望三四万朝鲜军击败明军而“清君侧”显然绝无可能,就算李舜臣的水师能上岸也做不到。
更何况南人党也找不到理由去攻击明军啊!人家本来就是宗主国,现在又是来帮朝鲜作战抗击倭寇的,南人党率军攻击明军那不是妥妥的把自己玩成逆贼吗?
所以清君侧一事不能蛮干,只能智取,而且必须首先坚持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只能针对李山海和他的北人党,绝对不能把明军牵涉进来,以免失去大义名分,从此变成逆臣贼子遗臭万年。
柳成龙作为南人党此时的领袖,对于要做这样的事本来是颇为抵触的,而且他也着实看不到成功的机会。很显然,所谓“智取而不牵涉明军”,唯一的办法就是调虎离山,让明军主动从王室身边撤走,否则南人党一点办法都没有。
然而,明军既然主动留了三万大军“保护”朝鲜王室,又怎么可能轻易撤走呢?柳成龙认为机会渺茫,只能尽力压制失势的南人党人暴躁的骚动,劝他们冷静,一定要谋定而后动,毕竟这种事只要一旦失败,那就再无挽回的余地。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王驾返京,此时明军在汉阳的兵力反而再次提高,恢复到了六万左右——李如梅带走的只是骑兵,麻贵身边还是有三万左右的。
按理说,此时更没有南人党的机会,他们只能彻底放弃心中的痴想才对。然而此时偏偏出现了转机,并且这转机还不止一个,是两个!
其一,朝鲜南方传来消息,南下的倭寇主力在被一路跟踪尾随到了大丘、昌宁一线后忽然消失。
据说,李如梅部因为要渡过洛东江而偏偏天公不作美,恰逢暴雨来袭,结果就耽误了时间,而刘綎在洛东江西岸也是左等右等仍没等到倭寇西进。
就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在他们监视下的倭寇主力忽然不见了踪影,把李如梅和刘綎急得四处派出哨骑查探,可惜未果,倭寇近十万大军就这么平白无故消失了。
李如梅和刘綎立刻判断,倭寇只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一是趁机快速撤往釜山或者釜山附近设防,准备依靠他们相对充足的兵力死守朝鲜东南一角,等待时局变化。
二是想办法绕过两军防线,偷袭晋州或者泗川——较大可能是直接偷袭泗川。
纵然是麻贵这样久经沙场的宿将,听到这样的军报也不由得头大如斗。前一种可能意味着前线的兵力不足——李如梅部可是几乎全员骑兵,其论野战自然吊打日军不必怀疑,可用他们去进攻倭寇死守的城池,那就未免太胡闹了,李如梅自己也肯定不会做这种蠢事。
但李如梅如果只是远远的围城恐怕也不是路,毕竟釜山作为日军侵朝的桥头堡,粮食在短期内应该不会太匮乏,那这围城不得围到猴年马月去了?
刘綎所部倒是有攻城能力的,但刘家军此次东征又没有全来,来的人号称三万却只有一万五千是其本部。日军如果猬集在釜山周围,兵力说不定有十万出头,拿一万五千人去进攻十万大军守城的釜山,显然不是个好主意。
剩下的土司兵也是一万五千,据说他们野战和守城都不错,但攻城嘛……人家手里可能连炮都没有几门(这消息有误,其实高务实给了他们一些,不过麻贵此刻尚不知情),难道全拿人命去堆吗?
考虑到侯爷对土司兵一贯颇为爱惜,麻贵觉得这事应该不太可能发生。所以简单来说,如果日军确实退守釜山,那么前线的攻城兵力就远远不足了,必须从汉阳派遣援军,尤其是得把南军戚金、吴惟忠、茅国器等部调过去加强火力。
那如果南下日军不是去釜山,反而打算偷袭泗川呢?麻贵更是不敢想——侯爷可是人在泗川的,万一要是侯爷出点什么事,他麻某人可就真是万死不足以谢罪了!
不管现在率军南下来不来得及,麻贵都不敢在听到这种消息之后还无动于衷。甚至作为高务实多年以来在军方的嫡系将领,他不仅必须派兵南下,还非得亲自领兵“救驾”不可!
有些手足发凉的麻贵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决定亲自率军南下直奔泗川而去了,但就在此时,另一个不太妙的消息也从咸兴传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之前派往元山一线切断咸镜道日军与南方联系的董一元部,在顺利攻克元山之后按照预定计划北上,与女真联军会攻咸兴。
本来这场仗不管怎么看都应该问题不大,毕竟咸兴方面的日军只有五千人,是从日军锅岛直茂的第四军团中分出来的一支偏军,不过领兵的人倒是比较重要,乃是锅岛直茂之子锅岛胜茂——他是已经被锅岛直茂确定为下一任家督的继承人。
此时,董一元部有两万人左右,女真联军据说也有两万左右,双方加起来是锅岛胜茂所部的四倍兵力,论战斗力而言肯定不输于后者,即便是锅岛胜茂选择笼城,董一元部麾下的火炮也够他好好喝一壶了。
然而善泳者溺,此战的转折点居然就出在火炮上,或者更确切一点说,是出在火药上。
围城不过第二日,董一元与努尔哈赤会师见面,双方正在董一元军中商议如何分配围城任务,谁知道军中的临时火药库突然发生了大爆炸!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dj000214”的月票支持,谢谢!
ps:庆幸今天的停电时间对我影响不大。
万历二十七年洪汝谆被荐举为大司宪以后,当时担任吏曹正郎的南以恭加以反对,北人党遂分裂为大北和小北。
当时,李山海、洪汝谆领导的朋党是大北, 其阵营包括奇自献、李尔瞻、郑仁弘、许筠、韩缵男、李溟、李惺、白大珩、具义刚、洪湜、柳梦寅等人。而南以恭、金荩国领导的则是小北,包括柳永庆、柳希奋、李庆全、李维孝、李茸元、成俊耉等人。
大北和小北分裂后,大部分北人都驱逐小北,又在宣祖末年通过扶植光海君而掌握政权。但当时领议政李山海和兵曹判书洪汝谆之间又产生裂痕,遂分化为以李山海为中心的“骨北”和以洪汝谆、李尔瞻为中心的“肉北”。其后又诞生了反对永昌大君和仁穆大妃废位的“中北”。
“中北”以柳梦寅为首,包括奇自献、郑昌衍、李庆全、李溟、朴承宗等。另一方面, 小北因为支持永昌大君, 在光海君登极后失势。小北领袖南以恭和柳永庆也产生裂痕而分党,前者为中心的朋党叫“清小北”或“南党”, 后者为中心的朋党叫“浊小北”或“柳党”。
总之后来北人党分裂的问题在原历史上导致了很多变数,不过暂时来说还不必细论。因为,当前的李山海勉勉强强还能维持北人党的表面团结,而对于高务实而言,这就已经够了,至于说将来……
将来只要内附成功,管你什么北人南人西人,什么大北小北骨北肉北,都不过是一小撮地方势力,放在整个大明这样巨大的体系之下根本无足轻重。更何况高务实还不打算把他们都留在朝鲜半岛呢。
总而言之,朝鲜当前的局势便因为李山海突然取代柳成龙成为领议政而发生了巨大转向。李山海不是千手观音,当然不可能一个人独揽大权,必然需要大量帮手。
因此,在麻贵南下汉阳这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被明军严密保护的朝鲜朝廷开始频繁更易官员,大批原先被闲置甚至流放的官员被重新启用, 重新或者陡然被提拔至各个关键职位之上。
这些职务不仅有中枢要职,也有地方要职,不仅有文官职务,也有武官职务,甚至还有一些职务暂时无法正是履新——比如一些职务位于尚未收复的沦陷区,如今也有不少已然被提前批发了乌纱帽。
这当然会引起西人党和南人党的强烈不满。不过,西人党目前没什么说话的份,毕竟他们原先的话语权主要来自于其在朝廷中枢的地位,而目前朝鲜中枢要说什么话,那首先得看明军是什么态度,连朝鲜王李昖自己也无法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
可是,南人党的情况就略有不同了。之前说过,南人党除了中枢的文官力量之外,还掌握着一些军方的力量。虽然朝鲜军在战争中表现拉胯,可是无论再怎么拉胯,军队就是军队,总是一种拥有正规名义的武装力量,在某些时刻是可以拿来作为政治筹码的。
南人党手中目前掌握的武力说多不说,说少也不算少,但其中真正拿得出手的,并非他们掌握的大概三到四万朝鲜陆师, 而是李舜臣手里的朝鲜水师。
朝鲜水师此前在漆川梁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等到李舜臣在柳成龙千辛万苦地营救下重新出山,发现剩余的水师残部已经不足以与日本水军一战,只能零敲碎打搞了一个鸣梁海战。
这场仗李舜臣没什么损失,但朝鲜水师的全部家当也已经只剩十二艘战船,可以说只要日本水军不再大意,李舜臣连与之周旋都属于刀尖上跳舞,而只要失败一次,朝鲜水师就得变成历史名词。
于是,李舜臣只好退到古今岛,严防死守的同时又迁来几万户流民在岛上屯田,开始重新打造战船、恢复实力。到了李山海取代柳成龙成为领议政时,李舜臣这边也新建了九艘战船,把朝鲜水师的战船规模恢复到二十一艘。
二十一艘战船,拿来和明军的平倭舰队相比自然有点惨不忍睹,但对于朝鲜而言则仍然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因为李舜臣在从全罗道撤退水军的时候,把沿海各地能搜罗到的火炮全都搬走了——那其中八成是壬辰之战时明军“清库存”送给朝鲜的,属于比明军不足比日军有余的水平。
三四万陆师,加上李舜臣的水军,南人党认为这股力量只要用得好,还是能发挥一些作用的,甚至如果能搞出一些巧妙的计策,没准还能创造出某种“定鼎之功”。
南人党认为,当前朝中局势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主要是李山海怂恿明军高层所导致——没错,他们互相之间的确都是用的这套说辞。
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如果不这样说,那就意味着必须承认这一切都是大明主动去做的,那他们还挣扎什么?完蛋了啊!
朝鲜搞了两百年的“事大主义”(即基于强弱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之下,小国侍奉大国以保存自身的策略),把天朝、天兵的强大吹得宛如在世神祇,而现在这场战争的实情也证明天朝、天兵的确比朝鲜强大百倍。
在这种情况下,南人党如果直言不讳承认大明就是要彻底控制朝鲜,那还玩个屁?所以不能承认这一点,只能坚持说这些事都是李山海搞出来的,是李山海为了一己之私欺骗和怂恿明军高层搞出来的。
在南人党口中,整件事就是李山海借明军之手控制朝廷,然后把军事指挥权彻底交付明军,让朝鲜在这场战争中彻底边缘化。李山海这样做显然是只顾自己的权欲,枉顾朝鲜的利益,因此作为正直大臣,南人党必须团结一致——清君侧!
不过,清君侧这事儿虽然说起来足够义正言辞了,但毕竟操作上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麻烦就在于麻贵留了三万明军“保护朝鲜王室”。
这可是三万天兵啊!
当初壬辰年的时候,日军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两个军团一共也就四万人,却打得号称拥有二十万大军的朝鲜军一路败退到了鸭绿江边。结果后来天大明出兵四五万人,轻轻松松就打回了汉阳,而李如松提督那几千人明明是冲得太快陷入包围,结果却硬生生顶住了近十倍日军的猛攻,最后还能顺利撤退。
所以日军胜于朝军,明军胜于日军,那么换算一下,指望三四万朝鲜军击败明军而“清君侧”显然绝无可能,就算李舜臣的水师能上岸也做不到。
更何况南人党也找不到理由去攻击明军啊!人家本来就是宗主国,现在又是来帮朝鲜作战抗击倭寇的,南人党率军攻击明军那不是妥妥的把自己玩成逆贼吗?
所以清君侧一事不能蛮干,只能智取,而且必须首先坚持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只能针对李山海和他的北人党,绝对不能把明军牵涉进来,以免失去大义名分,从此变成逆臣贼子遗臭万年。
柳成龙作为南人党此时的领袖,对于要做这样的事本来是颇为抵触的,而且他也着实看不到成功的机会。很显然,所谓“智取而不牵涉明军”,唯一的办法就是调虎离山,让明军主动从王室身边撤走,否则南人党一点办法都没有。
然而,明军既然主动留了三万大军“保护”朝鲜王室,又怎么可能轻易撤走呢?柳成龙认为机会渺茫,只能尽力压制失势的南人党人暴躁的骚动,劝他们冷静,一定要谋定而后动,毕竟这种事只要一旦失败,那就再无挽回的余地。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王驾返京,此时明军在汉阳的兵力反而再次提高,恢复到了六万左右——李如梅带走的只是骑兵,麻贵身边还是有三万左右的。
按理说,此时更没有南人党的机会,他们只能彻底放弃心中的痴想才对。然而此时偏偏出现了转机,并且这转机还不止一个,是两个!
其一,朝鲜南方传来消息,南下的倭寇主力在被一路跟踪尾随到了大丘、昌宁一线后忽然消失。
据说,李如梅部因为要渡过洛东江而偏偏天公不作美,恰逢暴雨来袭,结果就耽误了时间,而刘綎在洛东江西岸也是左等右等仍没等到倭寇西进。
就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在他们监视下的倭寇主力忽然不见了踪影,把李如梅和刘綎急得四处派出哨骑查探,可惜未果,倭寇近十万大军就这么平白无故消失了。
李如梅和刘綎立刻判断,倭寇只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一是趁机快速撤往釜山或者釜山附近设防,准备依靠他们相对充足的兵力死守朝鲜东南一角,等待时局变化。
二是想办法绕过两军防线,偷袭晋州或者泗川——较大可能是直接偷袭泗川。
纵然是麻贵这样久经沙场的宿将,听到这样的军报也不由得头大如斗。前一种可能意味着前线的兵力不足——李如梅部可是几乎全员骑兵,其论野战自然吊打日军不必怀疑,可用他们去进攻倭寇死守的城池,那就未免太胡闹了,李如梅自己也肯定不会做这种蠢事。
但李如梅如果只是远远的围城恐怕也不是路,毕竟釜山作为日军侵朝的桥头堡,粮食在短期内应该不会太匮乏,那这围城不得围到猴年马月去了?
刘綎所部倒是有攻城能力的,但刘家军此次东征又没有全来,来的人号称三万却只有一万五千是其本部。日军如果猬集在釜山周围,兵力说不定有十万出头,拿一万五千人去进攻十万大军守城的釜山,显然不是个好主意。
剩下的土司兵也是一万五千,据说他们野战和守城都不错,但攻城嘛……人家手里可能连炮都没有几门(这消息有误,其实高务实给了他们一些,不过麻贵此刻尚不知情),难道全拿人命去堆吗?
考虑到侯爷对土司兵一贯颇为爱惜,麻贵觉得这事应该不太可能发生。所以简单来说,如果日军确实退守釜山,那么前线的攻城兵力就远远不足了,必须从汉阳派遣援军,尤其是得把南军戚金、吴惟忠、茅国器等部调过去加强火力。
那如果南下日军不是去釜山,反而打算偷袭泗川呢?麻贵更是不敢想——侯爷可是人在泗川的,万一要是侯爷出点什么事,他麻某人可就真是万死不足以谢罪了!
不管现在率军南下来不来得及,麻贵都不敢在听到这种消息之后还无动于衷。甚至作为高务实多年以来在军方的嫡系将领,他不仅必须派兵南下,还非得亲自领兵“救驾”不可!
有些手足发凉的麻贵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决定亲自率军南下直奔泗川而去了,但就在此时,另一个不太妙的消息也从咸兴传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之前派往元山一线切断咸镜道日军与南方联系的董一元部,在顺利攻克元山之后按照预定计划北上,与女真联军会攻咸兴。
本来这场仗不管怎么看都应该问题不大,毕竟咸兴方面的日军只有五千人,是从日军锅岛直茂的第四军团中分出来的一支偏军,不过领兵的人倒是比较重要,乃是锅岛直茂之子锅岛胜茂——他是已经被锅岛直茂确定为下一任家督的继承人。
此时,董一元部有两万人左右,女真联军据说也有两万左右,双方加起来是锅岛胜茂所部的四倍兵力,论战斗力而言肯定不输于后者,即便是锅岛胜茂选择笼城,董一元部麾下的火炮也够他好好喝一壶了。
然而善泳者溺,此战的转折点居然就出在火炮上,或者更确切一点说,是出在火药上。
围城不过第二日,董一元与努尔哈赤会师见面,双方正在董一元军中商议如何分配围城任务,谁知道军中的临时火药库突然发生了大爆炸!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dj000214”的月票支持,谢谢!
ps:庆幸今天的停电时间对我影响不大。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8810/349937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