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5章 朝归倭附(三)追击日军
推荐阅读:王者荣耀之我是小兵、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人在聊天群献祭成神,但光明女神、晋末长剑、觉醒每日情报面板,肝成万法真仙、同时穿越:我在诸天证大道、仙子别怕,我是瞎子、秦时明月之政、北齐怪谈、
第1905章 朝归倭附(三)追击日军
战争时期的信件要送去日本颇费周章,在这个时间段里其他事情自然不会停滞,例如朝鲜东南部的战事就是其中之一。
当日军偷袭泗川的计划失败,黑田军希望以停止在朝作战为条件返回日本的同时,毛利秀元与宇喜多秀家率领的日军主力终于绕过刘綎镇守的马山一路向东狂奔。
刘綎本来试图阻拦,不过出兵之后他又有些犹豫。倒不是他这员猛将忽然胆小起来,而是兵法有云: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这里正好就对上“归师勿遏”一条。
所谓“归师勿遏”,就是指要退回本国或者主要据点的军队,就不要去遏制他。简单点说说,就是如果敌军败了要回家了,这个时候你就不应该去阻止他。
为什么?如果你在他败退回家的路上阻止他,挡住他撤退的路,那么没有退路的敌军,就会和你拼命。这时候,敌军本来是败兵,但被伱逼到了生死关头,横竖都是一死,拼命一战的气势就很强盛了,反而你的士气会受到影响,这样你就很难取胜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出征张绣。曹操率大军征讨张绣,但是出师不利,准备撤退,这时候刘表发兵来助张绣,切断了曹操的粮草。
一下子,曹操腹背受敌,于是便在晚上的时候,悄悄运过了辎重,并设下伏兵,等待张绣来追。第二天的时候,张绣果然追来,便遭到了曹操伏兵的打击,张绣兵败。战后,曹操对荀彧说:“贼遏吾归师,而与吾死地,吾所以知胜矣。”
不过,虽然“归师勿遏”,但刘綎并不打算什么事都不做。同样还是孙子兵法里说的: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穷寇勿迫,这里就有用了——注意,并不是穷寇勿追。
穷寇勿迫,就是说当敌人已经到了绝境的时候,不要急于迫近,不要将敌人逼得走投无路。所谓“困兽犹斗”,“狗急跳墙”,真逼急了他和你死战到底,同归于尽这不是得不偿失嘛?这个思路与“归师勿遏”其实是一致的。
所以,当敌人进入绝境的时候,可以不逼迫他,但是千万不能不追,所谓“击其惰归”,就是要在敌军撤退的时候追在他后面打,如此才能获得更大的战果。
蒙古骑兵过去纵横天下数百年,之所以能做到败则小败、胜则大胜,后半截这个“胜则大胜”就是因为他们可以用机动性天下无双的骑兵追着已经战败的敌军不断的绞杀,缓慢而坚定的持续给敌军放血,直到覆灭殆尽。
不过刘綎本部骑兵很少,追着急于逃回釜山的日军打有点困难,因此刘綎干脆卖了“侯爷的妹夫”李如梅一个面子,派信使将日军动向紧急知会给了李如梅。
李如梅部全军骑兵,本来就是一路追着这支日军南下的,也是全程骚扰偷袭,只不过在黑田如水的计略下不小心让日军甩掉了一段时间,闹出日军奇袭泗川这档子变故来。
本来,黑田如水费尽心机策划此计,李如梅一时不察其实连高务实都能理解,但这件事可把李如梅气得不轻。
此番再次南下朝鲜作战,是他第一次在父、兄指挥之外单独领兵,又是直接听命于高务实这位号称百战百胜的大舅哥,自然很希望能证明自己。
谁知道,此前一直都表现不错的他,临到最关键的时刻居然掉链子了,还差点因此威胁到大舅哥的安全,这岂是他李子清能忍的?所以李如梅早就憋着火要好好出口恶气。
现在刘綎的情报送到,李如梅还有什么好客气的?当然是立刻发兵去追。
他也是熟读兵书的将领,同样知道归师勿遏、穷寇勿迫,所以他采取了骑兵追步兵最常见的尾随式追击,而具体的战斗方式则完全按照其父李成梁的教导来。
李成梁打追击战,尤其是以骑兵追步兵的情况下,当年一般是以精骑快速逼近,远距离时先射箭,抵近之后强行冲杀,然后迅速分成两翼进行回旋,也就是回到本阵。
与此同时,后方的另一支精骑又上前,照旧按照这个模式来打,打完两翼回旋回到本阵。如此循环往复,按照本方骑兵的多寡来决定分成几支骑兵来执行这样的战术动作。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追击车轮战,目的除了杀伤敌军有生力量之外,再就是对敌军造成恐慌——后军不断被敌军骑兵收割,一轮一轮又一轮,前军中军就算再怎么意志坚定,迟早也会士气崩溃。
这种打法算是蒙古骑兵追击战的辽东化版本,主要是多出了强行冲阵这一项,因为蒙古骑兵的绞杀不到最后不会冲阵,往往前头无数波次都只是射箭。
之所以辽东骑兵会选择加入冲阵这一项,自然是因为李家的家丁骑兵装备精良,以往面对的对手不管是女真各部还是蒙古骑兵,在防御性装备上都比不得他们,冲阵的优势非常明显。
现在面对日军呢?其实也差不多,同样是占据优势的。
日军除了武士之外,寻常士卒经常无甲,即便有也多半只是竹甲,甚至是无臂竹甲,根本当不得辽东骑兵强杀。不过日军与女真、蒙古还是颇有不同,主要差别就是日军拥有铁炮队,也就是火绳枪队。
这种拥有火枪的军队是可以对辽东骑兵造成威胁的,虽然日本铁炮的射击装填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明军,但再怎么说,也至少可以在辽东骑兵冲杀至跟前之前打出一轮齐射。
一轮齐射也是能造成一些杀伤的,如果面对的是以往很多年里那种因为人口极大劣势而不肯多死人的蒙古骑兵,其实这样的杀伤威胁已经有可能使蒙古骑兵主动放弃正面冲阵。
不过,对于明军骑兵而言,尤其是精锐的李家军家丁骑兵而言,这就不算事了。
首先防御装备的优势摆在这儿,半具装骑兵面对此时的铅丸子弹还是有不错的防护效力的,如果命中的部位比较“正”,甚至可能只是造成冲击伤害,而不是贯穿伤害,绝大多数不致命。偶尔打得不那么“正”的,又由于那位置大概率不是要害,也同样不致死。
当然,如果运气特别差,打中了眼珠、咽喉之类位置,这多半就没法活命了,但……概率显然很低。
其次便是抚恤金优势,大明的军制自从开始由家丁充当实际主力,不光军饷待遇三六九等现象很严重,抚恤金的三六九等照样悬殊巨大。
与因为待遇和抚恤都很低下的卫所兵面临战场形势稍微劣势就想逃跑不同,家丁们的作战意志还是比较坚定的。
他们立功有重赏,战死伤残有厚恤,相当于赌博的时候赢了归你,输了庄家免单,这显然就让很多人不怕牺牲了。
毕竟是封建帝制时代,人命本来就是有价格的,当价格足够高时,有的是人愿意出卖自己的生命安全来换取他认为更重要的东西,如一家老幼数十年的安逸。何况上面已经说了,装备优势大的时候,训练有素的军士真要战死其实也挺难的。
正是因为知道己方的优势所在,李如梅此番动作非常快,第二天就追上了日军主力的尾巴。
其实真要说起来,李如梅刚刚得到南下追击日军的命令时,就并不担心与日军爆发决战。他认为这件事分两种情况,一是他是否愿意决战,二是决战是否能取胜。
是否愿意决战,这个主动权并不在日军手里。日军组成复杂,就平时来说,其机动力比较一般,唯一的优点是这个时代的日本士兵比较能吃苦,能咬牙坚持较长时间急行军。
然而即便如此,日军也不可能逼着李如梅这近三万骑兵决战。李如梅若是愿意,这决战可以打,若是不愿意,那就一定打不起来。
是否能够取胜,这一条是李如梅不愿意与日军决战的主因。他觉得单以他这约三万骑兵就去与日军决战,实在有点胜负难断。
原因并不复杂,这支骑兵没有火炮,单靠骑兵本身,恐怕不足以形成“三万反杀九万”这样的优势。
原先明军战胜日军的两大法宝就是火炮与铁骑,火枪虽然也有优势,但至少没到“人无我有”这样的程度。现在瘸了条腿,再想一打三显然就没那么大的把握了。
话虽如此,李如梅之前最大的担心却还不是打不打得过的问题,因为他是骑兵嘛,实在战况不佳随时可以撤出战斗,跑就完事了,你日军还能追着我打不成?
高务实以前算过,最精锐的步兵其实是可以在某个时间段内追上骑兵的,但这里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骑兵可以随时回头打一波。可是作为步兵,你在骑兵回头打一波的时候能否完成列阵就成了最大的难题。
在火枪兵只能执行排队枪毙战术的这个时代,大概率是无法完成线列战术列阵的,所以一般而言,步兵仍然不便强追骑兵。这一局面的彻底改变,恐怕只能等待机枪时代的到来,甚至还不能是早期机枪——太重了,得是后来减重后可以下放到班排战术中的机枪单位大规模列装。
那么,李如梅此前担心什么,让他只是一路骚扰袭击?他担心的是战损。
骑兵本来就金贵,家丁骑兵尤其贵得离谱:战马一匹原要二十余两银子,现在这几年价格下降了一些(因为东蒙古直接收复,西蒙古又实质上成了经济殖民地),也还是需要十六两到十八两。
人员训练也贵。蒙古人培养骑兵的成本可以看做为零,但一个合格的汉人骑兵,各项销最后算下来得三四十两银子,这还没算时间成本,否则要是算上几年训练中的饮食供给,这一位骑兵的培养费用可能要到五十两。
怎么说呢,这个年代的汉族骑兵,就好比后世的空军飞行员,那真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顶上去用的,必须得大价钱培养。
最后一点,李如梅也不敢让李家军家丁骑兵再出现大的损失了。这一点其实不必多说,李如松碧蹄馆一战的损失看起来不大,但都差点动摇李家军的根基。
当然,现在李如梅麾下的李家军大半不是李家本家直属的嫡系,但其中仍然有一千嫡系,而且这一千骑兵还是他李如梅自己的嫡系。
这还不是全部,其余几千李家旁系骑兵也不能轻易出现严重损失,否则可能会造成信任危机,让各个旁系将领(李成梁家丁出身或外姓部下)怀疑主家是在“削藩”,进而离心离德,影响李家军的内部团结,削弱整体实力。
至于麾下的宣大骑兵,李如梅当然不可能把他们看得比自家嫡系、旁系更重。但是,麻贵毕竟是高务实的嫡系将领,人家把宣大骑兵放心交给他,他也不能不当回事白白折损,否则显然没法交待。
因此,李如梅深知,他这场仗虽然不大可能打败,但要讲究的地方还是不少的。当然,只要自己不是去硬生生与日军打决战,再凶猛的追击其实都不要紧。
日军既然是“归师”,只要自己不摆出一副要将他们全歼的模样,就不可能逼得他们拼死一战。何况日军成分复杂,面对追击之时各有盘算,往往不能发挥应有的实力——这一点他在此前的追击中已经证实了。
追上日军之后,情况果然如李如梅所料。第一阵追杀时,日军以锅岛直茂部殿后阻挡,结果明军正是“一鼓作气”的阶段,打得本就并非“完全体”的锅岛直茂第四军团损失惨重(其子锅岛胜茂部尚未回归建制),差点当场崩溃。
不得已之下,日军赶紧派小西行长第二军团接战代替第四军团,但明军看起来正打得兴起,辽东骑兵退下去换了宣大骑兵上来。
宣大骑兵和辽东骑兵之间本来就有竞争关系,这一点并不会因为上层联合就有显著改善。于是,宣大骑兵一看辽东骑兵表现不错,自然不甘示弱,上去就是一轮猛冲猛打。
这可就苦了小西行长,他和他的军团本来就是日军里被明军最是打怕了的一个军团,看见明军骑兵时胆气都弱了三分,现在又被宣大精骑赌气式的猛攻,很快便支撑不住,不仅节节败退,甚至有行将崩溃之势。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那一道蓝光”、“soviet2003”的月票支持,谢谢!
ps:我记得昨晚我发过了,结果直到中午打开手机一看才发现没发,尴尬。这章是昨天的,昨天的……
(本章完)
战争时期的信件要送去日本颇费周章,在这个时间段里其他事情自然不会停滞,例如朝鲜东南部的战事就是其中之一。
当日军偷袭泗川的计划失败,黑田军希望以停止在朝作战为条件返回日本的同时,毛利秀元与宇喜多秀家率领的日军主力终于绕过刘綎镇守的马山一路向东狂奔。
刘綎本来试图阻拦,不过出兵之后他又有些犹豫。倒不是他这员猛将忽然胆小起来,而是兵法有云: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这里正好就对上“归师勿遏”一条。
所谓“归师勿遏”,就是指要退回本国或者主要据点的军队,就不要去遏制他。简单点说说,就是如果敌军败了要回家了,这个时候你就不应该去阻止他。
为什么?如果你在他败退回家的路上阻止他,挡住他撤退的路,那么没有退路的敌军,就会和你拼命。这时候,敌军本来是败兵,但被伱逼到了生死关头,横竖都是一死,拼命一战的气势就很强盛了,反而你的士气会受到影响,这样你就很难取胜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出征张绣。曹操率大军征讨张绣,但是出师不利,准备撤退,这时候刘表发兵来助张绣,切断了曹操的粮草。
一下子,曹操腹背受敌,于是便在晚上的时候,悄悄运过了辎重,并设下伏兵,等待张绣来追。第二天的时候,张绣果然追来,便遭到了曹操伏兵的打击,张绣兵败。战后,曹操对荀彧说:“贼遏吾归师,而与吾死地,吾所以知胜矣。”
不过,虽然“归师勿遏”,但刘綎并不打算什么事都不做。同样还是孙子兵法里说的: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穷寇勿迫,这里就有用了——注意,并不是穷寇勿追。
穷寇勿迫,就是说当敌人已经到了绝境的时候,不要急于迫近,不要将敌人逼得走投无路。所谓“困兽犹斗”,“狗急跳墙”,真逼急了他和你死战到底,同归于尽这不是得不偿失嘛?这个思路与“归师勿遏”其实是一致的。
所以,当敌人进入绝境的时候,可以不逼迫他,但是千万不能不追,所谓“击其惰归”,就是要在敌军撤退的时候追在他后面打,如此才能获得更大的战果。
蒙古骑兵过去纵横天下数百年,之所以能做到败则小败、胜则大胜,后半截这个“胜则大胜”就是因为他们可以用机动性天下无双的骑兵追着已经战败的敌军不断的绞杀,缓慢而坚定的持续给敌军放血,直到覆灭殆尽。
不过刘綎本部骑兵很少,追着急于逃回釜山的日军打有点困难,因此刘綎干脆卖了“侯爷的妹夫”李如梅一个面子,派信使将日军动向紧急知会给了李如梅。
李如梅部全军骑兵,本来就是一路追着这支日军南下的,也是全程骚扰偷袭,只不过在黑田如水的计略下不小心让日军甩掉了一段时间,闹出日军奇袭泗川这档子变故来。
本来,黑田如水费尽心机策划此计,李如梅一时不察其实连高务实都能理解,但这件事可把李如梅气得不轻。
此番再次南下朝鲜作战,是他第一次在父、兄指挥之外单独领兵,又是直接听命于高务实这位号称百战百胜的大舅哥,自然很希望能证明自己。
谁知道,此前一直都表现不错的他,临到最关键的时刻居然掉链子了,还差点因此威胁到大舅哥的安全,这岂是他李子清能忍的?所以李如梅早就憋着火要好好出口恶气。
现在刘綎的情报送到,李如梅还有什么好客气的?当然是立刻发兵去追。
他也是熟读兵书的将领,同样知道归师勿遏、穷寇勿迫,所以他采取了骑兵追步兵最常见的尾随式追击,而具体的战斗方式则完全按照其父李成梁的教导来。
李成梁打追击战,尤其是以骑兵追步兵的情况下,当年一般是以精骑快速逼近,远距离时先射箭,抵近之后强行冲杀,然后迅速分成两翼进行回旋,也就是回到本阵。
与此同时,后方的另一支精骑又上前,照旧按照这个模式来打,打完两翼回旋回到本阵。如此循环往复,按照本方骑兵的多寡来决定分成几支骑兵来执行这样的战术动作。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追击车轮战,目的除了杀伤敌军有生力量之外,再就是对敌军造成恐慌——后军不断被敌军骑兵收割,一轮一轮又一轮,前军中军就算再怎么意志坚定,迟早也会士气崩溃。
这种打法算是蒙古骑兵追击战的辽东化版本,主要是多出了强行冲阵这一项,因为蒙古骑兵的绞杀不到最后不会冲阵,往往前头无数波次都只是射箭。
之所以辽东骑兵会选择加入冲阵这一项,自然是因为李家的家丁骑兵装备精良,以往面对的对手不管是女真各部还是蒙古骑兵,在防御性装备上都比不得他们,冲阵的优势非常明显。
现在面对日军呢?其实也差不多,同样是占据优势的。
日军除了武士之外,寻常士卒经常无甲,即便有也多半只是竹甲,甚至是无臂竹甲,根本当不得辽东骑兵强杀。不过日军与女真、蒙古还是颇有不同,主要差别就是日军拥有铁炮队,也就是火绳枪队。
这种拥有火枪的军队是可以对辽东骑兵造成威胁的,虽然日本铁炮的射击装填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明军,但再怎么说,也至少可以在辽东骑兵冲杀至跟前之前打出一轮齐射。
一轮齐射也是能造成一些杀伤的,如果面对的是以往很多年里那种因为人口极大劣势而不肯多死人的蒙古骑兵,其实这样的杀伤威胁已经有可能使蒙古骑兵主动放弃正面冲阵。
不过,对于明军骑兵而言,尤其是精锐的李家军家丁骑兵而言,这就不算事了。
首先防御装备的优势摆在这儿,半具装骑兵面对此时的铅丸子弹还是有不错的防护效力的,如果命中的部位比较“正”,甚至可能只是造成冲击伤害,而不是贯穿伤害,绝大多数不致命。偶尔打得不那么“正”的,又由于那位置大概率不是要害,也同样不致死。
当然,如果运气特别差,打中了眼珠、咽喉之类位置,这多半就没法活命了,但……概率显然很低。
其次便是抚恤金优势,大明的军制自从开始由家丁充当实际主力,不光军饷待遇三六九等现象很严重,抚恤金的三六九等照样悬殊巨大。
与因为待遇和抚恤都很低下的卫所兵面临战场形势稍微劣势就想逃跑不同,家丁们的作战意志还是比较坚定的。
他们立功有重赏,战死伤残有厚恤,相当于赌博的时候赢了归你,输了庄家免单,这显然就让很多人不怕牺牲了。
毕竟是封建帝制时代,人命本来就是有价格的,当价格足够高时,有的是人愿意出卖自己的生命安全来换取他认为更重要的东西,如一家老幼数十年的安逸。何况上面已经说了,装备优势大的时候,训练有素的军士真要战死其实也挺难的。
正是因为知道己方的优势所在,李如梅此番动作非常快,第二天就追上了日军主力的尾巴。
其实真要说起来,李如梅刚刚得到南下追击日军的命令时,就并不担心与日军爆发决战。他认为这件事分两种情况,一是他是否愿意决战,二是决战是否能取胜。
是否愿意决战,这个主动权并不在日军手里。日军组成复杂,就平时来说,其机动力比较一般,唯一的优点是这个时代的日本士兵比较能吃苦,能咬牙坚持较长时间急行军。
然而即便如此,日军也不可能逼着李如梅这近三万骑兵决战。李如梅若是愿意,这决战可以打,若是不愿意,那就一定打不起来。
是否能够取胜,这一条是李如梅不愿意与日军决战的主因。他觉得单以他这约三万骑兵就去与日军决战,实在有点胜负难断。
原因并不复杂,这支骑兵没有火炮,单靠骑兵本身,恐怕不足以形成“三万反杀九万”这样的优势。
原先明军战胜日军的两大法宝就是火炮与铁骑,火枪虽然也有优势,但至少没到“人无我有”这样的程度。现在瘸了条腿,再想一打三显然就没那么大的把握了。
话虽如此,李如梅之前最大的担心却还不是打不打得过的问题,因为他是骑兵嘛,实在战况不佳随时可以撤出战斗,跑就完事了,你日军还能追着我打不成?
高务实以前算过,最精锐的步兵其实是可以在某个时间段内追上骑兵的,但这里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骑兵可以随时回头打一波。可是作为步兵,你在骑兵回头打一波的时候能否完成列阵就成了最大的难题。
在火枪兵只能执行排队枪毙战术的这个时代,大概率是无法完成线列战术列阵的,所以一般而言,步兵仍然不便强追骑兵。这一局面的彻底改变,恐怕只能等待机枪时代的到来,甚至还不能是早期机枪——太重了,得是后来减重后可以下放到班排战术中的机枪单位大规模列装。
那么,李如梅此前担心什么,让他只是一路骚扰袭击?他担心的是战损。
骑兵本来就金贵,家丁骑兵尤其贵得离谱:战马一匹原要二十余两银子,现在这几年价格下降了一些(因为东蒙古直接收复,西蒙古又实质上成了经济殖民地),也还是需要十六两到十八两。
人员训练也贵。蒙古人培养骑兵的成本可以看做为零,但一个合格的汉人骑兵,各项销最后算下来得三四十两银子,这还没算时间成本,否则要是算上几年训练中的饮食供给,这一位骑兵的培养费用可能要到五十两。
怎么说呢,这个年代的汉族骑兵,就好比后世的空军飞行员,那真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顶上去用的,必须得大价钱培养。
最后一点,李如梅也不敢让李家军家丁骑兵再出现大的损失了。这一点其实不必多说,李如松碧蹄馆一战的损失看起来不大,但都差点动摇李家军的根基。
当然,现在李如梅麾下的李家军大半不是李家本家直属的嫡系,但其中仍然有一千嫡系,而且这一千骑兵还是他李如梅自己的嫡系。
这还不是全部,其余几千李家旁系骑兵也不能轻易出现严重损失,否则可能会造成信任危机,让各个旁系将领(李成梁家丁出身或外姓部下)怀疑主家是在“削藩”,进而离心离德,影响李家军的内部团结,削弱整体实力。
至于麾下的宣大骑兵,李如梅当然不可能把他们看得比自家嫡系、旁系更重。但是,麻贵毕竟是高务实的嫡系将领,人家把宣大骑兵放心交给他,他也不能不当回事白白折损,否则显然没法交待。
因此,李如梅深知,他这场仗虽然不大可能打败,但要讲究的地方还是不少的。当然,只要自己不是去硬生生与日军打决战,再凶猛的追击其实都不要紧。
日军既然是“归师”,只要自己不摆出一副要将他们全歼的模样,就不可能逼得他们拼死一战。何况日军成分复杂,面对追击之时各有盘算,往往不能发挥应有的实力——这一点他在此前的追击中已经证实了。
追上日军之后,情况果然如李如梅所料。第一阵追杀时,日军以锅岛直茂部殿后阻挡,结果明军正是“一鼓作气”的阶段,打得本就并非“完全体”的锅岛直茂第四军团损失惨重(其子锅岛胜茂部尚未回归建制),差点当场崩溃。
不得已之下,日军赶紧派小西行长第二军团接战代替第四军团,但明军看起来正打得兴起,辽东骑兵退下去换了宣大骑兵上来。
宣大骑兵和辽东骑兵之间本来就有竞争关系,这一点并不会因为上层联合就有显著改善。于是,宣大骑兵一看辽东骑兵表现不错,自然不甘示弱,上去就是一轮猛冲猛打。
这可就苦了小西行长,他和他的军团本来就是日军里被明军最是打怕了的一个军团,看见明军骑兵时胆气都弱了三分,现在又被宣大精骑赌气式的猛攻,很快便支撑不住,不仅节节败退,甚至有行将崩溃之势。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那一道蓝光”、“soviet2003”的月票支持,谢谢!
ps:我记得昨晚我发过了,结果直到中午打开手机一看才发现没发,尴尬。这章是昨天的,昨天的……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8810/481844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